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四座工
桥头堡和工农兵雕塑都是钢筋、水泥的
路边浮雕是铸铁的
桥头堡的三面红旗代表着:人来自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
工农兵雕塑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五个组成部分:工、农、兵、学、商
路边200个浮雕:造桥的过程360问答、长江的景色、百万雄师过大江等
《长江七号》到底好不好看呢?
情节上的致命缺陷,对生活理解得不到位,这样的片子,“内涵”还从何谈起??我们可以在任何一部文本上看到“内涵”,可以在任何一部影片上看到“内涵”,但,内涵的深浅高下却是可以较量的,千万不要为了“内涵”二字,生拉硬拽也要往作品里添加一些东西。仅亏羡有的两幕稍具“内涵”的触动人心的地方,不外乎影片开关父亲吃盒饭的场景拍摄以及末尾儿子在破房子里学习的地点交待,除此别无它物。另外,还有的人说里面充满了温情。的确,这里面确实有着父子情,同学情,人和动物的情感(儿子与太空狗,究根到底,原型上就是一种人和宠物的情感),但这样的情感既没有深度,也不够力度,像大多数人所说的,这样的温情在哪怕最烂的影片里面可能表现得都不比《长江》逊色。此外,在周的影片里,一贯地保持着拿另类人开涮、揶揄的可憎陋习。一个胖姑娘,在影片里以一种滑稽的、令人开胃的笑料形象出现,这是一种对于人格的侮辱,可以看出了导演骨子里对于“另类”人的鄙视。尽管影片还是友好地把这位大姑娘拉进了温情的集体搏激里,但导演骨子里对于“另类”人的嘲笑偏好这样一种严重陋习依旧没有被他本人意识到。这样的细节,相信大多数沉迷于“温情”的观众是没有反思过的。销银拍看影片,既然收获不了实质性的东西,那就收获一下轻松吧。不可否认,这部影片还是充满了许多的喜剧元素,但是,我们可以分明地看到,这样的喜剧细节设计与他之前的一些影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剧情已没有进展,无厘头也已丢失,后现代的反讽意味也荡然无存,我们看到的周星驰已然不是曾经的那个周星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