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和18世紀,貴族男性和女性的衣服采用什麽形式

貴族中服飾主要以純棉、綢緞、錦緞。在加上蕾絲邊,印花,等加工最終成爲17世紀維多利亞時期風靡一時的洛洛可式服飾。

洛可可(Rococo)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爲小石賀竈頭、小沙礫。作爲藝術風格用語,起先指用貝殼和石頭修築起來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後來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裝飾主題。

十八世紀歐洲宮廷貴族盛行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服裝的顯著特點是柔媚細膩、 纖弱柔和,這使整個服裝風格趨于柔美化、繁複化,誇張的造型、柔和豔麗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裝飾,給人以奢華浪漫的視覺效果。洛可可時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紅、粉綠、淡黃等嬌嫩的顔色。 服飾上的色彩也表現爲柔和豔麗的色調,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飾追求柔媚細膩的情調。 爲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裝上的裝飾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

擴展資料:

曆史進人18世紀,西歐各國資産階級不斷發遊大展,資本主義勢力逐漸增強,社會結構發生着深刻變化18世紀中葉,産生于英國的産業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進程。在文化藝術方面,法國仍是西歐的中心。

新古典主義時期的男裝圖片

新興資産階級不斷積累财富,絕對主義的路易王朝漸漸失去活力,處于沒落的前夜。在上流社會,出現了與國王主宰的宮廷相對的資産階級的沙龍文化(salon,即“會客室”、“客廳”。指從17世紀起,西歐貴族、資産階級談論文學、藝術或政治問題的社交集會。

18世紀這種集會在法國禅磨扮特别流行)。在這樣的沙龍中,人們隻追求現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樂,這使人們的感覺異常敏銳,從而形成了與巴羅克那莊重豪華、拘泥虛禮的宮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樣式”。

1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