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逸緻油畫賞析


布魯諾舒爾茨鳥賞析?

比喻連綿不斷的比喻,一個套一個,一個接一個,而其比喻也很有意思,把沒有生命力的,比喻成有生命的(椽梁比喻成肺),比抽象的比喻成具體的(寒冷無聊的日子比喻成堅硬陳年的面包),把大的比喻成小的(大地上的雪景比喻成桌布)。刷新平常的認知。這些比喻和形容詞的使用,富有色彩和畫面感,像是一幅油畫展開在人面前,舒爾茨本身是個畫家,從這裏就有所體現。我們中國的傳統小說是不太常用也不善用比喻這種修辭的,甚至古代的詩歌偶爾用了比喻也會拿出來特意分析,作爲佳句。不是說比喻這種修辭很高級,我們有别的許多修辭方式,但洋爲中用,現在看來,至少我們雜志的小說稿子好像在這方面也比較缺乏,其實也是敏感、想象力和觀察力的一種缺乏。父親形象在這篇小說裏,父親養鳥,而且是大型鳥類,不是一般消遣生活、閑情逸緻的那種小愛好,也不是爲了經濟利益,而是生命熱情的一種投入。父親的世界是人性和自然野性的融合,在無聊寒冷的生活背景下,他全身心投入這個理想的世界,而與現實世界隔絕,直到被象征着野蠻現實的阿德拉給毀滅。我發現,父親這個形象普遍存在于青年作家的小說中,大概父親是一個走向成熟的人觀察人生、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作家的追求、意識和覺醒在父親這個角色身上都有投射。作家筆下的父親,有專制的,有嚴厲的,有愚昧的,有父愛如山的,大多是基于父子關系來描述,《鳥》卻是把父親作爲一個獨立的角色來寫,這也是對一種人格的尊重,雖然故事比較簡單,但是讀到最後,會對人物産生一種同情,對生活的無奈有多一點的理解。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麽不同點

西方風景畫和中國山水畫雖然在題材上相同,最明顯的差别是畫種不同,一個是水墨,一個是油畫。另外,二者表現出不同的審美理想和不同的觀察與表現方法。具體來看有以下三點:一、觀察方法不同1、西方風景畫采取定點觀察、焦點透視定點觀察,如是再現2、中國山水畫的觀察方法爲散點觀察、散點透視散點透視——“搜盡奇峰打草稿”二、表現手法不同1、西方風景畫因爲觀察方法的原因,在空間表現上呈現出“近大遠小”“近實遠虛”;另外也很注重光的運用;①西方風景畫要真實的再現自然,不能忽視“光”的因素,有了光,便有了體積,有了色彩。風景畫的創作始終圍繞自然的色彩展開。②筆觸水紋2、中國山水畫在空間表現上采取“三遠法”與“虛實相生”。①所謂“三遠”是宋代郭熙的《林泉高緻》話語: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巅,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②中國畫家用畫面中的描繪處與空白處的交替層次變化,一層層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後關系。——山若實,水則虛;樹若實,雲則空;遠若實,近則虛。【北宋】範寬《溪山行旅圖》③色彩方面,中國畫使用的色彩是以墨爲主,以色爲輔,随類賦色,這種化繁爲簡的創作方法更符合中國儒道思想所追求的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水紋三、審美觀念不同1、西方風景畫追求如真如幻視覺美景;《幹草車》康斯泰伯爾2、中國山水畫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畫家在山水畫中,抒發自己的詩意情懷。意境就是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高度統 一,即心與物、情與景的融合。簡言之:意境是有情感的畫境。總體上來說,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在觀察、表現、審美理念都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西方風景畫是寫實和理想的,畫家們以鏡子爲師,以色彩爲靈魂,崇尚科學,客觀寫實;中國山水畫是寫心和詩意的,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表現出應然的美景,同時以筆墨爲核心,宗法哲學,主觀寫心。兩者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天地之大美。


6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