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2017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慢慢的发展中,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

题目:回归自然论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冲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象征主义文献综述报告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姿饥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迹饥返)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肢漏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参考文献:

[1]BronteEmily.WutheringHeights[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Cecil,David.EarlyVictorianNovelists:EssaysinRevaluation..1934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著,方平译.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陈茂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07(01):69-73

[6]栗华.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北方论丛.2001(6):80-83

[7]裴双.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80-85

[8]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

消费者自我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越来越通过消费来展现自我独特性,象征其在社会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消费者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时不仅仅关注功能价值,还越来越关注品牌的象征意义(Levy,1959)。当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相匹配时,消费者会更喜爱该品牌,在消费评估中也更可能感到满意,进而发展为忠诚。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就是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self congruity effect)。

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如何发生?什么因素会影360问答响该效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自我概念一致性会影响消费者的那些行为?众多的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要属以热欢态探索。本文在梳理自我概念的基础上,拟从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结再提景每造布模机观果等方面对自我概念一致孔县尽此站束性效应进行综述,并住约短式已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及维度

(一)自我概念内涵及特点

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自我概念做出不同的诠释,但普遍认为自我个束雷妈概念是当个体作为认知客体来反省时,获得的关于自己是谁的看法,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个体认为别人对他的看法。

自我概念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1)稳定性。自江快计住笑才我概念在某一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是急剧变化的,而是个逐渐的过程,使个体能够体验到自我的连续感。(2)灵载类输树低属鲁活性,是指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会在买板食断记问眼氢声袁最不同情境下发生变化,表明自我概念是动态的,个体能够处理和接纳新的信息,并在不水计同自我之间实现转换。(3)独特性,是指个体拥有与众不同的自我概念内容和结构,体表现为每一构面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不仅宪同,发展轨迹也因人而异。(4)复杂性。自我概念具有复杂的结构,不同构面同时存在,但又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局部重叠。

(二)自我概念维度

自我概念并不是单维的,方而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很多学者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自我概念的维度进行划分,见表1。Sirgy将自我概念划分为现实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理想社会自我,其中现实自我指消费者如何看待自己;理想自我指消费者想要如何看待自己;社会自显米松代为革宪喜续又怀我指消费者相信别人怎么看待自至再括单工销守协尽等己:理想社会自我指消费者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种划分方办杨责法因为其高度的结构性和全面性成为自我黄门系脸概念的主流划分方法。

二、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概念及前提假设

自我概念一致开始时是指自我概念与产品形象之间的匹配程度,其中自我概念指产品形象指经常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的典型形象。当自我概念与产品形象一致或正向不一致时,消费者会对该产品产生喜爱等积极的态度,而在积极态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随着研究的扩展,自我概块统福映表最晶息帝念一致性广泛包括报专准煤几合老工自我概念与产品形象、商店形象、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等之间的匹配程度。

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基于两个前提假设:(1)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已经形成,并会被产品形象中所含关于自我的线索所激活;(2)自我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行为发出命令和指示,而消费衡洲束映了扩句界娘伟氢者的行为反过来会进一步帮助其界定、保持或提升自我概念。当消费者遭遇刺激时,记忆里的自我概念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激活,而被激活的自我概念会促使个体处理刺激所蕴涵的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及并引发其他相关行为。另外,个体具有保护和提升自我概念的目的,会通过特定的消费行为和拥有物来保护或提升自我概念。

三、自我概念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早期研究主要识别了影响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浅显因素,比如人口统计特征、产品/品牌类别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分析动机、认知和情境等因素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并识别出相应的变量,见表2。

(一)消费动机

自我概念的每一构面对应着一个动机,比如现实自我对应的是消费寻求与现实自我一致的动机。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自我概念相关的动机分为自洽动机和自尊动机,其中自洽动机指的是消费者为了保持现实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动机,自尊动机指的是消费者为了达到理想自我和理想社会自我的动机。

自我概念相关动机会影响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会按能让他们想要获得想要结论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具体表现为当消费者遭遇产品或其他刺激时,自我图式就可能会被激活。被激活的自我图式会影响信息处理的输入和输出。首先,被激活的自我图式有助于决定要注意哪些信息、信息的结构、赋予怎样的权重等;其次,消费者会优先处理与自我概念相关的信息,对产品的某些特征形成信念,以此来评估产品是否适合或者能够保护或提高自我概念。进一步的信息处理则会受到预期的影响而产生偏差,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结论。

(二)认知因素

消费者认知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影响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发生。当消费者遭遇刺激时,自我图式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但当消费者遭遇平凡产品低参与程度的产品时,自我图式就不大可能自发激活,消费者也就不大可能去评估产品形象和自我概念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而减少自我概念一致效应的出现。Barone等考虑到“产品所有权”,并证实产品所有权会增加产品的自我相关性,进而更可能激活自我概念。

影响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强度。第一,消费者先存知识的多少会影响消费者处理信息的能力。专家型消费者具有更发达的认知结构,更有能力判断信息的相关性,更倾向于综合考虑产品的典型信息和属性信息来做出判断;非专家型消费者由于其次级的理解和评价产品相关构面的能力,更倾向于基于外围线索(如品牌形象、价格和原产地等)进行简单推断。专家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产品功能属性的影响,而非专家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影响。第二,消费涉入也会影响消费者处理信息的程度。当产品/品牌形象与自我概念相关时,会唤起消费者的兴趣,进而产生消费者涉入。当涉入越高时,消费者就越可能关注产品的功能属性,越希望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也就越可能在消费后的评估中感到满意,并发展为忠诚客户。 (三)情境因素

自我概念的灵活性表明消费者在不同情境下会表现不同的自我,即在不同社会角色要求下展现不同的自我。产品/服务的消费有助于表现自我,消费者往往会通过特定的产品/服务的消费来获取或适应新角色。当产品/服务形象与社会情境下不同角色要求的自我概念一致时,自我概念一致效应更明显。

消费者能否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实现不同自我之间的转换受到自我监控的影响。自我监控指的是行为在情境暗示下指向社会认可的程度。高自我监控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情境暗示的影响,表现不同的自我;低自我监控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展现真实的自我,展现相对稳定的自我。Graeff在研究品牌消费的公众性和自我监控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社会性消费品牌,自我监控程度对自我形象一致性效应的作用更明显。但Aaker的实证结果却表明相比于高自我监控者,低自我监控者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更明显。他认为主要是由于个体内部特征和态度对低自我监控者的引导作用更大,而高自我监控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自我概念也不够稳定。

此外,有学者从文化层面来考察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在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基于社会群体的价值来界定自己,将相关群体的感知和态度纳入自我概念中,因此对社会自我赋予更大权重。He等,kang等分别对中国零售店和韩国咖啡店消费者为样本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社会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公共消费场所和公众消费产品/服务方面。

四、自我概念一致的影响结果

关于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主要关注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消费前行为的影响,比如产品偏爱、态度和消费决策等;(2)近年来学者更多地关注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后变量的影响,如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和再购买倾向等。

学者构建了不同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模型。关于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前行为的影响模型中,学者主要研究了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行为的直接影响;关于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后行为的影响模型中,除了考虑到消费前行为变量的中介作用,还识别了功能一致、顾客-品牌关系等中介变量。本文将国外近年来主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在不同行业和文化情境下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到不同程度支持。但有些学者获得的实证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一致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或者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更显著。

关于中介变量方面,学者主要识别三类变量:第一,产品/服务的功能价值方面,主要包括功能一致、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等。这类模型的实证研究证明自我概念一致会影响产品/服务首先进入消费者考虑集的概率。在产品/服务形象与自我形象一致或正向不一致的基础上,消费者在消费后评估时会注重产品/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当产品/服务的实际表现与期待的表现一致时,消费者更容易感到满意和忠诚。第二,顾客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自我概念一致会激起喜爱、荣耀、愉快等情绪,并最终会通过品牌依附或者自尊构建过程来建立长期的顾客-品牌关系。第三,体验。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选择,除了关注其功能价值和象征价值,还关注消费体验。完美的消费体验会促使消费者在消费后评估中感到满意,进而发展为忠诚顾客。

展望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作用原理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本文认为虽然国外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

在实证研究中同时考虑不同的自我概念一致。自我概念具有不同的维度,且每一维度对不同消费者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已有学者以人口统计变量为切入口,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在自我概念上的区别,但在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同时考虑自我概念的四个维度。因此,未来实证研究可同时考虑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尤其是要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分析不同自我概念一致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关注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中的情感因素。学者主要从消费信息处理角度来分析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但较少学者关注其中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在遭遇产品时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会影响自我图式的激活,进而影响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虽然已有学者在实证研究中考虑到顾客-品牌关系,但未来研究应加大关注情感因素对激活自我概念和感知产品/服务形象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一致所引发的情感对消费后评估的影响。

关注消费体验。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种类的利益,主要包括提供功能、体验和象征等方面。学者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的研究主要关注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的象征价值,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发现功能价值在消费评估中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除了Hosany和Martin(2012)将体验作为中介变量来考察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很少有学者将自我概念一致性和消费体验结合起来研究和比较两者对消费后评估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学者可沿这个方向对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进行深化研究。

4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