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巴洛克美术的艺术特征是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斤带德得帮罗考续色彩;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代表画家以及作品:
1、彼得·保罗·鲁本斯
代表作品:《阿来自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美惠三女神》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360问答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2希教预居、凡·代克
代表作品:《保利纳于完富陆晶名扩觉·阿尔多诺像》
凡·代抓威队告出河格消却革克,全名安东尼·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佛兰德斯著名画家。出生于安特卫普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学画,曾师从鲁本斯,后逐渐形成了自结整十己独特的严谨画风,擅长肖像画,注重人物内心性格的刻画。
3、卡拉瓦乔
代表作品:《圣乌尔苏拉殉难》、《圣马太蒙召》、用操刑面及困球在《拉撒路的复活》、《圣彼得的否认》、《施洗缩客约翰》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乐高配画义境苏·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热那亚、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卡拉契
代表作品:《《圣母哀悼基督之死》
卡拉契(Carracci,1560~1609),勤练古典美,代表作祭坛画——《圣母哀控民满众问所能减这矿悼基督之死》(1603,9提约久很还兴2,8 x 103,2 cm,伦敦国家画廊),画中光线照耀在救主形体上,与整体引发观者情感的手法,都属验仅群题吃口实自亮杀维巴洛克式的,构图简单和谐,有点感伤性,但避免提醒人们有关死亡的恐怖和受难的痛苦。
5、伦勃朗
代表作品:《木匠家庭》、《夜巡》、《三棵树》、《浪子回头》
伦勃序觉朗·哈尔曼松·凡·莱因(露耐强话华滑剧功哥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准请宁扬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万占进武逐罪弦仅、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丰证察升果失决赶继。
2019哈尔滨-巴洛克风情街
哈尔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位于道外区中部核心区,是哈尔滨重要的景点之一,也是哈尔滨近代发展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总用地面积50.27公顷。采用“修旧如旧”方式,使整个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可以完整保留,可以说它是富有中华特色的具有欧洲风情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参团去海参崴,晚上火车睡一觉到绥芬河,白天就赠送了哈市一日游,导游通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坐车。刚下北京-哈尔滨的火车,打车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早上的哈市真是冷啊,可是再冷也抵挡不住要拍张照片的念头啊。赶紧漏个脸拍张照。拍完得赶紧把自己裹起来。手拍照的分分钟就冻僵了,后悔没在车站贴暖宝宝。幸好广场上有人虽不多但都在拍照。帮人拍几张也请人帮自己拍几张……
初到哈市,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还不错,街景都美美哒。
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第一站-冰雪嘉年华,原以为就是冰雪大世界呢。差别可大了,这里主要是玩雪的地方。车上大部分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不多,我保暖做得不够,也怕雪上运动受伤,而且玩2小时就330也觉得挺贵的,最后就跟车上待着了。
冰雪嘉年华附近尽然没有厕所,只能跑到旁边的公园去上厕所。公园厕所还真是不错,全封闭的,有暖气,自动感应开关灯、自动感应充厕所、还有人脸识别给厕纸(这技术在鸟巢附近的厕所也有)。厕所出来看到一栋很特别的建筑就慢跑过去逛了逛。才知道原来这儿是哈尔滨音乐公园。
公园旁的公交车站
冰雪嘉年华里面的游玩项目
导游带我们到的第二个地方-俄罗斯风情小镇。结果是车观,重点陵毕伏是把我们带到了小镇附近的购物点。吃完午饭后,我打车自己回市区闲逛吧。因为午饭后去自费项目东北虎园。这赠送的一日游看样子不适合我啊。第一次到这个城市,我还是蛮想多看看、逛逛这个城市。还好能打到车。打了35元到中央大街附近。本来是准备到中央大街的,但被一路上的松花江景迷住了,就找了个能寄存箱子的地方下车了。
寄存行李出来就沿着松花江的方向的斯大林公园走,这个建筑很特别就拍照了。
江边的雕塑
滨州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即原东清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它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线2.783公里处。同时也是哈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
松花江大桥历史沿革
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尺携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公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建国后,经国家计委和铁道部批准,从1962年11月21日,开始对该桥进行全面大修。将原裂纹钢钎桥梁全部换成由山海关桥梁厂制造的–八空平弦穿式钢桁梁;同时在桥的两侧增设了宽1.2米,并装有行人扶栏的副桥,为两岸过往行人,特别是每年开、封江季节创造了过江的方便。1964年5月20日,大修工程完工,使过桥车速恢复到原设计水平(时速50公里),双牵引机车过桥也通行无阻。
大桥设计特点
桥是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27.15米,宽7.2米,共有19孔。桥面铺设单轨铁道。由于桥梁钢质不良,1941年,桥梁普遍出现裂痕。为此,当时的铁路管理部门决定:限制双机牵引机车过桥,并将过桥车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内数纯。1928年虽进行过修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哈尔滨少年宫
白天拍照只是觉得特别,后来傍晚听当地人说是百年建筑,才特意百度了一下。
矗立在红博广场东南侧的一栋奶黄色欧式建筑历史上称呼为—荷花艺术学校。大楼建于1921年,设计者为尤•彼•日丹诺夫。整座建筑遵循横向五段竖向三层带顶间的严谨结构,以古典柱式为建筑主题,典型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建筑,有着法国蒙沙式坡顶,但镂空女儿墙及砌块式墙体的凝重感,也在部分体现着俄罗斯建筑的影子。半圆形券、马蹄窗、厚重墙、圆形穹顶、水平向的厚檐,给人一种统一和条理性,追求理性的稳定感。解放后这里成为哈尔滨少年宫。
免费开放,梅耶洛维奇大楼位于东大直街,大楼最初的主人是犹太人鲍利斯.达尼洛维奇.梅耶洛维奇,他是犹太畜牧业主,此人在中央大街开过牛肉店,很出名的,这座大楼曾经被称为梅耶洛维奇大楼,是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这个特别建筑是餐厅,旁边的厕所也很别致。
火车餐厅,可惜没机会去吃了。
江边的冰雕,晶莹剔透的。
到这个路口拐上去就可以到目地地巴洛克风情街了。
从建筑来看,就知道我已经到了巴洛克风情街角了。
这里建筑很特别,仿佛穿越置身到了那个时代的感觉。无法言语表达,自己看图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