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印象派的画作
印象派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法国一批画家孕育出来的画派,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人,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印象主义还孕育了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梵高和高更。在西方美术史的长河中,我知道的人名很有限,除了个别最顶级的画家如达芬奇、毕加索之外,让我记得最多的画家名字,就来自这群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但是,尽管记住了不少印象派的人名,而且特别崇拜其中梵高的人生经历,但是说老实话,我对他们这一派的画作,却不大欣赏,或者谦卑地说,欣赏不了。印象派的画,给我的感觉,好像画面总是模模糊糊,各种景物的边界含混不清,或者歪歪斜斜。我觉得,画家嘛,总是先要把人物、景致画准确了,让人看清楚,然后才谈到美不美,能不能感染人之类的。如果景物都画不清楚,好像故意搞怪涂鸦似的,有什么好?!实在欣赏不了。直到我前些日子看了这条介绍莫奈的微信文章,才明白了这些画为什么要画得模模糊糊的含义了,也似乎一下子懂得该怎么欣赏他们了。印象派为啥要画的模模糊糊呢?这要从印象派的得名说起。1870年代,身在巴黎的莫奈和一帮性情投合的画家们,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出,结果遭到了当时的艺术评论界的尖锐嘲讽。讽刺的理由,就是嫌他们的画不写实,画面交代得不清楚(可以说,这种批评和我对这些画的吐槽是一致的)。其中,这些美术批评家们专门挑出莫奈当时展出的一幅画——《日出·印象》作为攻击的典型,说这帮人干脆叫“印象画派”得了。这也就是印象画派命名的起源,原来,“印象派”本来是一个带有讽刺性的标签。但是这个讽刺性的标签,却道出了这个画派的一些最本质的特征。那么,印象画派到底为啥要把景物画得模模糊糊呢?我们就拿莫奈的绘画做典型来分析。据说莫奈早年受到一个画家布丹的影响,这个人的话,成了莫奈后来画画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大体有三个要点:第一,室外作画与印象。在印象画派出现以前,画家们都习惯在室内作画,或者把在外面看到的景物回忆出来,找到其中最清晰的画面感,再到画室里给它复原起来;或者直接在室内摆好景物、模特,调好光线,然后作画。这样做,当然是力求人物景致的清晰准确。但是,莫奈的导师却认为,这种传统画法其实恰恰不真实。就好像现在所谓用摆拍的方式拍摄一个人像,虽然很准确,却不是这个人真实生活中的模样。同样道理,真实的景物是啥样呢?当然是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样子。比如说清晨日出时分,水里飘着的一条船,那真实的船肯定我们在当时当地看到的样子,而不可能是我们看完以后,回来根据回忆画出来的样子。所以,布丹就告诉莫奈,一定要到室外作画,一定要根据室外看到的印象,在第一时间把它画下来,也就是根据第一印象画画,这样才是最鲜活最真实的画面。第二,印象与光。但是,画家在室外凭第一眼得到的印象来作画,立即就遇到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光的问题。画画先要观察,但是如果没有光线,则景致的线条轮廓、色彩,全都无从谈起,这是常识。但问题是,和室内的精心布置不同,室外的光线是随时变化的,而且这种室外光有可能让同一景物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而且还可能将一些景物的轮廓和边界搞得模糊不清。比如树叶子本来是绿色的,但是在强光直射下,就变成一片斑白了。海水本来是蓝色的,但在光线昏暗时就呈现为黑色。而且这些色调经常随光线而变化。所以,当我们在室外作画,凭在室外观察到的第一印象(而不是我们回忆出来并经过大脑加工过的印象)来作画,就有可能出现与日常理解的绘画完全不同的两个效果:其一,景物的颜色往往不是我们日常认同的颜色;其二,画面可能要比较模糊。第三,印象之美。但是这样就又引起一个问题,既然在室外凭第一印象观察到的景致这么模糊走形,那为啥还非要这样画呢?为啥不回到室内,根据摆拍的景物,或者根据头脑中的回忆(再加上日常印象的加工过滤)来作画呢?那样画出来的画岂不是缺乏美感吗?这就涉及到印象画派的路子到底有没有艺术价值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欣赏印象画派的问题。我们先来想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往往都是景物的鲜活样子,好比游在水里的一条活鱼,肯定比一条死鱼能打动我;山川景色的美,也是由于我们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所以,当我们走到室外,看到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它的壮丽之美、凄凉之美、温和之美,……总之是一切可能打动我们的情景。那是不是我们应该尽快地把景物当时给我们的那种美的感触,给它捕捉到画布上呢?!反之,假如我们在外面看到一个景物,很美,但是当场没画,而是跑回画室,根据回忆再画,那么当时打动我们的情景意境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散。更遭的是,如果我们再把景致中的物体,根据我们常识认同的形状和颜色给加工出来,这样看起来,景物是画得准确了,但是我们原初印象中,景致之所打动我们的那种动人感,却严重地被侵蚀得面目全非了。明白以上三点,我就懂得为什么我过去总也不能欣赏印象派作品了,为啥老觉得他们画得太乱了;也就懂得欣赏印象画派作品的窍门了。简单地说,脑子里不要总是预设并专注于那些景物的模样是否准确,而是关注这些模模糊糊的画布究竟给我们呈现出来了什么感觉。
印象派/后
雷诺阿的吧,比较适合用油画棒来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派的风景画
莫奈的《日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