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是一篇蕴含深厚的作品,很难单纯的区别为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但相对来讲,象征主义更为明确,其曲丝笔处处可见。
仅从全篇的色调即可知其象征痕迹。

《狂人日记》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在表达“吃人”的封建主义礼教。

《狂人日记》是满纸疯话,却是对中国社会的怀疑和拷问。狂人散锋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吃人”是鲁迅对现实的隐喻,不仅指吃人肉,也指人间苦难的事实和产生苦难的根源。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枝掘丛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猛樱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创作方法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

狂人日记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异同

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