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古典艺术—巴洛克1
巴洛克 大概指欧洲17世纪的艺术风格,是18世纪(学院派兴起年代)的学者提出来的,这个词来自于葡萄牙语,原意是不太圆的珍珠。是一种很重要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长期被认为是二流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主要是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处不好。
一、瑞士的著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的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把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两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放一起比较,它注重简液原理和定律之类的东西,让艺术史实现一个重要转变: 从关注人,变成了关注风格的美术史叫 “无名艺术史”, 让艺术这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沃尔夫林提出了对巴洛克风格的五对参数 :线描VS涂绘,平面VS纵深,封闭形式VS开放形式,多样性VS同一性,绝对清晰VS相对清晰。
线描VS涂绘 :它强调的是并不是技法,而是效果。从线描到涂绘发展意味着为了纯粹的视觉外貌放弃了物质实在,从绝对清晰到相对清晰转化的意义。对比提香《戴手套的男子》和达芬奇《吉内薇拉.斑琪》
平面VS纵深: 巴洛克画家直接把叙事主线和逻辑安排在纵深的轴线上,这是很重要明显的特征。对比卡拉瓦乔《圣母之死》和卡拉齐《基督之死》。
封闭形式VS开放形式: 文艺复兴强调四平八稳的构图,从开始到结尾整个故事交待清楚;巴洛克竭力避免对称和平衡,只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利用光和阴影突出主次。对比拉斐尔《雅典学院》和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多样性VS同一性: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文艺复兴像个乐高玩具,每个局部有独立性;巴洛克像个泥塑,局部不能脱离整体,否则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对比提香和鲁本斯的《圣母升天》。
绝对清晰VS相对清晰: 比如画人体,布料的暗纹、钮扣样式,看不清就凑近了看,奥地利李格尔称画法叫”触觉艺术“,而涂绘细节看不清,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我真实所见的办法,李格尔称”视觉艺术“。
沃尔夫林受启发,把从文艺复兴向巴洛克的风格转化定义为触觉向视觉的转换。
艺术传承: 卡拉瓦乔接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艺术传承悔族:达·芬奇和提香。米兰画家深受达芬奇影响,形成了所谓的米兰画派,卡拉瓦乔的师傅彼得扎是提香的学生。
1、1545年特伦特会义后,教会对绘画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从柏拉图美转向了直指人心。
2、提香的色彩+达芬奇的明暗+卡拉瓦乔遇事走极端的性格碧咐弊,三者混合出一种奇特的风格,就是卡拉瓦乔标志性的 酒窖光 。比如漆黑的舞台上,一道强光照在主角身上,其它人物道具若隐若现,这个手法至今,还被大量电影导演们所借鉴。
3、卡拉瓦乔戏剧化的风格,为巴洛克艺术指明了方向。
卡拉瓦乔暴躁的性格对处惹事生非,使他在逃亡的路上影响了很多意大利艺术家,比如艺术史上第一位女艺术家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画的《犹滴》深受他的影响。
1、鲁本斯和卡拉瓦乔的画风有很大差异,根本原因是雇主的诉求不同。卡拉瓦乔服务的是教会(渲染苦难和悲情),而鲁本斯服务的是国王(他们要的是享乐和炫耀)。
2 、鲁本斯把佛兰德斯的一流画家聚集起来,形成流水线分工,提高产能的同时也形成了技术上的诸多程式,影响深远。
3、鲁本斯和卡拉瓦乔的深层次共性大于分歧,是巴洛克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
鲁本斯在用色上受提香影响,偏爱暖色调,他进一步放松了线条对色彩的约束,轮廓线进一步崩溃和模糊,不仅表达人物的运动,更让整个画沉浸在弥散的光芒中。这种画法更讨国王们的欢心,相信君权神授,适合颂扬君主专制。
介绍哥特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地书
你好!
首推《西洋艺术史》,全套四本,从远古到中世纪到近代的洛可可也好,巴洛克还是哥特等各流派艺术换距补度多味室这局风格的发展都有详尽介绍,不管是建筑,文学,绘画,服装以及人文都有大量描写,而且图很多哦!不过价格提热入翻前伤有点贵,记得要200+吧,但是真的是很全面的资料!文字不抽象的,都说了描写很全面嘛!
如果你希望了解有关刚服装方面的,推荐《中西服装发展史》,当然重点是在下篇西洋服装发展史,对于从中世纪到巴洛克,洛可可,哥特以及维多利亚的穿衣风格都有详尽的介绍。图文均有,都是很不错的资料,我的空间也有所摘录,你可以参考一下。文字方面条理还是很清晰的,读起来不算费劲,不过这些教程类的东西不是所有都能像《X朝那些事》一样读起来有趣有易懂得啦360问答。售价也不贵,28元本。
如果是建筑方面,请看《西洋建筑史》,很权威的一本书建,即使对建筑不感兴趣的起称扩千对敌乱米策旧伟人也可以随便翻阅一下,里面一些知识会让人感到受益匪浅。图也很多,百度百科有详尽介绍e.baidu.
我经常出一没在这些西洋艺术风格的贴吧里,所以平时喜欢搜集这方面具婷图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和我有共界选犯巴同爱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