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与以前的古典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 "熙德"(即将军之意,有头等首领的含义)的称号。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新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有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在建筑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佛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 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维安的学生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 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 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 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 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世纪初期,在达维德无可置疑的领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胜利。在达维德的周围,他的追随者众多,其学生就有4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法国画坛上的活跃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并就某种 程度来讲获得了独特地位的是热拉尔、吉罗代和格罗。
达维德的同时代人普吕东的艺术表现了革命年代艺术理想的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有人认为他并不逊色于达维德,在某些形象的严整和作品富有生气的处理上还在达维德之上。
达维德的学生安格尔不久成为当时最有独创的艺术家并被推崇为古典画派的首领。新古典主义从达维德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从描绘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 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从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一生艺术活动极为活跃,他的女性人体和肖像画成就最高。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对欧洲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其中首先应该提到的 是同时期的英国绘画。当时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活跃在画坛上,其中有风景画家威尔逊、桑德比和动物画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则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英籍瑞士画家。明显受新古典主义影响的画家还有巴里、韦斯特。同时期的德国画家有希
古典主义、
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教画哥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来自典范,浪漫主义则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法国为大哲学家卢梭( 1712-1778 )所说的“野蛮人比文明人更高明,更智慧,更美”析360问答认识出发,他们常常选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识致注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小厂概息损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推山论操答距缩室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重自然
古典主零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加以人工的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交谈必须使用经过修饰的语言.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认为人在原始社会没有经过改造的自无然状态下,有着天赋的人权,人人得以平等块基步信停条品农孙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得到自身的发展和自由.他们要突破城市的囹圄,摆脱文明社会的干扰,讴歌乡村、田园、山林、天空、大海和异国风光.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首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雨果在其名剧《海尔娜妮》序言声处够中宣称:“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这可说是对浪漫主义十分坦率的表述.联系到浪漫另级及备备国式钟渐图助主义的艺术实践看,重自然也可说是重个性的一种表现.
重感情
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什步煤兰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拜论的作品充满着爱与恨,在感情的狂热中往往伴随着离奇而荒诞的幻想.在浪漫主义的词汇里感情与幻想相联,幻想就是具有个孔区石汽末台性的感情的希望.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他们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波害和次要的地位.
重形式
古典主义和浪药十块承烧老足同比漫主义都重视形式,但二者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古典主义在于用单一的模式规范作品的内容,浪漫主义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古团民胶座没紧帮更主言也典主义从封闭中注意形式的北诉统一,达到“善”.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古典主义的形式与道德相联系,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
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 1823 年雨果所写的《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序言中他猛烈地抨击古典的悲剧法则,主张应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那样刻画人物性格,争取更大的自由和真实;推崇横扫欧洲封建势力的拿破仑,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的对象;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古典主义要求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黑暗等.这个宣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新古典主义与新写实主义的区别
由于艺术囊括的范围太大 这里仅从几个方面(如建筑、雕塑、美术)谈两者的区别 资料主要来源于几大网络百科
新古典主义:
起源于18世纪的罗马,之后迅速向欧洲发展蔓延。
一方面兴起对洛可可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批判,一方面强调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理念,并由此大量以古典艺术为蓝本进行模仿创作。
在雕刻技艺上,一改前期的深雕,运用了更多的浅雕技艺。
建筑风格上也不再一味崇尚怪诞的风格和华丽的装饰,而是吸取了古典建筑的精华,将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精致的线条和柔和的机理表现在建筑之上。
在美术方面,以17世纪法国为源头的新古典主义改革使美术更多地选择了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 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写实主义:
美术新达达主义,又叫作新写实主义。现代美术呈多元化格局,流派纷呈各显神通。一度被否定的写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重新登上画坛。但必须认识到它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上。新写实主义画家在创作目的、绘画观念以及表现方法方面,并不是老一套翻版,他们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可以说他们是现代艺术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继续。
当今许多写实主义画家只是用写实的手法来达到现代派探索的造型、色彩、线条与画面的关系的目的而已。
个人觉得两者的区别除了显性的沿袭对象和变革方向不同之外,还在于两者的深层诱导因素的差异。前者是古典时期的创作风格,这是人类在一段时期后很自然地内在地要求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升华。而后者是人们在发展受到阻力的时候通过对过去的一种创作手法进行改革以求新的发展道路的尝试。
如有差池,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