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初意大利罗马的巴洛克艺术
罗马巴洛克艺术:巴洛克风格(又称巴洛克样式)是一种宫廷风格。巴洛克艺术大致有以下特点:无论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巴洛克式是什么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扭曲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丛毁家维尼奥岁郑轮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乎信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式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罗马耶稣会教堂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