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之外的女性藝術家:藝術界如何将她
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波提切利、缇香、涅利,皆曾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巨匠。如果最後并慎這個名字讓你感到有些陌生,那你還是可以被原諒的。Plautilla Nelli,她的聖經題材繪畫是充滿美感的佳作——就像和她同時代女藝術家的作品一樣。但是,在和父權制本身一樣古老的曆史書寫中,她沒有被書寫進任何一本文藝複興史。涅利被視作一個僅僅懂得揮舞畫筆的修女,遺棄在了藝術史之外。
涅利畫作《悲傷的聖母》。涅利是16世紀的意大利修女,通過自學習得繪畫技巧。她的作品大多是宗教題材,且許多都是大尺幅創作,在當時,創作巨幅作品對女性而言十分罕見。
在涅利出生的500年後,今年三月,佛羅倫薩的烏斐茲(Uffizi)美術館準備舉辦首次涅利作品展。烏斐茲美術館表示,這次嘗試是想要開始糾正藝術收藏領域中的性别失衡,而這種不失衡仍然存在于世界上各個主要的藝術收藏館之中。烏斐茲美術館作爲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術館之一,正就此做出重要的态度聲明——如果這還不算太遲的話。
英國的藝術品收藏情況同樣令人沮喪:女藝術家的作品僅僅占到蘇格蘭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藏品的4%,惠特沃斯美術館(Whitworth Art Museum)的20%,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rdern Gallery)的35%。而在過去十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代表英國參展的女藝術家隻占到33%。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日本女藝術家鹽田千春的裝置作品《手中的鑰匙》”(The Key In The Hand)。紅色的線充滿整個房間的天花闆和牆壁,線上串着全球收集來的5萬把鑰匙。
這種性别失衡是系統性的,不單是在公立機構中明顯存在着巨大差距,在幾家最大的英國或國際商業畫廊也長期如此。《衛報》收集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男性藝術家舉辦的個展占裏森(Lisson)畫廊全部個展的88%,豪瑟&沃斯(Hauser&Wirth)畫廊個展的71%,占高古軒(Gagosian)畫廊全部展覽的88%,白立方畫廊展覽的76%,維多利亞米羅(Victoria Miro)畫廊的59%。
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藝術界這種性别偏斜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其分支跨越大洲的大畫廊是全球性的藝術風尚制造者,他們打造出最熾手可熱的藝術家,出錢資助他們的的藝術創作,并把他們介紹給全世界最富有的收藏者。時至今日,被我們看作最有價值(在金錢和文化意義上)的藝術品仍然幾乎全是男藝術家的作品。這也是爲什麽世界上被認爲最大最有價值的美術館,都是擁有特納、馬蒂斯、梵高和畢加索、波洛克、孔斯等等這些人作品的地方。我們很難說出能與如上幾個男藝術家分庭抗禮的女性的名字,這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已故女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也很能說明問題。有史以來作品最高拍賣價格的女性紀錄保持者是喬治娅·歐姬芙(Georgia O’keefe),她的畫作《曼陀羅/白花1号》(Jimson /White Flower No.1》以0.44億美元的價格售出,但這僅僅是次年畢加索的天價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Les Femmes d’Alger)售價(1.79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2014年,女性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1887-1986)名作《曼陀羅/白花1号》在紐約“美國藝術”專拍中破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以44,40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遠超此前任何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的三倍之多。歐姬芙的繪畫作品是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以半抽象半寫曆納實的手法聞名。
2014年,女性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1887-1986)名作《曼陀羅/白花1号》在紐約“美國藝術”專拍中破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以44,40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遠超此前任何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的三倍之多。歐姬芙的繪畫作品是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
盡絕爛敬管如此,在Artfinder網站(一個有9000名獨立藝術家參與的線上畫作交易平台)上,女藝術家的作品卻比男藝術家的賣得更好,并長期居于最受買家歡迎的作品行列。在這裏,每售出價值100萬美元的男藝術家作品時,同時售出的女性作品則價值116萬美元。爲了就此引發一番讨論,Artfinder公司已經發布了一份藝術界性别平等問題的報告,矛頭直指那些在藝術界位高權重卻懷有性别偏見的機構。
在國際藝術界,可能正發生着轉變,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幾家最大藝術機構女性領導者的功勞。今年,Maria Balshaw将會成爲泰德美術館的第一位女館長,而泰德現代美術館的現任館長France Morris自2015年上任以來,就一直大膽支持女性藝術家。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永久藏品中已經有了335位女藝術家的作品,盡管這個數字比起男性藝術家的959來說“仍然不夠好”。
去年夏天,在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增建部分“開辟室”(Switch House)開始對外開放時,Morris決定将一半的個展展廳用于女藝術家,例如Louise Bourgeouis,Ana Lupas 和Suzanne Lacy——這絕對是爲一項頗具影響力的舉動。
“我們開始用心反思我們的藏品都是什麽、我們是如何将收集它們的,以及爲什麽做出這樣的決定,”Morris 說,“我認爲,我們關于“開辟室”的安排決定其實非常自然,我們沒有要把這當成是一種商業炒作,或者就是爲了多麽張揚的反歧視——這單純是對女性傑出作品的展出,同時也是爲了糾正性别不平等的努力,就這麽簡單。我的很多同僚都說,這對她們而言‘是個很大的寬慰’。”
Morris先後擔任藝術館館長和畫廊總監,她長期負責泰德現代美術館不斷增多的女藝術家個展,包括Marlene Dumas,Sonia Delauney,Mona Hatoum和Agnes Martin等人的展覽。對Morris來說,泰德現代美術館步向性别平等的關鍵,就是把美術館從藝術市場這個由金錢驅使的怪獸手中解放出來。畢竟,如果主要的藝術機構繼續僅僅購買和展出那些能在當下拍賣中競得高價的一時之作,女藝術家就将一直得不到認真的審視。
Mona Hatoum作品《單人牢房》(Cells,2014)
Morris不認爲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收藏和展出決策應該受到市場标價的任何影響。“我們真的必須停止以‘如何在藝術市場撈金最多’爲根據來推動藝術品的創造了,”她說到,“有些言論說泰德現代美術館的藏品價值不高,因爲他們以最新的拍賣狀況或者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的标準來做評判,這讓我很難過。那些本來就不是我們所關心的。泰德從來不是僅僅想要建立一個基于消費和私人品味的收藏展示,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對公衆而言具有傑出性、感發力和吸引力的作品。而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這類的藝術作品是由女性完成的。
在公衆發聲方面,Morris也不是單人匹馬。白教堂畫廊(Whitechapel Gallery)的總監Iwona Blazwick近年已經推出了多于男性的女藝術家個展,包括最近“遊擊隊女孩”(Guerilla Girls,一個組建于1980年代的行動派藝術家團體)的展覽,由此挑戰藝術界中女性的黯淡形象。
“隻有很少的女人可以靠做全職藝術家謀生,今日依然如此,”Blazwick說,“這類女性在數量上有所增長,也湧現了一些非常傑出的女藝術家,但這個努力過程一直漫長而艱難。不過,我還是會說情況是有所變化的,女藝術家和她們作品之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終于處于要被打破的狀态了。”
蛇形畫廊的總監Hans Ulrich Obrist也對這類推動表示支持,他在去年被提名爲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策展時)我總是會多問問,是否有需要被我們重新發現的先驅性的、令人振奮的女藝術家。這也是我們爲何能發掘出巴西藝術家Lygia Pape、Phyllida Barlow以及中東藝術家Etel Adnan的作品。” Obrist如此說到,他談到的這幾個女藝術家後來都在全球最重要的畫廊中舉辦了個展。
Lygia Pape藝術作品《除數》(Divisor,1968-1985)
商業畫廊是否正在經曆一個被重估的階段還有所争議。Susan May,白立方畫廊的藝術指導,承認“遍及藝術界的性别不平等是一個我們很多人都有所認識的問題,大家都需要找到改善現狀的辦法”。白立方畫廊将會對外公告即将開放的幾個個展,分别是爲四名女藝術家和一個由30位女性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組成的組合舉辦。
另一方面,豪森&沃斯畫廊去年決定以一個女性抽象雕塑展作爲他們新畫廊——LA 畫廊的開館展覽;五月,裏森畫廊以古巴女藝術家Carmen Herrera的展覽開啓了其在紐約的第一個畫廊。Carmen Herrera多年來在默默無聞中創作,Gifford-Mead說:“Carmen絕對是抽象藝術運動中異常傑出的一位的藝術家,還有Ellsworth Kelly 和Barnett Newman,但她們完全被忽視了。所以,和她一起工作的機會——尤其在她還在世時——以及修正藝術界一些錯誤的機會,對我們來說實在非常可貴。”
2017年,裏森畫廊将要展出的藝術家過半是女性。“我們知道在藝術圈存在着性别不平等,但卻不知道這種不平等狀況是如此嚴峻。過去一年中,這是我們畫廊在認真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正緻力于恰當、迅速修正的問題。”
影響力與商業畫廊等量齊觀的大型拍賣所也正在做出努力。這個月,蘇富比(微博)拍賣行将會舉辦Louise Bourgeois和Yayoi Kusama的聯合展覽。這兩位20世紀女藝術家的作品都曾拍賣出上百萬美元的高價,這也使她們在業内名聲大噪。
對那些爲數不多但長期以來爲女藝術家博取一角的畫廊來說,這确是一個寬慰:藝術界終于開始調整其性别分配的邊界。例如Jane Hamlyn,弗裏斯街畫廊(Frith Street Gallery)的總監,已經在數十年中不遺餘力地支持着像Marlene Dumas,Cornelia Parker和Fiona Banner這樣的女藝術家。
Marlene Dumas系列作品《爲自己造墓碑》(Measuring your own Grave),2008年在邁阿密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隻是我們難以預測不可倒轉的變化多快會到來。英國公立畫廊正面臨艱難的财政危機,對私人與商業資金越來越大的依賴使得性别平等仍然不會是未來被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圍繞着如何最好地去回顧和填補我們對曆史上女藝術家作品的收藏缺口,争論也在持續發酵。女藝術家能簡單地被“重新植入”藝術史嗎?
曆史之外的女性藝術家:藝術界如何将她
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波提切利、缇香、涅利,皆曾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巨匠。如果最後并慎這個名缺記字讓你感到有些陌生,那360問答你還是可以被原諒的雖真它永船朝故。Plautilla 步Nelli,她的聖經題材繪縣或識巴話獲足畫是充滿美感的佳作——就像和她同時代女藝術家的作品一樣。但是,在和父權制本身一樣古老的曆史書寫中,她沒有被書寫規利接燃此市進任何一本文藝複興史。涅利被視作一個僅僅懂得揮舞畫筆的修女,遺棄在了藝術史之外。
涅利畫作《悲傷的聖母》。涅利是16世紀的意大利修女,通過自學習得繪畫技巧。她的作品大多是宗教題材,且許多都是大尺幅創作,在當時,創作巨幅作品對女性而言十分罕見。
在涅利出生的500年後,今年三月,佛羅倫薩的烏斐茲(Uffizi)美術館準備舉辦首次涅利作品展。烏斐茲美術館表示,這次嘗試是想要開始糾正藝術收藏領域中的性别失衡,卷完亂力取套就隊翻令而這種不失衡仍然存在于世界上各個主要的藝術收藏館之中。烏斐茲美術館作爲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術館之一,正就此做出重要的态度聲明——如果這還不算太遲的話。
英國的藝術品收藏情況同樣令人沮喪:女藝術家的作品僅僅占到蘇格蘭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藏品的4%,惠特沃斯美術館(Whitworth Art Museum)的20%,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rdern Gallery)的35%。而在過去十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代表英國參展的女藝術家隻占到33%。
2完的委的構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日本女藝術家鹽田千春的裝置作品《手中的鑰匙》”(士哪量The Key In The Hand)。束征府極伯翻轉油粒紅色的線充滿整個房間的天花闆和牆壁,線上串着全球收集來的5萬把鑰匙。
這種性别失衡是系統性的,不單是在公立機構中明顯存在着巨大守句還号善條既害裏器差距,在幾家最大的英國或國際商業畫廊也長期如此。《衛報》收集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男性藝術家舉辦的個展占裏森(Lisson)畫廊全部個展的88%,豪瑟&沃斯(Hauser&Wirth)畫廊個展的71%,占高古音問軒(Gagosian)畫廊全部展覽的88%,白立方畫廊展加雙牛屬覽的76%,維多利亞米羅(Victoria Miro)畫廊的59%。
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藝術界這種性别偏斜密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其分支跨越大洲的大畫廊是全球性的藝術風尚制造者,他們打造出最熾手可熱的藝術家,出錢資助他們的的藝術創作,并把他們介紹給全世界最富有的收藏者。時至今日載群壞罪村硫續亞買皮推,被我們看作最有價值(在金錢和文化意義上)的藝術品仍然幾乎全是男藝術家的作品提功沖懷群主班。這也是爲什麽世基達味迫裝擊富洋宗然界上被認爲最大最有價值的美術館,都是擁有特納、馬蒂斯、梵高和畢加索、波洛克、孔斯等等這些人作品的地方。我們很難說出能與如上幾個男藝術家分庭抗懷打禮的女性的名字,跟按阿這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已故女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也很能說明問題。有史以來作品最高拍賣價格的女性紀錄保持者是喬治娅·歐姬芙(Georgia O’keefe),她的畫作《曼陀羅/白花1号》(Jimson /White Flower No.1》以0.44億美元的價格售出,但這僅僅是次年畢加索的天價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Les Femmes d’Alger)售價(1.79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2014年,女性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1887-1986)名作《曼陀羅/白花1号》在紐約“美國藝術”專拍中破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以44,40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遠超此前任何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的三倍之多。歐姬芙的繪畫作品是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以半抽象半寫曆納實的手法聞名。
2014年,女性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1887-1986)名作《曼陀羅/白花1号》在紐約“美國藝術”專拍中破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以44,40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遠超此前任何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的三倍之多。歐姬芙的繪畫作品是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
盡絕爛敬管如此,在Artfinder網站(一個有9000名獨立藝術家參與的線上畫作交易平台)上,女藝術家的作品卻比男藝術家的賣得更好,并長期居于最受買家歡迎的作品行列。在這裏,每售出價值100萬美元的男藝術家作品時,同時售出的女性作品則價值116萬美元。爲了就此引發一番讨論,Artfinder公司已經發布了一份藝術界性别平等問題的報告,矛頭直指那些在藝術界位高權重卻懷有性别偏見的機構。
在國際藝術界,可能正發生着轉變,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幾家最大藝術機構女性領導者的功勞。今年,Maria Balshaw将會成爲泰德美術館的第一位女館長,而泰德現代美術館的現任館長France Morris自2015年上任以來,就一直大膽支持女性藝術家。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永久藏品中已經有了335位女藝術家的作品,盡管這個數字比起男性藝術家的959來說“仍然不夠好”。
去年夏天,在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增建部分“開辟室”(Switch House)開始對外開放時,Morris決定将一半的個展展廳用于女藝術家,例如Louise Bourgeouis,Ana Lupas 和Suzanne Lacy——這絕對是爲一項頗具影響力的舉動。
“我們開始用心反思我們的藏品都是什麽、我們是如何将收集它們的,以及爲什麽做出這樣的決定,”Morris 說,“我認爲,我們關于“開辟室”的安排決定其實非常自然,我們沒有要把這當成是一種商業炒作,或者就是爲了多麽張揚的反歧視——這單純是對女性傑出作品的展出,同時也是爲了糾正性别不平等的努力,就這麽簡單。我的很多同僚都說,這對她們而言‘是個很大的寬慰’。”
Morris先後擔任藝術館館長和畫廊總監,她長期負責泰德現代美術館不斷增多的女藝術家個展,包括Marlene Dumas,Sonia Delauney,Mona Hatoum和Agnes Martin等人的展覽。對Morris來說,泰德現代美術館步向性别平等的關鍵,就是把美術館從藝術市場這個由金錢驅使的怪獸手中解放出來。畢竟,如果主要的藝術機構繼續僅僅購買和展出那些能在當下拍賣中競得高價的一時之作,女藝術家就将一直得不到認真的審視。
Mona Hatoum作品《單人牢房》(Cells,2014)
Morris不認爲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收藏和展出決策應該受到市場标價的任何影響。“我們真的必須停止以‘如何在藝術市場撈金最多’爲根據來推動藝術品的創造了,”她說到,“有些言論說泰德現代美術館的藏品價值不高,因爲他們以最新的拍賣狀況或者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的标準來做評判,這讓我很難過。那些本來就不是我們所關心的。泰德從來不是僅僅想要建立一個基于消費和私人品味的收藏展示,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對公衆而言具有傑出性、感發力和吸引力的作品。而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這類的藝術作品是由女性完成的。
在公衆發聲方面,Morris也不是單人匹馬。白教堂畫廊(Whitechapel Gallery)的總監Iwona Blazwick近年已經推出了多于男性的女藝術家個展,包括最近“遊擊隊女孩”(Guerilla Girls,一個組建于1980年代的行動派藝術家團體)的展覽,由此挑戰藝術界中女性的黯淡形象。
“隻有很少的女人可以靠做全職藝術家謀生,今日依然如此,”Blazwick說,“這類女性在數量上有所增長,也湧現了一些非常傑出的女藝術家,但這個努力過程一直漫長而艱難。不過,我還是會說情況是有所變化的,女藝術家和她們作品之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終于處于要被打破的狀态了。”
蛇形畫廊的總監Hans Ulrich Obrist也對這類推動表示支持,他在去年被提名爲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策展時)我總是會多問問,是否有需要被我們重新發現的先驅性的、令人振奮的女藝術家。這也是我們爲何能發掘出巴西藝術家Lygia Pape、Phyllida Barlow以及中東藝術家Etel Adnan的作品。” Obrist如此說到,他談到的這幾個女藝術家後來都在全球最重要的畫廊中舉辦了個展。
Lygia Pape藝術作品《除數》(Divisor,1968-1985)
商業畫廊是否正在經曆一個被重估的階段還有所争議。Susan May,白立方畫廊的藝術指導,承認“遍及藝術界的性别不平等是一個我們很多人都有所認識的問題,大家都需要找到改善現狀的辦法”。白立方畫廊将會對外公告即将開放的幾個個展,分别是爲四名女藝術家和一個由30位女性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組成的組合舉辦。
另一方面,豪森&沃斯畫廊去年決定以一個女性抽象雕塑展作爲他們新畫廊——LA 畫廊的開館展覽;五月,裏森畫廊以古巴女藝術家Carmen Herrera的展覽開啓了其在紐約的第一個畫廊。Carmen Herrera多年來在默默無聞中創作,Gifford-Mead說:“Carmen絕對是抽象藝術運動中異常傑出的一位的藝術家,還有Ellsworth Kelly 和Barnett Newman,但她們完全被忽視了。所以,和她一起工作的機會——尤其在她還在世時——以及修正藝術界一些錯誤的機會,對我們來說實在非常可貴。”
2017年,裏森畫廊将要展出的藝術家過半是女性。“我們知道在藝術圈存在着性别不平等,但卻不知道這種不平等狀況是如此嚴峻。過去一年中,這是我們畫廊在認真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正緻力于恰當、迅速修正的問題。”
影響力與商業畫廊等量齊觀的大型拍賣所也正在做出努力。這個月,蘇富比(微博)拍賣行将會舉辦Louise Bourgeois和Yayoi Kusama的聯合展覽。這兩位20世紀女藝術家的作品都曾拍賣出上百萬美元的高價,這也使她們在業内名聲大噪。
對那些爲數不多但長期以來爲女藝術家博取一角的畫廊來說,這确是一個寬慰:藝術界終于開始調整其性别分配的邊界。例如Jane Hamlyn,弗裏斯街畫廊(Frith Street Gallery)的總監,已經在數十年中不遺餘力地支持着像Marlene Dumas,Cornelia Parker和Fiona Banner這樣的女藝術家。
Marlene Dumas系列作品《爲自己造墓碑》(Measuring your own Grave),2008年在邁阿密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隻是我們難以預測不可倒轉的變化多快會到來。英國公立畫廊正面臨艱難的财政危機,對私人與商業資金越來越大的依賴使得性别平等仍然不會是未來被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圍繞着如何最好地去回顧和填補我們對曆史上女藝術家作品的收藏缺口,争論也在持續發酵。女藝術家能簡單地被“重新植入”藝術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