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丛林、金色原野的彼端,有天籁之音……
上海博物馆。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的“巡回展览画派”的特别展览。走进展厅,迎面就是根据瓦西里耶夫(1850–1873) 1871年的布面油画《融雪》制作而成的巨幅通告。往展厅里面走,就是“巡回展览画派”大师们的作品。 我在这些画作面前久久地徘徊。这是大师们的真迹,我不懂绘画技巧、不知道这些画的技术层次,可是它们击中了我的心灵。我的灵魂喜欢这些画,它能感受到画家们倾注其中的思想与情感,是有神灵的气息隔着时空与我相会。它们,就是我在那些文学作品里读到的俄罗斯风光,悠远辽阔,丰硕,幽密……… 《午时的远处森林》米哈伊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克洛特(1832——1902)1878年/布面油画 《伏尔加河边的牧羊人》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涅斯捷罗夫(1862——1942)1922年/布面油画 一幅幅油画就像一个广角镜头,将俄罗斯广袤无垠的自然风光,深密的白桦林、椴树林,金色田野、湖泊、乡间小路,一一拍下,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那画面犹如情人的眼睛,深情地展现了他热爱的情人的美丽、壮阔、色彩斑斓,或热情、或娴静、或忧郁。 那蕴藏着的田园赞歌般的诗意,扑面而来的丰沛真挚的情感,让我热泪盈眶。是的,我想起了叶赛宁,俄罗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杰出的俄罗斯诗人,是普希金诗歌传统在20世纪20年代的真正继承者。“在叶赛宁的诗里可以闻到俄罗斯田野泥土的芬芳。”(帕斯捷尔纳克)。 在他的诗歌里,他用浓烈的热情歌唱着白桦林、黑油油的土地、金色的麦田、白雪覆盖的原野,纯朴的乡村生活,以及爱情、人生。乡村永远牵动着他的心,他对家乡的赞美、怀念、为乡村的未来的担忧,在热情里蕴含有忧郁、伤感,深情细腻,意境隽永。 (一)白桦 叶赛宁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是《桦树》,1914年,时年19岁。他在八九岁时就开始写诗,但自觉创作是十六七岁的事。富有韵律、修辞方法,给人清新、熨帖的感受。那时候的他也正如茁壮的小白桦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白桦》 (顾蕴璞译)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裹上银装 披着一身雪花。雪绣的花边 缀满毛茸茸的枝杈, 一串串花穗, 如洁白的流苏垂挂。在朦胧的寂静中, 伫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徜徉在白桦四周的 是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公园内》伊万-伊万诺维奇-希施金(1832——1898)1897年/布面油画 白桦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树,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美丽、纯洁。它在叶赛宁的诗歌里经常出现。 “降灵节的早晨,晨祷的赞美诗,清亮的钟声响彻小桦树林林”, “在阴影覆盖的树林,她给小白桦挂上叮铃的耳环”, “我是多么希翼用我的躯体,去紧贴白桦那裸露的胸脯”, “金色的丛林曾殷殷相劝,用白桦的欢声笑语” …… (二)雪《早雪》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波烈诺夫(1844——1927)1891年/布面油画 这幅画里一望无垠的风光,白雪覆盖下仍然色彩斑斓的原野,蜿蜒的河流与傲立的树木,蕴含着满满的生机。 叶赛宁也热爱着这片雪原,他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着这场初雪,让人完全地陷入这份美景里。 《我沿着初雪的小径彷徨》1917年(黎华译) 我沿着初雪的小径彷徨, 心中盛开着铃兰花, 星星在湛蓝的夜空闪亮, 那是映照我行走的灯火。 林荫间我分不清光线抑或暗霭? 歌声荡漾,究是风吟还是鸡啼? 或许,并非寒冬在田野踯躅, 那是天鹅飞到青草地上戏逐。 你多美啊,洁白如镜的湖面! 微寒使我周身的血液温暖! 我是多么希冀用我的躯体 去紧贴白桦那袒露的胸脯! 哦,密林深处荫翳雾霭的混浊! 哦,白雪轻笼的田亩的欢乐!…… 我是多么希冀用我的双手 去抚摸柳树那粗壮的大腿! (听这欢乐、轻快的节奏,看这迷人的景色,我也想在那里奔跑、呼喊出内心的喜悦。他的诗歌如此富有感染力。) 《听–奔跑的雪橇》1925年 (黎华译) 听,奔跑的雪橇,听,雪橇在奔跑。 和恋人一起隐没在田野多么美好。 快乐的微风羞怯又胆小, 沿着裸露的原野铃铛儿轻摇。 嗨你,雪橇,雪橇!我浅黄色的骏马! 沉醉的枫树在那边的林中旷地欢跳,。 怎么回事?我们驶近枫树问的道, 伴着手风琴的歌声我们仨一起舞蹈! 《融雪》费奥多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1850——1873)1871年/布面油画 上面有关雪的诗歌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力量,当我看到这幅《融雪》,依然是辽阔的景色,那股暗沉、忧郁挥之不去。 《旷野茫茫,月色凄清》1925年 (黎华译) 旷野茫茫,月色凄清, 到处是动乱,遍地是忧伤—- 那就是我快活好动的青春年代 目睹和诅咒过的悲惨情景。 …… 田野辽阔的俄罗斯啊,够了, 不要再靠木犁翻耕土地了! 就连桦树和白杨 见到你的贫困也会心痛。 …… (三)原野、麦田《黑麦田》阿列克谢-康德拉季耶维奇-萨夫拉索夫(1830——1897)1881年/布面油画《 金色的麦田,湛蓝的天空,神圣的、壮阔的、亘古不变的、哺育着世代人民的土地,那丰收的、蕴满希望的田野,以及田野上的人们,在苍穹下被眷顾着幸福生活,这样如史诗般的画卷呈现出来的时候,为它掬一把热泪,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叶赛宁的笔下,这样美丽的景色处处都是,他也随时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望一望田野,望一望天空》1916年 (黎华译) 望一望田野,望一望天空, 地上和天上都有天堂。 我那还未曾耕作的乡土, 又淹没在谷物的海洋。从未放牧过的树林里, 又挤满熙攘的牛羊, 一条金色的小溪, 从苍翠的山峦淙淙流淌。啊,我相信—-也许, 为解救无望的农夫的苦难, 神正向辛勤可爱的双手, 用芳香的乳汁撒上。《麦田中的道路》格里高科-格列里高里耶维奇-米沙耶多夫(1834——1911)1881年/布面油画。 叶赛宁是这样表达他对这土地的爱的: “汗水渗透了的黑油油的地角啊, 我怎能不深深地珍爱着你呢?” “不管设拉子多么美丽, 也好不过梁赞的沃野宽广。”(叶赛宁出生于梁赞省。) “我要对你把田野细讲, 黑麦哺育我的鬈发滋长。”(四)这一片故土 《夜》伊万-伊万诺维奇-希施金(1832——1898)1871年/布面油画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诗情画意中的树木、小路、行人,都镶上了金边。 《美哉,我亲爱的罗斯》1914年 (黎华译) 美哉,我亲爱的罗斯, 你那农舍如同镶金的圣像…… 碧色草原一望无际 – 使我的眼睛也望得隐隐酸痛。仿佛一个异乡的朝觐者, 我虔诚地把你的田野凝望。 可在村口低矮的栅栏旁 几棵枯萎的白杨沙沙作响。散发出苹果和蜂蜜的清香, 教堂里在举行温顺的教主节。 舞影婆娑,鼓乐悠扬, 草地上跳起欢乐的环圈舞。沿着柔软的芳草小径 我奔向那自由开阔、绿荫覆盖的地方, 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迎面走来, 银铃似的笑声犹如蓓蕾初放。假若有人用圣地把我召唤: “抛弃你的罗斯,生活在天堂里!” 那我就会回答:“不需要天堂, 还给我亲爱的祖国 – 罗斯!” 《走出普斯科夫的教堂》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莫罗佐夫(1835——1904)1864年/布面油画 这幅画反映的是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人们看上去快乐、和谐,天气晴好,也许是个美丽的节日吧。 《降灵节的早晨》1914年 (黎华译) 降临灵节的早晨,陈晨祷的赞美诗, 清亮的钟声响彻小桦树林。村子从节日的梦幻中醒来, 微风的钟声里播散醉人的春天。雕花的窗上映现着绦带和灌木丛, 我去做弥撒是为花朵悲伤。在密林中鸣啭吧,小鸟儿,我为你们伴唱, 让我们一起把我的青春埋葬。降灵节的早晨,晨祷的赞美诗, 清亮的钟声响彻小桦树林。 (五)离开故土 叶赛宁少年时期离开故土,多次回来后又离开。在那片离愁别绪中写了《我又回到这儿,回到亲爱的家》、《我离开了我故乡的家》、《我不悔恨,不呼唤也不悲哀》,《给母亲的信》。作为“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语),叶赛宁创作抒情诗将近400首,对乡土、人生、爱情,用种种细腻的体会和笔触,优美的、富有节奏的诗句一一描述,激情洋溢、温柔细致,田园芬芳的馨香缓缓流淌。 他的著名作品有《狗之歌》、《给母亲的信》、《我不悔恨,不呼唤也不悲哀》,《莫斯科酒馆之音》,《一个无赖汉的爱》,《波斯组曲》,诗剧《普加乔夫》,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等,都值得一读再读。 这里略选几首来配这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好。 上海博物馆的这个画展还有大量的精品画,都非常值得一看。 重磅的《无名女郎》 无名女郎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1883年/布面油画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887年/布面油画 最后的晚餐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盖依(1831——1894)1866年/布面油画奔离风暴的孩童 康斯坦丁-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1839——1915)1872年/布面油画 面对这些真迹,只需要静静地凝望,无需解释技术的高超、画作的背景情况,只要看着它,用自己的灵魂与它对话,画家在其中注入的情感、灵气会慢慢地浮现出来,滋养着你。这就是真迹的力量吧! 感谢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诗人们,画出了、说出了我的所思所想! 艺术、文学无国界!他们表达的是人性中最根本的部分,全世界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