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毕沙罗有哪些作品?
在艺术上最早引导高更走上印象派道路的是毕沙罗。在1881年和1882年的第六届和第七届印象派画展上,都展出了他的作品。1886年高更离开了巴黎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他说:“我喜爱布列塔尼,这里有一种荒野和原始的景象。”1887年。他与画家拉瓦尔曾横渡大西洋到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岛旅行,热带岛屿的风光,给他的艺术以极大的启发。次年,他又回到了蓬塔旺,这时他已经改变了画风,形成一种偏重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1861年高更由于厌倦了巴黎的都市生活,而向往着过一种远离文明的纯朴蚂皮自然的原始生活。他放弃了家庭,独自一人远涉重洋到了太平洋赤道以南的塔希提岛,并在那里和毛利族人生活在一起。他在塔希提岛画了许多描绘当地土人生活的作品,这是他艺术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一生的主要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销物渗的。高更对当地土著民族有很深的感情,纯朴的带有原始性的风土人情及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环境,成为他以极大热情表现的题材内容。
高更一生的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品为《手捧红果的女人》、《雅克与天使搏斗》、《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等。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高更法国《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高更的一幅巨构。它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观。画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生到死的过程。从左到右,我们从哪里来,人的诞生——幼年——青年,两个姑娘在默默沉思她们的命运。我们是谁,表现了人们日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干活、吃饭、养活自己,但都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渴望知识,这里运用了基督教的传统故事:亚当在伊甸园中采摘智慧之果。我们到哪里去,有一个神秘地举亏脊着双手的神像,好像在宣扬来世,一个妇女在倾听着,还有一个快死的老太婆看来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高更认为所有的人,不论他的身分如何,都面对着这些同样的问题。
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他们强调“按主观理性来表现精神上的”自我“印象”,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作品对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诞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印象派新印象派旧印象派代表
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另击如供度《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莫奈:《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新印象派代表人物:保罗·西涅克、乔治·修拉、修拉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米尔·毕沙罗、M. 吕斯、H.-E.克罗斯。
旧印象派代表人物:塞虽互加略易宁资曾尚《一篮苹果》、 高更《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雅各与天使搏斗》、 及梵高《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拉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晶似属减巴,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秋么声厂失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扩展资料
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优得志乎觉抗犯施放承贵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他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树半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新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吃爱蒸种面背洲架策散她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针效质既析请专耐应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程刑亚接定断积回等,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象派
百度百科——新印象派
百度百科——后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