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被称为什么诗人?谢谢

雨巷诗人。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派的起点诗

扩展资料: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

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扮兆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而理解隐藏在悲秋主题背后的死亡意识则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忧郁情正滑感。

分析戴望舒的《致萤火》等诗篇,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人的死亡想象与书写方式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厅清租百科——戴望舒

中国现代文

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主要模仿19世纪末期以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往规径查些独美、蓝波为代表的法国早期象空讲征主义,拒绝描绘客观现实,忌讳直抒胸臆,而热衷于使用种种怪诞的意象,试图通过象征、隐喻、幻角脸规想员师胞鱼无她围觉、暗示等手法来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主观看法和内心情绪,形成诗歌整体上的跑笔晦涩难懂和神秘感,渲染了一种颓废、迷惘的情绪。
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主要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影响,强调“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来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强调通过大量象征意象的隐喻、暗示来表现主观情绪。由于这一时期的现代派诗人大都有着深360问答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严而修养,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意识地借鉴了中数钟打简空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并融会传统文学的已经营造、气氛渲染的手法,再加以优美的语言,创作出了一批中西合璧、纯诗化的现代派诗歌。这些是李金发等人力定叶育控异在创作中随意组合意象,导致整体冷布械致孙加上支离破碎、怪异隐晦的诗风所不及的。
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的干晶易滑出现意味着新诗现代化探国剧抗二索的深化。诗人们在艾略特、叶芝等欧美诗片福读聚引己处群稳在人影响下,用强劲的生命力和主体意识连接起现实人生和诗歌艺术,逼近历史吧欢使应继础费把令斤现实而又深入自我心灵;在艺术表达上注重用知识振排是思辨来表现感性认识,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
中国现代白话新诗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都深深地打上了欧美诗歌的烙印,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等各种流派的融合。在这三个阶段中,逐渐由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完全模仿、移植到逐步民族化、本土化并最终成熟,实现完全中国化的过程。同时,后阶段的诗歌对前者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借鉴,如“九叶诗派”是对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延伸,也是其拓展和深化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