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班姬团扇图的作品简介
【名称】明唐寅班姬团扇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图轴,绢本,设色画。尺幅:150.4×63.6公分。
本画题签作〈班姬备碧早团扇〉,与史实所载并不相符,应系后人误植。班姬,原名班昭(约49-120),她曾协助兄长班固(32-92)续仿雀成《汉书》,是东汉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不过,本画中真正的女主角班婕妤(约西元前48-6),乃是班昭的祖姑。由于自幼即工诗、善赋,汉成帝时(西元前33-前7在位),被选入宫掖,初封为少使,未几又晋慧陪升成婕妤。她虽然深受皇帝钟爱,但始终能够矜重自持,绝不恃宠而骄。“婕妤辞辇”的故事,不仅为当世所称颂,且频频为后代画家引为礼仪教化的绝佳典范。
团扇书法
团扇书写通常有三种常见格式。第一种是圆中取方,即在圆形的扇面内,画出方框格子写字。这种格式,圆中取方,比较适合于书写规整的端楷字体。第二种是环圆式。这是一种随形附体的书写方法,即依着团扇的弧弯形而写,长短随意,不作取舍。这种格式适宜于书写比较流走的行草书体。第三种是左右分列。即团扇的中央空行留白,文来自字书写分列左右,自成体统,互为对应。这种格式,很可能同团扇最初的构造形式有关。因为最早的纸团扇,木柄是杨担刻夫鲁径是从中间自上而下贯通的,圆形的扇面也就成了左右两个半圆了。这三种格式是团扇书写的常见格式,作为扇面书法的一种360问答形制,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历代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常爱写团扇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