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鋤的男人》是讓-弗朗索瓦·米勒在1860年-1862年(45歲)時創作的現實主義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後文藝複興時期時期的風俗畫,人物畫題材的藝術作品,《扶鋤的男人》的尺寸99 x 80 cm,使用油畫,帆布,目前該藝術作品由保羅·蓋蒂博物館保管。
《扶鋤的男人》
《扶鋤的男人》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作品名稱:《扶鋤的男人》
藝術家名稱:讓-弗朗索瓦·米勒
館藏地:保羅·蓋蒂博物館(保羅·蓋蒂博物館共有94件藏品)
扶鋤的男人是讓-弗朗索瓦·米勒在1860年-1862年(45歲)時創作的現實主義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後文藝複興時期時期的風俗畫,人物畫題材的藝術作品,扶鋤的男人的尺寸99 x 80 cm,使用油畫,帆布,目前該藝術作品由保羅·蓋蒂博物館保管。
這是讓-弗朗索瓦·米勒描繪鄉村農民生活的代表藝術作品之一。在畫面中,在一片廣袤荒蕪的原野上,一個年輕的男子雙手扶着鋤頭彎腰站在哪裏,他的一頂褐色的帽子和一件灰色衣服就安放在他身後的泥土裏。男子正在喘着粗氣仰首喘息。他的一雙大腳與鋤頭在地上呈現爲金字塔的形狀,三株蒲公英挺立在鋤右側的亂石堆中,給他腳下的土地帶來一種生命的希望。此刻土地的沉默是赭黃色,不遠處的石丘上蓬松着一叢植物,使他身後的天空遼闊着淡淡的赭紅色。麥田那邊的空地有幾柱白色炊煙正在空氣中缭繞着。也許這個年輕的男子已經在地裏勞作一整天了,現在他正在擡頭向遠方眺望,雙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運的艱辛,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但生存和勞動的沉重似乎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而眼前大片的麥田仍等待着他去耕耘。1862年米勒完成《扶鋤的男子》,他描繪的是一個莊嚴的勞動者形象,他筆下的農夫并不是天國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便是米勒的美學,是米勒爲之嘔心瀝血贊美歌頌的法蘭西農民的形象。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他們日複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他們日複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
《扶鋤的男人》藝術家簡介
讓-弗朗索瓦·米勒(法語: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他以寫實徹底描繪農村生活而聞名,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
羅曼·羅蘭在所著的《米勒傳》指出:“米勒,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義勝過刹那的古典大師,從來就沒有一位畫家像他這般,将萬物所歸的大地給予如此雄壯又偉大的感覺與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