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在音樂上有什麽特征
新古典主義在美學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義音樂的标題性和主觀性,也否定後期浪漫主義及其引伸出來的表現主義那種誇大的幻想和表現。新古典主義主張音樂創作不必去反映紊亂的社會和政治,主張采取“中立”或“藝術至上”的立場。
創作應該回到“古典”中去,回到“離巴赫更遠的時代”去,那裏有音樂的純粹的美(不混雜詩或繪畫等);作曲家應該燃源擺脫主觀性,而以冷靜的客觀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現代手法再現出來。
表現主義音樂,這個現代音樂的第一個主要流派,是以奧地利音樂巨人勳伯格和他的兩個學生貝爾格、韋伯恩爲代表,緊随在印象樂派之後産生的、一種相悖于印象樂派的美學思想和創作技巧的音樂流派。
表現主義最初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開端于美術界——1911年,畫家康定斯基(1866-1944)、馬爾克(1880-1916)、馬克等人在德國創辦了《青騎士》雜志,發表了多篇戲劇、繪畫、音樂詩歌等方面的、有關表現主義的理論,掀起了表現主義運動汪棗的潮流。戰後此潮流迅速風靡歐美,并先後在美術、建築、戲劇、小說、詩歌、電影及音樂領域中産生重要影響。
擴展資料:
一、新古典主義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音樂中一方面出現了許多實驗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未來主義”、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樂等),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經曆了一段較爲穩定的風格發展過程。新的美學觀念和音樂思維層出不窮。從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義可以說是影響面最大的一種音樂流派。
二、表現主義的意義
以無調性爲其基本成分。由于抛皮陵态棄了主屬音的傳統觀念,八度中的十二個音的價值得以相等,從而使傳統的旋律概念、節奏、節拍的組織,曲式的結構,和聲與對位的感覺皆面目全非。融入十分自由的形式中的若幹獨特音的連續,帶來了流動的、甚爲發展的奇妙特色。而小巧、精緻的樂隊編配,常具單純、明快的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表現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古典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