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超現實主義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試議超現實主義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實踐是内在于人,而且是以人的精神活動爲依據的,是以人爲出發點的,是人自身主觀存在的反映,強調表現人潛在的意識,從而創造出新穎的、震撼的、激動人心的作品。以下是我爲大家整理的試議超現實主義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鍵詞: 超現實主義;自由寫作;創意思維;傳統藝術
一、超現實主義藝術的起源
超現實主義是現代西方資産階級文藝流派之一,産生于本世紀二十年代的法國。它的先驅達達主義是一種極端形式主義的文藝流派,它以本格森的直覺主義與弗洛伊德的下意識說爲基礎,否認理性的作用,否認客觀現實,追求“超現實”,着力開發人的心靈的秘密及夢幻世界。具體來說,超現實主義者要在文學與藝術中表達人們的頭腦在無意識狀态時的活動,提倡采用“自動寫作”的策略。
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
超現實主義是基于現實主義而産生的。在文學藝術範疇,現實主義是對生活的表現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實、客觀的再現。而超現實主義的核心是脫離現實世界,回到原始狀态,強調人類的下意識或無意識活動,以感性替代理性思維。它反對一切既定的藝術主張和觀念,嘗試将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實現“夢與現實的統一”。
三、超現實主義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一)超現實主義對當代攝影藝術的影響
純藝術類别的超現實主義攝影,一直以來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長期摸索的。包括完美的構圖、夢幻般的故事情節、讓人歎爲觀止的光影藝術效果等。
超現實主義經曆了一個世紀的滄桑,它不是在苛求我們利用它作爲一種表現藝術的手法,更多的是給我們指明一種态度,一種深思的方式。超現實主義攝影也是一樣的,它不僅僅是表現自己夢中壓抑的情感,同樣也是一種對攝影藝術的态度。因此,隻有用心的作品才能打動自己、打動觀衆,隻有思想才能令技藝不朽。
(二)超現實主義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對設計的影響首先是意識形态和精神方面的,它揭示了人類直覺和本能的方面,并且通過藝術創作表達這種意識。在所有已知的深思方式之外,這些不受常規限制的思維啓迪人們的創作靈感。
米羅創作的平面設計和他的純藝術作品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他善于用主觀創造的物象,如點、線、面等。這樣的畫面也可以聯想到一些現實形象,但這些形象并不是根據自然出發而作的寫實性描繪,罩拆拆而是根據内心的感覺、幻象描繪出來,米羅的平面設計表達了一定的精神狀态和内心世界。因此,超現實主義在觀念上、在創造性上對平面設計的影響甚大。
(三)超現實主義對當代圖形設計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創意思維模式的應用和表現策略的應用,簡單的說是“想”和“做”這兩個方面的應用。
1、創意思維模式的應用
排除理性和邏輯思維的幹擾,就成了這些非理性主義者認識世界的先決條件物棗。超現實主義繪畫中非理性的認識和策略對于現代圖形設計的創意思維模式的培養和形成作用重大。
2、創意表現策略的應用
非理性意境的表達策略對現代圖形創意設計的作用既表現在構形策略上也體現在表現技法上,超現實主義繪畫将抽象意境與具體實物相結合,組構出視覺沖擊力強而作用深遠的視覺畫面。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等人的出現爲圖形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現代圖形設計乃至現代藝術設計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超現實主義對廣告設計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廣告的常用表現手法:
1.夢想、夢境和夢幻。
2.拼貼、重組。
超現實主義強調遠離或者超越現實,深入到人的精神領域,因此它的創作主題都是從人的潛意識中喚起的幻覺中吸取出來的。誇張、變形、支解、重組、錯位、倒置、疊印等,都是超現實主義試圖表現人們潛意識的手段。超現實主義将視角伸入人們内心深處禦攜,挖掘并表現欲望、夢想、幻覺等心理活動,使作品達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警醒或撫慰的效果。
(五)超現實主義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服裝不僅僅隻是一個穿着的衣服,它本身也是屬于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載體。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服裝通過面料、款式、圖案、色彩以及一些配飾将相互間沒有關聯的對象結合在服裝當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服裝現實,體現了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氣息。
(六)超現實主義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環境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的而且是密不可分的環節就是思維與表現。我們在環境藝術設計創意過程中遇到理由,有一條很好的解決途徑,就是借鑒繪畫藝術創作的方式策略。超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具有的反常規的幻想式的創作手法無疑可以爲環境藝術設計注入一股新的能量。
四、結論
安德烈·布列東認爲,潛意識是自動産生的,是一種純粹的心理活動,它反映了人的靈魂深處的許多秘密。人隻有表達了自己的潛在意識,才有可能對自我達到完全的認識,也才有可能解釋現實世界中的所有動因。
事實充分證明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創始人安德烈·布列東的預言:“超現實主義在我之前就已經存在,我堅信在我之後它依然存在。”
擴展資料:
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打破理性與意識的樊籬,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将文藝創作視爲純個人的自發心理過程,這些都是其基本特點。
作爲一種思潮得到确立,是此派理論家布列東于1924年在巴黎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後。在宣言中他給超現實主義下了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頭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于任何美學。
發展曆程
準備時期
達利作品《達達派的蒙娜麗莎》(1919-1924)
達達主義:一戰期間出現的現代派文藝流派,也叫早期超現實主義。領袖是羅馬尼亞人特裏斯唐·查拉。
最初是從繪畫領域開始的,1913年,杜尚把一個自行車座倒置在一張凳子上。被奉爲達達的先驅。1919年,杜尚在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印刷品上爲蒙娜麗莎添加了小胡子并重新命名,于是《L.H.O.O.Q》誕生了。
1916年,許多知識分子不願進入“血腥的屠宰場”而避居瑞士,一位德國作家鮑爾在蘇黎世組織了一個“伏爾泰小酒店”俱樂部。2月8日,羅馬尼亞人查拉将一把裁紙刀插進一本德法辭典,然後在刀尖所指的那頁上随意用“達達”作爲流派的稱号,Dada,兒語,意思是“馬”。用它作爲文藝活動的旗号,并無任何意義,又恰恰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無理由、毫無意義。
查拉的宣言給達達的定義“自由:達達、達達、達達,令人抽搐的痛苦的号叫,一切對立物、矛盾、怪誕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便是生命”。“讓每個人叫喊吧:有一件摧毀性的、否定性的偉大工作要完成。清除吧,掃蕩吧。”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達達的精神破壞一切,否定一切,甚至包括達達自身。
法國:布勒東、蘇波、阿拉貢号稱“三劍客”,1919年3月在巴黎辦了一份名爲《文學》的雜志,取名文學是種反諷,其宗旨是反對一切文學傳統。同年開始接觸達達主義。1920年,查拉來巴黎組建了法國的達達主義集團,三人全部加入。在1922年宣布“抛棄達達”。
宣言
(1924-1929)
1924年布勒東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布勒東爲首,阿拉貢、艾呂雅、蘇波等形成聲勢浩大的潮流,與達達不同,他們有理論、有奮鬥目标、有比較成功的作品。
同年在巴黎格勒奈爾街15号,建立了常設機構“超現實主義研究辦公室”,提出以生活本身爲原料,歡迎一切追求創新、和現實生活不和諧的人。
同年還創辦了機關報《超現實主義革命》雜志,在上流社會眼中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一份雜志”。出版了十年。
傳單、小冊子,《一具死屍》,諷刺剛去世的法朗士:“随法朗士而去的,是人的一些奴性。讓我們把埋藏詭詐、傳統主義、愛國主義、機會主義、懷疑主義、現實主義和懦弱的那一天作爲節日來歡慶吧。”
逐漸轉向法國共産黨,比如阿拉貢,内部分裂。
鼎盛時期
(1929-1941)
1929年12月,布勒東《第二次超現實主義宣言》,“純化超現實主義”。阿拉貢事件,1930年阿拉貢參加蘇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革命作家代表大會,結果沒有捍衛超現實主義路線,導緻與布勒東的決裂。
參加西班牙内戰。
組織十幾個國際超現實主義展覽會。
大量作品問世。
被二戰打斷。
戰後時期
(1946-1969)
1947年,布勒東召集巴黎舉行的國際超現實主義博覽會,重振旗鼓。
拓展爲世界現象,延伸到各個領域。
1966年,布勒東去世,讓·許斯特接替,1969年宣布解散。
;
超現實主義對中國現代陶藝發展的影響
八、夢幻的世界–超現實主義藝術
“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純粹的精神的自動性,主張通過這種方式,口頭地、書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達思想的實實在在的活動。思想的照實記錄,不得由理智進行任何監核,亦無任何美學或倫理學的考慮滲入。
哲學背景:超現實主義的基礎是信仰超級現實,這種現實即迄今遭到忽視的某些聯想的形式。同時也是信仰夢境的無窮威力,和思想能夠不以利害關系爲轉移的種種變幻。它趨于最終地摧毀一切其他的精神學結構,并取而代之,以解決人生的主要問題。某花波硫内如究”
在1924年的《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中,安德烈·布雷東(An來自dr’eBreton)思失重幹道部候地步對超現實主義(Surreal盾紹最待酸耐式ism)作了上述定義。布雷東是超現實主義的理論旗手,他提出的“超現實主義”一詞來自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的劇本《蒂蕾絲娅的乳房》。該詞表達了布雷東及其追随者在這場文藝360問答運動中的追求,那就是超農手物起言鄉德的直義自然的、無意識、無理性的精神自由。
弗洛依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鮮副兒學說,對超現實主義藝術容舉讨看武軸标她振放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學說揭示了國着問校料行講接查沉睡于人們心底、不被人們的意識所觸及,但對人們的行爲具有決定意義的所謂無意識和省鎮讓娘治叫個樂潛意識。根據弗洛依德的觀點,夢是無意識、潛意識的等嚴一種最直接表現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種發洩,它剝露了人的靈魂深處秘而不宣的本質成感合玉今生複這好夜頻。而藝術創作也如同夢幻一般,是潛意識的表現和象征。以此爲源,超現粒夫抗死安專移構黃實主義藝術家們強調夢幻的萬能。他後編走們認爲,夢幻能顯示“生命永恒”的“彼岸”,隻有用夢幻糾正現實,改變現實,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牆,達到神妙的超現實的境界。
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人物,可推那位被歸爲“形而上”派的畫家基裏柯。他的作品創造了現代藝術中爲求翻最令人心動又最令人不安的夢幻景象:廣場、拱門、樓宇、寒月,運家具的空車、玩鐵環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線中。這些偶然而荒誕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間這種奇怪的沖突及清澈的氣時走硫息又讓人感到一種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畫中的那種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後來成爲許多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标準空間”。這是一塊中性的地方,在這裏,互不相容的東西相裝偉和既皮小若見遇在清澈的光線下,一如那位名叫立微仍陳導舉系系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縫紉機和一把陽傘在手術台上偶然相遇那樣地美。”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全力追求的正是這種夢幻效果。他們的美學信條是布雷東在《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議的東西總是美的,一切不可思山憲圖材議的東西都是美的,隻有不可思議的東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驚,也可能不使人震驚。”這樣,達利帶來的那種荒誕不經的夢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樹上的軟表、被肢解了的軀體、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種通過可以識别的變形形象營造出的夢魇般的場景,看起來既精細逼真,又遙遠陌生。這種風格被稱爲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Naturalistic Surrealism),其代表畫家除達利外,還有馬格利特等人。超現實主義的另一種風格被稱爲有機的超現實主義(OrganicSurrealism),以米羅爲代表,追求幻想的、與生命力相關的抽象畫面。
首次超現實主義畫展于1925年在巴黎舉辦,翌年舉辦了第二次。此後,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納裏夫、倫敦、紐約等地有過多次重要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斷了該運動的蓬勃狀态,不過由于其成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戰争倒也間接地擴大了它的國際影響。戰後,在巴黎、紐約等地先後舉辦了國際性展覽會。除了組織各種活動外,超現實主義團體還充分運用雜志、報刊等媒體及傳單、小冊子等手法來傳播其觀念。1966年9月28日,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去世,這使團體失去了極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許斯特在《世界報》發表最後一個超現實主義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現實主義運動已經沒有任何内部的一緻,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于二月份決定将它放棄,它和我們再也沒有關系。”曾經轟轟烈烈的一場運動至此結束。不過,其影響力絕不會因此而煙消雲散。事實上,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着重要影響。
在具體闡述超現實主義藝術之前,有必要對達達(Dada)運動作一扼要梳理,因爲這二者之間的聯系确實十分緊密。可以說,達達在精神上和藝術手法上爲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出現作了必要的準備。沒有達達,超現實主義幾乎沒有可能發展。
達達運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産物。在這場席卷歐洲的戰争中,瑞士因其中立國之态而成爲最佳避難所,接納了衆多逃避戰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1916年2月,在瑞士蘇黎士的“伏爾泰酒店”舉辦了一場音樂、戲劇、詩朗誦及造型藝術展并行的獨特晚會。晚會上,一把裁紙刀在一本法德辭典中碰巧點中的名詞“達達(法語中原意爲玩具小木馬)”成爲他們一切活動的代名詞。達達,這個被玩世不恭地找出來的偶得之詞很快便聲名遠揚–它成爲這場與破壞、瘋狂、虛無主義、憤世疾俗密切相關的運動的标簽。
戰争使人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産生更多共鳴,因而幾乎是同時,達達運動還在紐約、巴黎等地出現。在美國紐約,達達的風雲人物是杜尚和畢卡比亞;在德國柏林,達達的核心是胡爾森貝克;而在巴黎,達達則以文學界力量爲主,它的主力是阿拉貢、布雷東等人。此外,達達運動還在科隆、漢諾威等地發生。達達的範圍擴及世界各國,然而其組織卻是一盤散沙。一如那些不勝枚舉的宣言,達達展示的是雜亂無章和驚世駭俗。總體上說,它是從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出發,以各種諷刺手法甚至惡作劇形式對一切藝術形式的挑戰和攻擊。它産生于混亂,又緻力于創造混亂。在破壞一切的同時,也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打破現成品與藝術品、創造者與欣賞者、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從1922年起,達達派的内部分歧變得日益明顯。1923年,達達宣告解體,應驗了他們自己所述的預言,“達達派也要消滅自己”。
在達達派的衆多組織中,紐約達達因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存在而顯得令人矚目。杜尚1887年生于法國布蘭維爾的一個溫馨家庭,兄妹六人中有四人緻力于視覺藝術。他早年曾做過圖書管理員,接受過短期繪畫訓練。從1906年離開軍隊至1912年,他嘗試過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各種風格。1912年他因其作品《正在下樓梯的裸女》而一舉成名,并因此帶來訂畫要求。不過杜尚對此不感興趣,他說,“不,謝謝,我更喜歡自由。”1915年,他來到紐約,和畢卡比亞一起成爲紐約達達的精英。事實上,早在達達名稱出現以前,杜尚就表現出明顯的達達精神。他的作品總是獨特、大膽、充滿狂想。他用錫片、鉛絲、油彩、粉末等非傳統材料和全新技法進行創作,還用自行車輪、鐵鍬、梳子等現成品做成雕塑,甚至讓現成品直接成爲作品。他把署有R·Mutt之名的小便器送至1917年的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展覽,題名爲《泉》。這種标新立異讓人有種玩笑開過了頭的感覺,它遭到了以前衛自诩的組委會氣急敗壞的拒絕。
與《泉》一樣著名的惡作劇是他1919年回法國後所搞的若幹幅“帶胡須的蒙娜麗莎”。在達·芬奇那件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彩色複制品上,他用鉛筆給這位美人加上了式樣不同的小胡子。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盡,畫面一下子變得稀奇古怪、荒誕不經。《L.H.O.O.Q》是這批“帶胡須的蒙娜麗莎”中最爲有名的一幅。L.H.O.O.Q是法語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讀諧音,暗喻畫面形象是淫蕩污濁的。在這裏,杜尚将達·芬奇的經典名作當作公然嘲諷的對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視傳統、無視約束的品性。他把反藝術推向了極緻,給後繼的藝術運動以新的啓迪。
對于超現實主義者而言,杜尚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人物。他的“姿态亦具有超現實主義的意義……表現了先于後來的超現實主義者的思想。從藝術角度看,超現實主義者幾乎沒有超越出這種思想。”(《世界藝術百科全書選譯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97頁。)達達開拓的新的視覺藝術領域成爲超現實主義藝術最爲直接的根源。
雷尼·馬格裏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的重要一員。他生于比利時,曾就學于布魯塞爾美術學院,探索過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藝術風格。後加入超現實主義畫派,創作出一批離奇的幻覺畫面,如燃燒的石頭、有裂縫的木質天空、鞋和腳的奇妙關系、珍珠裏的女人面孔、瞪着一隻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往往将互不相關的事物奇怪地并置在一起,讓人想起十幾年前基裏柯的試驗。而後他又緻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将不同的東西以某種奇妙的過渡聯系在一起,如由腳往鞋的變化。他還用名畫去嘗試變體,把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大衛所作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的人物更替爲棺材。
《錯誤的鏡子》作于1928年,描繪了一隻人的眼睛,及投射在這隻眼睛視網膜上的藍天白雲。在馬格裏特看來,人的眼睛隻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爲它所得到的隻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沒有眼睛看得見的“真實”,因此繪畫的“真實”隻是圖解了人眼睛的幻覺而已。這真是一個讓人頗覺怪誕的理論。在馬格裏特作品中,夢幻的感覺并不由于變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議的奇怪并置所産生的沖突。事實上,超現實主義者所追求的那種“痙攣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種精密真實的場景的表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