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王尔德致波西的信(一)
译文:真念一思
配乐:Cuchulainn(作曲:Ron Korb)
被誉为是当代第一魔笛手的Ron Korb(龙笛, 又称雷恩‧寇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是一名长笛演奏家及作曲家,因其母系家族具有东方血统,加上曾在日本居住两年学习传统竹笛及宫廷乐,所以闭带作品融合了东西风味,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除了正规的古典训练之外,更令人惊奇的就是他能够演奏世界各地共十五种的管乐:长笛,爱尔兰长笛,中国竹笛,日本薄笛等乐器都是他的领域。
续文请见 : 自深深处——王尔德致波西的信(二)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唯美主义不仅仅是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它的革新。唯美主义运动最著名的思想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也是此文学运动能够在封建的温文尔雅的英国维多利亚中晚期发展起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原因之一。1895年王尔德因为所谓的"有伤风化罪"锒铛入狱,即使在服刑期间他的创作灵感也丝毫未受影响。在写给男友的一篇名为《自深深处》的经典作品中, 他不止一次说道"我是这个时代艺术与文化的象征",甚至在他去世前嘴里还喃喃自语道"美,唯有美才是这样"。
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爱本无罪:
唯美主义的先锋作家王尔德的一生,他精彩绝艳,无论是诗歌还是戏剧,无论是童话还是小说,他都有所涉猎,且成就斐然。他言谈幽默风趣,文字激昂慷慨,他是一个传奇。连英国的首相丘吉尔都曾说过,愿能于王尔德有一次倾心畅谈。在当时的伦敦,王尔德便是引领时尚的弄潮儿,几乎整个英国的目光都在他的身上。可惜,他的一切荣誉都在后来被毁掉。他和道格拉斯·波西伯爵的相遇,便是他苦难后半生的开始,他不仅入狱磨嫌,名誉上更是有了不能洗清的污点,家产被拍卖,连妻子都带着两个儿子隐姓埋名。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美的极致追求。王尔德是一个爱美之人,只要是美的事物,无论是美的物还是美的人,都让他心醉。于是,当爱美的王尔德遇到了有着极致美貌的波西时,他便成了美的殉葬者。在那个并不真正需要美的时代,在那个并不开放的时代,王尔德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挑战整个时代。终于,他热烈到招摇的美,和不能言喻的爱挑动了这个时代的痛觉,于是,在一系列的风雨之后,王尔德,这个荣耀了一个时代的美的灵魂,最终沉沦在艰苦的地狱一般的牢狱之中,而他最后长眠在了拉雪兹公墓。失去一切又身陷牢狱的王尔德连怨恨都要拼命压制,他不愿去相信他那么热切的爱着的人,居然从没真正爱他。可惜在他的字里行间中,任然可以看出,他还是有怨愤的。但这种怨愤更像是他瞎态手用尽一切追寻到的美丽,居然是残缺的,美中带着遗憾,这是王尔德真正无法去接受的。这种爱情是一种不能言语出来的情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压抑,只有王尔德毫不掩饰的展现了出来,他的爱炽热如同沙漠中的玫瑰,那么艳丽又那么热烈。时至今日,在王尔德长眠的墓地,还有闻名而来的人们在他的墓前驻足,许是为他天才的作品,许是为他火一样的爱情。这都说明了,美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真正的美的爱慕者。王尔德是美的殉葬者,也是美的化身,他在寻找美,其实人们也在寻找他……
题图诗:庐阳第一怪:
绿林未见好汉,
唯存一思真念。
飘叶数流年,
游子徘徊辗转。
泪眼,
泪眼,
直把乡情愁断。
———\ 一丝怪念组合🤩🤗
(感谢庐阳第一怪配诗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