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简介

非洲

Africa
世界第二大洲,略小于亚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西濒大西洋,北为地中海,东临红海与印度洋,南部则为大西洋和印度洋汇流水域。

非洲 概况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
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颂旅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 1 度2 4 分,北纬1 0 度2 7 分),
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 0 度0 2 分,南纬1 4 度5 1 分),西至佛得角(西经1 7 度3 3 分、北纬3 4 度4 5 分),
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 度5 0 分、北纬3 7 度2 1 分)。面积3 0 2 0 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 0 . 2 %,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因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简称非洲。
阿非利加”是希腊文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蠢庆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人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非洲陆地总面积近30,365,700平方公里(11,724,300平方哩),南北约长8,000公里(5,000哩),东西约7,403公里(4600哩)。
海岸外与非洲大陆相关的岛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其他小一些的岛屿有东部的塞席尔(Seychelles)群岛
、索科特拉岛(Socotra)和一些其他岛屿;东南部有科摩罗(Comoros)、模里西斯、留尼旺和一些其他岛屿;西南部的有亚森欣(Ascension)、
圣赫勒拿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Tristan da Cunha); 西部有维德角(Cape Verde)、比热戈斯群岛(Bijagos Islands)、
比奥科(Bioko)和圣多美与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岛;西北部则有亚速群岛(Azores)、马德拉(Madeira)群岛和加那利(Canary)群岛。人口约683,021,000(1994)。
大陆几乎被赤道一切为二,因而非洲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热带地区之内,北临北回归线,南临南回归线。由于非洲西部呈大块突出状,
故非洲的大部分土地都位于赤道北部。

克里姆特阿特湖简介

吃饭的礼仪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
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
,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你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
、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
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当年长的男人吃
,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纳,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和男人吃牛肉,
已婚的妇女吃杂碎,两者分开煮,分开食,不得混淆。随乡入俗,须了解为宜。

自然环境
非洲沿海岛屿不多,大多面积很小,岛带樱握屿的面积只占全洲面积的2 %。大陆北宽南窄,像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
,海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全境为一高原型大陆,平均海拔7 5 0 米。大致以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
东南半部多海拔1 0 0 0 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 0 0 米以下,称低非洲。非洲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
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 8 9 5 米,为非洲最高峰。
非洲东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北部, 长约6 4 0 0 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狭长的湖泊,水深岸陡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的阿萨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 5 3 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系较复杂,多急流、瀑布,按长度依次
为尼罗河(全长6 6 7 1 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乌班吉河、开赛河、奥兰治河等
。湖泊多分布在东非裂谷带。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乍得湖等。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的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境内降水较少,
仅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 5 0 0 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 0 0 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 0 %

。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属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岸一带夏热干燥,冬暖多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
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极少,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它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多属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
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然升起的一片广阔高原,由上古结晶岩块构成。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总体而言,
高原可分为东南部分和西北部分。西北部分有撒哈拉(沙漠)和众所周知的北非马格里布(Maghrib)地区,
有两个山区∶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人们认为这是伸入至南欧的山系一部分;撒哈拉的阿哈加尔(Ahaggar〔Hoggar〕)山脉。
高原的东南部有衣索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东部的龙山山脉(Drakensberg),南非东部高原的边缘如陡坡般下倾。
本大陆最高点为乞力马札罗(Kilimanjaro)山,海拔5,895公尺(19,340呎);最低处为吉布地(Djibouti)的阿塞尔湖(Lake Assal),
低于海平面157公尺(512呎)。以它的大小比例而言,非洲的高山和低地平原比任何其他洲都少。
南部和东部的较高地区与西部和北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高的广阔高地在衣索比亚境内,部分地区超过4,600公尺(15,000呎)。往南,东非高原在肯亚境内是最高处,海拔在2,400公尺(8,000呎)以上;
偶而有火山峰则更高,如乞力马札罗山;肯亚山,海拔5,200公尺(17,058呎);梅鲁(Meru)火山,高4,566公尺(14,978呎);埃尔贡(Elgon)山,高4,321公尺(14,176呎)。
鲁文佐里(Ruwenzori〔Rwenzori〕)山脉有时叫作月亮山脉,其最高点为玛格丽塔山(Margherita Peak,高5,119公尺〔16,795呎〕),在刚果(金夏沙)和乌干达交界处,
原先并非火山。高原从东非起向南延伸,常常还带有虽非连续性却名为急斜面者,尤其显著的是在南非的龙山山脉,
这里恩特嫩雅纳(Ntlenyana)或恩特斯洪雅纳(Ntshonyana)达3,483公尺(11,425呎)高,以及苏尔斯山(Mont-aux-Sources)为3,299公尺(10,823呎)高。
本大陆南部高原区的北面和西面的总趋势是向刚果、尼日和尼罗河等流域的低地倾斜。
唯一有900公尺(3,000呎)高度以上的大面积区是在重叠起伏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中部,这里稳定的花岗岩形成阿哈加尔和提贝斯提(Tibesti)地块。
西非和喀麦隆的内陆高地由上古结晶岩石块构成,也只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Fouta Djallon)高原和几内亚高原达到相当的高度,后者还延伸至狮子山和赖比瑞亚境外,
在奈及利亚乔斯高原(Jos Plateau)、奈及利亚和喀麦隆的阿达马瓦(Adamawa)区域以及喀麦隆高地等处也有一定的高度。靠近海滨和塞内加尔、甘比亚
、伏塔以及尼日-贝努埃(Niger-Benue)河等处盆地均有广阔的低地区域。苏丹的达尔富尔(Darfur)高地区和喀麦隆山的高地原先均为火山活动所形成,
也是造成东非的断裂和火山活动的同样张力的见证。
东非的裂谷体系构成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与此形成相关联的是火山性活动,从而造成东非大多数的高峰,包括乞力马札罗山,该山虽靠近赤道,
山顶却终年积雪。大裂谷的西部仍时有地震和火山活动发生。在基伏湖(Lake Kivu)东北面的维龙加(Virunga)山脉有周期性的喷发(约每10或12年)造成一系列的熔岩流。
大裂谷约延伸6,437公里(4,000哩),其路线由东非许多湖和邻近的火山峰清楚地标志出来。朝南,在马拉威裂谷的边沿可清楚看见这里有一大硬断块沿著平行断层塌陷
,构成尼亚沙湖(Lake Nyasa)陡升的斜坡。湖长584公里(363哩),宽却从未超过80公里(50哩),湖最深处达704公尺(2,310呎)。
裂谷沿著希雷河谷(Shire Valley)直达靠近莫三比克贝拉(Beira)的印度洋。
裂谷的西部分支或裂谷从尼亚沙湖北端延伸成一大弧形纳入鲁夸湖(Lake Rukwa)、坦干伊喀湖(Lake Tanganyika,次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的世界最深的湖)、
基伏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该裂谷的亚分支有姆韦鲁(Mweru)湖和乌彭巴(Upemba)湖流域。
多数沿大裂谷路线出现的湖泊,比一般的高原高度要低很多。它们一般都非常深,与峡湾极为相似。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维多利亚湖,这是全非洲最大的湖泊,
占据海拔1,134公尺(3,720呎)高原上的一个浅凹洼,该高原位于大裂谷主要分支之间。湖最深处仅82公尺(270呎),但面积却达69,485平方公里(26,828平方哩),
是次于海和苏必略湖的世界第三大湖。
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然升起的一片广阔高原,由上古结晶岩块构成。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总体而言,高原可分为东南部分和西北部分。
西北部分有撒哈拉(沙漠)和众所周知的北非马格里布(Maghrib)地区,有两个山区∶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人们认为这是伸入至南欧的山系一部分
;撒哈拉的阿哈加尔(Ahaggar〔Hoggar〕)山脉。高原的东南部有衣索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东部的龙山山脉(Drakensberg),南非东部高原的边缘如陡坡般下倾。
本大陆最高点为乞力马札罗(Kilimanjaro)山,海拔5,895公尺(19,340呎);最低处为吉布地(Djibouti)的阿塞尔湖(Lake Assal),低于海平面157公尺(512呎)。
以它的大小比例而言,非洲的高山和低地平原比任何其他洲都少。
南部和东部的较高地区与西部和北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高的广阔高地在衣索比亚境内,部分地区超过4,600公尺(15,000呎)。往南,东非高原在肯亚境内是最高处,海拔在2,400公尺(8,000呎)以上;偶而有火山峰则更高,
如乞力马札罗山;肯亚山,海拔5,200公尺(17,058呎);梅鲁(Meru)火山,高4,566公尺(14,978呎);埃尔贡(Elgon)山,高4,321公尺(14,176呎)。
鲁文佐里(Ruwenzori〔Rwenzori〕)山脉有时叫作月亮山脉,其最高点为玛格丽塔山(Margherita Peak,高5,119公尺〔16,795呎〕),在刚果(金夏沙)和乌干达交界处,
原先并非火山。高原从东非起向南延伸,常常还带有虽非连续性却名为急斜面者,尤其显著的是在南非的龙山山脉,
这里恩特嫩雅纳(Ntlenyana)或恩特斯洪雅纳(Ntshonyana)达3,483公尺(11,425呎)高,以及苏尔斯山(Mont-aux-Sources)为3,299公尺(10,823呎)高。
本大陆南部高原区的北面和西面的总趋势是向刚果、尼日和尼罗河等流域的低地倾斜。
唯一有900公尺(3,000呎)高度以上的大面积区是在重叠起伏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中部,这里稳定的花岗岩形成阿哈加尔和提贝斯提(Tibesti)地块
。西非和喀麦隆的内陆高地由上古结晶岩石块构成,也只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Fouta Djallon)高原和几内亚高原达到相当的高度,后者还延伸至狮子山和赖比瑞亚境外,
在奈及利亚乔斯高原(Jos Plateau)、奈及利亚和喀麦隆的阿达马瓦(Adamawa)区域以及喀麦隆高地等处也有一定的高度。靠近海滨和塞内加尔、甘比亚、伏塔以及尼日-贝努埃(Niger-Benue)河等处盆地均有广阔的低地区域。苏丹的达尔富尔(Darfur)高地区和喀麦隆山的高地原先均为火山活动所形成
,也是造成东非的断裂和火山活动的同样张力的见证。
东非的裂谷体系构成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与此形成相关联的是火山性活动,从而造成东非大多数的高峰,包括乞力马札罗山,该山虽靠近赤道,
山顶却终年积雪。
大裂谷的西部仍时有地震和火山活动发生。在基伏湖(Lake Kivu)东北面的维龙加(Virunga)山脉有周期性的喷发(约每10或12年)造成一系列的熔岩流。
大裂谷约延伸6,437公里(4,000哩),其路线由东非许多湖和邻近的火山峰清楚地标志出来。朝南,在马拉威裂谷的边沿可清楚看见这里有一大硬断块沿著平行断层塌陷,
构成尼亚沙湖(Lake Nyasa)陡升的斜坡。湖长584公里(363哩),宽却从未超过80公里(50哩),湖最深处达704公尺(2,310呎)。
裂谷沿著希雷河谷(Shire Valley)直达靠近莫三比克贝拉(Beira)的印度洋。
裂谷的西部分支或裂谷从尼亚沙湖北端延伸成一大弧形纳入鲁夸湖(Lake Rukwa)、坦干伊喀湖(Lake Tanganyika,次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的世界最深的湖)、基伏湖、
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该裂谷的亚分支有姆韦鲁(Mweru)湖和乌彭巴(Upemba)湖流域。
多数沿大裂谷路线出现的湖泊,比一般的高原高度要低很多。它们一般都非常深,与峡湾极为相似。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维多利亚湖,这是全非洲最大的湖泊,
占据海拔1,134公尺(3,720呎)高原上的一个浅凹洼,该高原位于大裂谷主要分支之间。湖最深处仅82公尺(270呎),但面积却达69,485平方公里(26,828平方哩),
是次于海和苏必略湖的世界第三大湖。

水系
非洲的水系主要由尼罗河(赤道向北)和刚果河(中非)流域主宰,总计灌溉非洲近1/4的土地面积。在此两大河流之间的分界处之南是一些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满布岛屿的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也是尼罗河主要的蓄水库。坦干伊喀湖和尼亚沙湖是在非洲大裂谷体系的深谷中形成的一串湖泊中最大者,
西非的尼日河和南部的尚比西(Zambezi)河以及橘河连同它们的支流构成非洲其馀外部水系的大部分。
北部的查德(Chad)湖和南部的奥卡万戈沼泽地(Okavango Swamp)均在非洲两大内陆盆地之中。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约长6,650公里(4,132哩),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它从维多利亚湖流来,称作维多利亚尼罗河,流入艾伯特湖,由此又成为艾伯特尼罗河。
再往北则为杰巴河(Al-Jabal)。由此在接纳了几条支流之后,它又成了白尼罗河,最后,尼罗河终于注入地中海。它的主要左岸支流为加札勒河(Al-Ghazal),
最大的右岸支流为索巴特(Sobat)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由于尼罗河有许多湍滩、瀑布,因而从源头至河口水流极快,其右岸支流亦如此
。这种情况尤以青尼罗河为最,它从海拔约1,800公尺(6,000呎)的衣索比亚高原的塔纳湖(Lake Tana)流出之后,一直流在陡峭的峡谷之中。沼泽地也夹杂在河道之中。
其中最大者为苏德(As-Sudd)沼泽,是一个广阔的漂浮沼泽芦苇地,多数为纸莎草。
河流体系现在均由坐落在尼罗河本身或其支流上的一系列堤坝控制;其中最大者是在尼罗河主流上的亚斯文高坝。
尼日尔河流域
尼日尔河流域是西非最大的河流流域。尼日尔河源自几内亚山脉,通过奈及利亚南部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入海,约长4,160公里(2,600哩)。河道中有几处为湍流所截,
虽然其中有些湍流(如马利的巴马科〔Bamako〕的下方)被水坝所围成的水库淹没。
尼日尔河在奈及利亚接纳从左岸流入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来自陶莎(Taoussa)的尼日河下游河谷和贝努埃河谷均为断层盆状洼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白垩纪。原先,
尼日尔河中游是同尼日尔河上游分离的,后者流入一个内陆湖,残馀部分现在形成尼日尔内陆三角洲。尼日尔河中游往南流入海;其河谷向上游源头侵蚀,
最后开辟内陆湖并将尼日尔河中游与上游连接起来。

克里姆特画的白桦林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克里姆特画的白桦林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答案是因为画上涂的是金黄色来自的颜色

3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