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对李金发的评价

李金发,1900年生于广东梅县,原燃肆用名淑良、遇安。1925年他从法国留学归来后即改名“金发”。改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1922年夏天他在巴黎生病时,病中老是“梦见一个白衣金发的女神‘领他’遨游空中”,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女神,“好几次将金发做写文章的笔名”,所以这是一个“有浪漫色彩的名字”[1]。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取法于法国早期象征主义,尤其是魏尔伦,这一点李金发本人直认不讳。我们知道,象征主义的发生原本就是缘于对浪漫主义的反动,它除了在语言表现手段上的“象征”手法外,骨子里仍摆脱不了浪漫主义的情绪,不过表现得更隐晦罢了。真正的浪漫主义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所以德国的浪漫主义本来就有很浓重的哲学隐喻的意味。法国早期的象征主义,是法国浪漫主义式的大革命后,社会沉闷、低压的产物,所以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等与其说是象征主义,不如说与德国的浪漫派的抽象哲思有更深的契合。也就是说,人们一般只注意到法国象征主义的“象征”手法,却很少注意到其内在更为深沉的浪漫情怀。李金发的诗歌骨子里无疑也是浪漫主义的,不过是德国式的抽象浪漫主义,而不是英、法式的革命浪漫主义。笔者认为,把握这一点,对理解象征主义和理解李金发都是有帮助的。

李金发的诗,虽然根源于象征主义,但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抽象思辨色彩(这一特点的来源其实是德国古典哲学),这才是人们所说的“晦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他的作品阻碍一般读者的进入,并不是由于他在语言上的低能,或者半文半白等。笔者认真地读了一些李金发被公认为“晦涩”的作品,发现作品并没有多少不通顺的句子(当然我们说的是特殊的诗歌语言),只要细看基本上都可以理解。有人说“败坏语言,他是罪魁祸首”,有人说他“话说不顺,信写不通”,显然是不够公允的。

李金发弃妇象征主义

一般认为《微雨》的第一首《弃妇》,是李金发的代表作。很多人批评李金发语言的“晦涩”时也拿这首诗作为例证。但我怀疑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翻完过李金发的诗集,大约就看了前面几首,匆忙地就下了结论。事实上一部《李金发诗禅罩集》(笔者依据的是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的版本)遑遑七百多页(三年时间有如此的创作量即使放在任皮袭轿何一个当代诗人身上都是难以企及的),里面有大量流畅而深刻的作品,而且越往后来越是趋向于流利的语言风格。虽然文白夹杂的句式还经常可以看到,但一方面这是二十年代中国作家的常见现象,另一方面也不妨碍理解,有的时候反而有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直至今天仍然有不少汉语诗人喜欢借助文言句式来造成一种特殊的语感。

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