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个“大肚腩”去打仗,古代这些悍将是疯了吗?

时候,老家农村每逢过年就会贴门神。门神之中,最常见的便是古代的武将。有三国的赵云、张飞、关羽,以及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等。细看他们跨马昂首,手指兵器,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但都无一例外都有个“大肚腩”。

听老人家,这就是将军标配的“将军肚”。将军为何一定要有大肚腩的,想来是年画的刻意渲染吧!

其实,并不尽然。

古装将军年画作品赏析图片

长大后,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古代的将军画像时,发现“将军肚”的标配一直存在。如,南宋宫廷画师的传世名作《中兴四将图》,刘光世、韩世忠、森者张俊、岳飞等悍将全是圆脸丰颊,线条圆润,当然他们还都有一个圆鼓鼓的大肚子。

这并不是特例。

除了中兴四将之外,武圣关羽、汉淮阴侯韩信、唐英国公李勣、抗倭英雄戚继光、国姓爷郑成功也都温柔敦厚,除了样貌些许不同外,都有鼓囔囔的“将军肚”。

历朝历代对名将的刻画都具有这样的特征。难道现实生活中,他们真是这样的吗?

既是正本溯源,就要抛开有艺术成分的画像,到史料中找寻蛛丝马迹。遗憾的是,史料虽然对上述名将基本上都已立传,但并无过多有关体貌特征的描写。如《三国志》中没有具体刻画关羽的相貌,只说他“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所以,我们很难把握其体貌。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悍将们应该是这样的。既然是名将而且还出现在画中,说明年纪都比较大,不然太年轻战功不够,无法做将军,而且也不够格被人作画。也就是说,将军成名时岁数都比较大。这样会造成三种现象,一是将军不必时常上阵杀敌,锻炼的机会并不多;二是将军身居高位,戚核绝少风餐露宿,甚至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三是人上了岁数,荷尔蒙的分泌会逐步减少,脂肪就会聚集于腹部。

如此,悍将一幅风雅小生、大腹便便的相貌倒也有合理解释。

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人的体质各有差异,而且工作环境不同,非比一定要大肚子吧。

其实,这和古人的审美取向有关。

长久以来,国人就比较青睐于男人的风雅儒生的气质。我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多半发生在书生身上,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柳毅传》的柳毅,《西厢记》的张君瑞,《牡丹亭》的柳梦梅,等等。书生富有知识,此仔薯寄托了大众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书生体貌有什么特点呢?白面、手无缚鸡之力说的就是书生。除了力量不行外,书生还有几分儒雅,这也符合儒家学说文人主流的价值取向。相反,人们对于满身肌肉、威猛无比的则往往无感,甚至在文学作品里往往被塑造成莽夫的形象。

具体到绘画上,将军像非比一定要写实,但作品一定要传神生动,同时也一定掺杂了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于是,神态淡然,具有儒生气质,宽袍缓带,挺着将军肚的将军便出现了。而对于力量型的人物形象,则往往被塑造成神怪和妖。如汉墓画像中,武士的形象被塑造得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他们狰狞凶恶,或神、或人、或兽、或鬼,让人很不舒服。

易中天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指出,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有白面书生、江湖好汉、忠臣孝子三类男人时常被表彰、扮演或传说。但他们又各有不足:白面书生太柔弱,江湖好汉太粗野,而忠臣孝子又太虚伪。柔弱让人气闷,粗野让人遗憾,虚伪则让人憎恶,疗救的方法是以真情代其伪善,以刚勇壮其弱骨,以儒雅去其蛮野。挺个将军肚的人物画像未尝不是在这一逻辑下提炼创作出来的结合体。

综合来看,具有儒雅气质、挺个“大肚腩”的将军既是将军们体貌特征的一定反映,也是普罗大众,至少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形象审美”的需要。

古代将军图片右

游戏编的吧。
不过这有点像张飞的图片,好像是刘备在梦中见到的。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