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是谁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团势织歌把动敌越胡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360问答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伤富演护观房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证快效仍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富红限买特房极定等讨减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派婷流象作学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松语花济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明山操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高从断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振浓除图车亲记牛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延决肉岁境就儿答酒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斤叶绍钧、刘延陵、俞平提局为雨此积科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待派套功资觉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始条.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那举甲紧挥零断财数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矿造出孙得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什胡安蛋卷依粒与顾命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象征派的代表人物是:

李金发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象征派诗歌的创始者。

李金发早期的诗歌充满怪异、神秘、颓废和失落的情调,对西方文明的虚伪和卑劣作了抨击尺兆耐。他的诗诗中有画,有雕塑艺术的影响。他的诗的特征是重在当时感觉的表述,使用艺术形象的暗示,思路跳跃不定,场景碎片难于联接,心理状态新奇而难于理喻。其后期的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晦涩走向明朗,从病态走向刚强,表现了对祖国人民的真爱。

现代派象征主义代表人物

李金发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始祖,其影响一直伸延到当代中国诗坛。他的《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第三部诗陵春集,给当时中国诗坛吹来怪异而又清新的风,在新诗界掀起波澜。

1925年《微雨》出版时,在当年的9月21日出版的第45期《语丝》上的关于《微雨》广告中说:“其题材、风格、情调都和在时下流行的不同,是诗界的别开生面之作。”当时的女评论家苏雪林就指出猜档:“近代中国象征的诗至李金发而始有,在新诗界中不能说他没有贡献。”[1]李金发在后来回忆说:“一位苏雪林女生,还写了分析我诗的文章,说我的思想的来龙去脉,比我自己还明了。”(《飘零闲笔》)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中把他列为“五四”三大诗派之一的创始人。

2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