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仿八大山人的作品,究竟怎么样?
八大山人本名叫朱耷,是明帝朱元璋的后代,明朝灭亡了,清军入关,朱耷国破家亡,后来看破红尘,出家做了和尚,在深山老林中,在自然山水间,回首人生,画出了一唯桐幅又一幅的优秀画作。八大山人的画风格雄浑,不落俗套,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范曾没有这种极端的大起大落,自然体会不到那样的雄壮。但范曾的画中也是建立在典故之上的,也有文化内涵。不少人认为他的画没有艺术收藏价值,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艺术往往不是立马能体现渣穗出价值。起码不可否认的是范曾的文学底蕴还是浓厚的。
一、范曾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同时是又教育家,鉴赏家,杂学家,讲演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二、范曾的书画特点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其喜欢画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的神韵,他潜心研究历指梁坦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是范曾绘画的显著特色,是他几十年创作甘苦的体味与总结,也是他为中国画提出的箴言。
范曾认为,举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
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范曾善泼墨人物,力追梁楷、牧溪、石恪诸人,深得海内、外行家推重,是当今中国新文人画的突出异军。范曾亦善书法,用笔得益于汉孔器碑和魏张黑女碑,行书结体受王羲之、文徵明、米芾、黄庭坚诸人影响,博采众美,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