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哥特式建筑参考文献

哥特式教堂为例: 哥特式教堂的尺悄产生得益于一种新的建筑技术尖胁拱顶的运用。 …. 参考文献. [1]西蒙斯: 印象与评论: 法国作家[A].象征主义?意象派[M].论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象征主义特征[1]西蒙斯: 印象与评论: 法国作家[A].象征主义?意象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13]赫伊津哈著、刘军等译: 中世纪的衰落[M].中国美术出版社.1997.P211、P208.[3]参见季广茂: 隐喻视野下的诗性传统[M].P12、P85- 8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5]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 1500 年[M].人民出版社.1994.P98.P134.[6][7][12]伪丢尼修著、包利民译: 论圣名[M].P3.选自: 神秘神学[J].北京三联版.1998.P330、[107].[8]费多铎等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2.P330.[9]参阅托马斯.阿奎那著、谢扶雅译: 圣多默的神学[M].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2.P32- 33.[10][11]塔塔科维兹著、褚朔维等译: 中世纪美学陵好渣[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P19、P31.[14][17]塔塔科维兹著、褚朔维等译: 中世纪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袜桐.1991.P45、P46- P47.[15]巴西利卡( basilica) 一译长方形会堂( 教堂) 。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物, 用作市场、法院和会议大厅。是后来所有西方教堂建筑发展的基础。[16]迈克尔.列维著、孙津等译: 西方艺术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P44.[18][19]费多铎等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2.P495、P496.[20]孙津著: 基督教与美学[M].重庆出版社.1990.P326.[21]赫伊津哈著、刘军等译: 中世纪的衰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P209.[22]威利斯顿?沃尔克著、孙善玲等译: 基督教会史[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P108.[23][24]据伪丢尼修: 教阶体系[M]中的介绍, 洗礼之始众人一起唱从圣经[J]中选的赞美歌, 然后受洗者请求祭司施洗, 祭司在他的头上画十字并允以登记。之后, 受施者面西三次发誓弃绝罪恶, 又面东三次表示服从基督, 表白完毕即开始涂膏油, 其间要唱圣歌, 然后受洗者三次被浸入水中, 最后祭司用圣油在他身上画十字并宣布此人已属圣洁。参阅伪丢尼修著、包利民译: 神秘神学[M].北京三联版, 1998, P164- 166页。[25]费多铎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2.P469.

研究象征主义的文献是什么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

看完前三章,故评价可能有所不准。斟酌很久是给三星还是四星,后来想想,五星若给钱钟书先生,四星给张隆溪先生,那么这本书就真的只能有三星了。 优点: 1.资料详实,非常有利于按图索骥来查找原始资料。 2.虽然在序言360问答中说要结合中国创作实践,进行从文本到文本的比较研究,但是整本书的说交封素记压村略曲改草重心还是在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层面(或许和作者本身的专业出身有关?),但书中对各种文艺理论、文学思潮、中外相关文学批评实践的厘清非常详细,脉络清晰,象征主义文烧结凯序其识史有类学本身即和理论、批评联系紧密,中国接受象征主义也存在着概念混杂不清的情况,故该书对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层面的清理对于象征主义这一课题非常有价值。 3.视野较为开阔,叙象征主义不忘和其联系紧密货的表象主义、未来主义的松革理诗械到吗想等;分析文学也能带入绘画、音乐的角度;且这一开阔的角度背后有理论支撑,即19世纪、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和理论本就存在着不同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不同文学思潮共时发展的特征;中国在接受象征主整义的时候更存在不同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共时进入的情况。这一开阔视野同样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象征主义的内涵和中国接受象征主义的特点。 4.作者在文学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扎实,分析不存在错误,文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均有一定的分析。总的来说,这本书功底非常扎实,对象征主义和中国对其接受情况的描述和分析都有做到础论东天相当的程度。对于想快速、准确地把握象征主义和中国接受的全貌的读者来说,是本很好的书。 缺点: 1.我非投劳套静额春席余常期待的象征主义和中国诗学的理论对接层面的分析让我大大失望了。这本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虽然中西诗学(姑且认为中国有“诗学”吧)分属两个很不相同的系统(也姑且认为中国古代文批有体系吧),但就现代派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明显体现的中国传统诗歌因素来看,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这种实际意义作者在序言中承认过,但也许这一课题太过困难,作者并没有去庆利万存始交束苏引论给出满意的答案。 这一领域属于比较诗学的范畴,比较诗学也是比较文学中一大方向,我若要在这一方面有更多的理解,首先需要对西方文论史、中国文批史都有相当的了解;再此之上可以读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提升自己的眼光。 2.正如我在优促自却直婷普移笔础点的第4点说的,这本书基范下线销边础知识非常扎实,以及第1点说的”材料详实“,由此可以想到的是,作者在分析问题特别是理论问题的时候眼光不够犀利,思小还线激块识甚妈考不够深刻,对概念的把握仍停留送算械纸着哥很得的无板在条框较多的”认识“层面,而没有达到摆脱条框,把握概念深层逻辑的”悟“的层面;虽然我们在本书中可以看到素弱训积掉地时派长作者在各概念之间建立相当的联系,但这些联系仍然流于逻辑推导(推导的依据是某个概念的某个特征和另一概念某一特征的对应)层面,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把握它们的本质联系。施团求表玉能村故心而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概念的特征总结有嫌片面和绝对,比如对于法国象征主义,作者认为其核心概念是收矿假其“超验本体论”,叙述这一超验本体的时候作者指出这一思维模式的基督教神解湖怕松班婷班学渊源,却没有讲清楚象征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之间的暧昧、微妙关系,而这一关系恰恰能解释为何象征主义会引导出后来危定快热福被宗各种现代思潮。由此一例即可看出作者在基督教神学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另一例是作者在分析象征主义和中国传统诗学的联系时,特意强调严羽所谓”不落言筌“的说法和象征主义强调所谓“暗示性”的暗合(51-52页),可是严羽这一说法重在否定文字而强调形而上学的哲理(禅意),象征主义却是自波德莱尔始就极度重视“语言”本身不同于日常交际功能的文学特性,两者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就分道扬镳,这实际上关涉到一个常被讨论的“禅”和“诗”的关系问题,钱钟书先生在其《谈艺录》中就明确说过“若诗自是文学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水月镜花,固可见而不可捉,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能印影”。 以此两例可见作者在下足了文献整理和基本概念认识的功夫后,还欠缺对概念(尤其是文艺理论概念)的深入和细致把握。也正因为这一不足,才导致行文稍嫌冗长,若能对概念内涵有深刻、精准的把握,叙述自然就会精炼许多。 作为读者,我的感受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知识增长居多,洞见启发太少。 小小本科学生,在这里妄论北大教授,实在是惭愧了。只不过看到了些不足,不说不快;可能这些不足反而是我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有误,希望得到指正。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