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歌劇有哪些

問題一:世界著名歌劇有哪些??? >(作曲莫紮特)
四幕歌劇,達・蓬泰編劇,莫紮特譜曲,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國家劇院首次公演,30歲的莫紮特親自指揮。1824年5月10日,在紐約國家公園劇院,以英文歌詞演出。
法國戲劇家博馬舍在18世紀70年代創作了“費加羅三部曲”的三部戲劇,分别是《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和《有罪的母親》。前兩部被譜成了曲,18世紀的莫紮特選擇了第二部,19世紀的羅西尼選擇了第一部。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介紹,建議把這兩個故事聯系起來讀,因爲這兩個故事是相互有關聯的。
由于理發師費加羅在阿爾馬維瓦伯爵的戀愛和結婚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終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羅西娜,現在已經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時的興趣在一位名叫蘇姗娜的女仆身上;蘇姗娜,就是費加羅的未婚妻–所以,這部歌劇的中心,就是費加羅用智謀捍衛了自己的婚姻,最終獲得了幸福。

浪漫主義時期的法國歌劇

>(作曲莫紮特)
二幕或四幕歌唱劇,席坎内德編劇,莫紮特譜曲,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首次公演;此劇首演時,并沒有獲得特别的熱烈歡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後莫紮特在寫給妻子康絲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像詠歎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了……。”
此劇是莫紮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直到他臨終前不久才告完成。在即将結束這部歌劇的創作時,有人委托他代作一首《安魂曲》,莫紮特認爲此人是上帝的使者,是來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達旦地創作這首在他看來似乎是爲含則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後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了下來。《魔笛》既具有正歌劇的莊嚴,又具有喜歌劇的明快,其音樂将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紮特本人十分鍾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鍾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象着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爲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諾隻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随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于和帕米娜結爲夫妻。
>(作曲羅西尼)
二幕喜歌劇,以法國作家包瑪蔡的同名諷刺喜劇爲藍本,并由史特賓尼編劇。羅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氣呵成譜曲,但它的首演卻不盡人意,是西歐歌劇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敗之一,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羅西尼之前,當時意大利老資格的作曲家派西埃洛已将博馬舍的喜劇《塞維利亞理發師》創作成歌劇。1816年,羅西尼受雇劇團的經理根據羅馬教皇警察局的挑選又要他創作一部新的《塞維利亞理發師》。派西埃洛在觀衆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羅西尼預料到會遇到麻煩。他事先寫信給派西埃洛,請求他的準許。派西埃洛已經注意到了羅西尼這個年青的對手,回信時既客氣又挖談瞎棚苦,說由他來批準羅馬當局選定的腳……>>

問題二:著名的意大利歌劇有哪些啊? 由意大利籍作曲家創作的意大利歌劇,推薦14部。巴洛克時期:C.蒙特威爾第(1567-1642)的《奧菲歐》(L'Orfeo),A.斯卡拉蒂(1660-1725)的《葛莉賽達》(La Griselda),A.L.維瓦爾第(1678-1741)的《蒂托・曼利奧》(Tito Manlio, RV738),G.B.佩神并爾戈萊西(1710-1736)的喜歌劇《女仆做夫人》(La Serva Padrona)。古典主義時期:G.帕伊謝洛(1740-1816)的《磨坊女》(La Molinara),D.奇馬羅薩(1749-1801)的喜歌劇《秘婚記》(Il Matrimonio Segreto),A.薩列裏(1750-1825)的《塔拉勒》(Tarare),L.凱魯比尼(1760-1842)的《美狄亞》(Medea)。浪漫主義時期:G.羅西尼(1792-1868)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Le Barbier de Séville),G.唐尼采蒂(1797-1848)的《愛的甘醇》(L'elisir d'amore),G.威爾第(1813-1901)的《茶花女》(La Traviata)。真實主義:R.萊翁卡瓦洛(1857-1919)的《醜角》(Pagliacci),G.普契尼(1858-1924)的《圖蘭朵》(Turandot),M.馬斯卡尼(1863-1945)的《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

問題三:歌劇主要有哪些類型 按其性質特點及流傳時區的不同,歌劇可分爲很多種類,如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樂劇等。
中國宋元(約13世紀)以來形成的各種戲曲,也有歌劇的性質(象《白毛女》、《江姐》、《洪湖赤衛隊》、《劉三姐》、《傷逝》等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歌劇”)。

問題四:歌劇的形式有那些? 歌劇不分什麽形式不形式的。 可能你想知道的是歌劇的唱腔。聲音分類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們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來分類。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爲: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爲: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細分爲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種類。基本上男聲的音域皆低于所有女聲,但某些假聲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聲男高音唱多見于古代譜寫的由閹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類後,往往還會加上一些關于唱腔的形容詞,如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莊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輕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這類術語,雖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聲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聲音歸類,放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去。某些歌手的聲音會突然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聲音才達緻成熟的輝煌狀态。 聲音分類的利用 女高音向來是大部分歌劇的女主角的不二人選。然而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以前,往往對女高音的首要要求的聲音控制的技術,而非今日要求的廣闊的音域;而當時要求女高音的最高音往往不超過高音A[21]。而女中音一詞,則是一個比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擔綱,如珀賽爾筆下的蒂朵和華格納《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布蘭甘特(Brang?ne)[22]。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較少,行家往往開玩笑說,女低音隻可唱“巫婆、潑婦、(穿)長褲(的角色)”(witches, bitches, and britches)。而近年,不少原來由女低音或閹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則自古典音樂時期至今,都是歌劇中的男主角。很多最具挑戰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聲歌劇時期,如多尼采蒂在《聯隊之花 (La fille du régiment)》中寫給男主角的9個連續的高音C。而華格納則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們發明新字“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來形容這類角色;和華格納要求的分量相當的義式歌劇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圖蘭多》中的卡拉富。男低音的曆史也是源遠流長,在正歌劇時代便作爲配角,往往是娛樂觀衆滑稽角色。男低音可演的角色也不少,如莫劄特《唐・喬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沃坦王。界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中間,便是男中音,一個直至19世紀中葉才出現的概念,著名角色如莫劄特《女人皆如此》的古烈摩和《唐・卡洛》中的羅迪戈。 [編輯本段]聲樂簡介 歌劇中的聲樂部分包括獨唱、重唱與合唱,歌詞就是劇中人物的台詞(根據樣式不同,也可有說白);器樂部分通常在全劇開幕時有序曲或前奏曲,早期歌劇還間有獻詞性質的序幕(包括聲樂在内)。在每一幕中,器樂除作爲歌唱的伴奏外,還起聯接的作用。幕與幕之間常用間奏曲連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在戲劇進展中,還可以插入舞蹈。歌劇的音樂結構可以由相對獨立的音樂片斷連接而成,也可以是連續不斷發展的統一結構。 歌劇中重要的聲樂樣式有朗誦調、詠歎調、小詠歎調、宣叙調、重唱、合唱等;其體裁樣式有正歌劇、喜歌劇、大歌劇、小歌劇、輕歌劇、音樂喜劇、室内歌劇、配樂劇等。 詠歎調 詠歎調是歌劇中主角們抒發感情的主要唱段,它們的音樂很好聽,結構較完整,能表現歌唱家的聲樂技巧,因而我們經常也會在音樂會上聽到它們,如《蝴蝶夫人》的詠歎調“晴朗的一天”,《茶花女》……>>

問題五:陳錦棠的所有粵語歌劇有哪些 來自百度百科:
陳錦棠的作品
股瘋 (1993)
玉龍太子出家 (1963) …. 金龍太子洪武
清官斬孝女 (1963) …. 田顧
亂拜石榴裙 (1963) …. 天虹太子
風雨泣萍姬 (1963)
武潘安 (1963)
龍鳳奇緣 (1962) …. 馬如龍
情淚染袈裟 (1962) …. 楊仲華
大明群英會 (1962) …. 張良弼
文武狀元争彩鳳 (1962) …. 武志雄
浴室飛屍 (1962) …. 何萍
小甘羅拜相-大結局 (1962) …. 秦王
美人如玉劍如虹 (1962) …. 王爺
新夜光杯 (1962) …. 風雲太子
珠樓錯 (1962) …. 華孝麟
小薛蛟舉獅觀圖 (1962) …. 薛猛
春滿帝皇家 (1962) …. 尤忠
雙龍丹鳳霸皇都 (1962) …. 程金龍
福祿雙星 (1962) …. 張大福
小甘羅拜相-上集 (1961)
萬裏烽煙尋妹喜 (1961) …. 夏桀
衣帶奇w (1961) …. 文少泉
百鳥朝凰 (1961) …. 威武将軍周平
十三歲封王 (1961) …. 徐平章
漢宮英烈傳 (1961)
金銮教子認生娘 (1961)
花木蘭 (1961) …. 王志義
楊門女将告禦狀 (1961) …. 呼延顯
香江花月夜 (1961) …. 陵王
步步高升 (1961) …. 宋萬寶
英雄肝膽美人心 (1961)
還珠淚 (1961)
皇城救母定江山 (1961)
殺人王大戰扭計深 (1961) …. 扭計深
一命難填九命冤 (1961)
換巢鸾鳳 (1960)
西河會妻 (1960) …. 郭崇安
書劍恩仇錄-大結局 (1960) …. 文泰來
白蛇女碎屍還孽債 (1960) …. 金鈴太子
銀屏太子陰陽河會妻 (1960) …. 金鈴太子
書劍恩仇錄-上集 (1960) …. 文泰來
書劍恩仇錄-下集 (1960) …. 文泰來
節婦審貪官 (1960) …. 麥伯和
陣陣驚魂 (1960) …. 吳世雄
琴挑誤-上集 (1960) …. 曹文
猛鬼孤兒 (1960) …. 李文道
再世奇緣 (1960) …. 劉彪
娘子軍封王 (1960) …. 關山雪
琴挑誤-下集 (1960) …. 曹文
龍虎鬥江南 (1960) …. 祯
美人計 (1960) …. 周瑜
西施 (1960) …. 越王勾踐
彩鸾燈 (1960) …. 錢貴卿
平步青雲-大結局 (1959) …. 正德皇
紅菱巧破無頭案 (1959) …. 左維明
雙槍陸文龍 (1959) …. 王佐
沙三少情殺譚阿仁 (1959) …. 沙三少
燕子銜來燕子箋 (1959) …. 賈三賢
武松打虎 (1959) …. 西門慶
三月杜鵑魂 (1959) …. 司徒雄天
平步青雲-上集 (1959) …. 正德皇
射英雄傳-第二集 (1959) …. 陸乘風
九天玄女 (1959) …. 閩王
雪豔娘 (1959) …. 湯勤
金钗引鳳凰 (1959) ……..>>

問題六:世界四大歌劇分别是什麽?還需要它們的資料。以及是否有排名? 時間:8月23日14:30――16:30
地點: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
主講人: 陳立(著名樂評人、古典音樂推廣者)
内容簡介:爲了讓觀衆更好地欣賞9月13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斯卡拉歌劇院交響樂團音樂會,音樂之友俱樂部邀請陳立老師來介紹傳奇的斯卡拉歌劇院以及與其有關的音樂大師們,歡迎新老朋友們屆時光臨。
斯卡拉歌劇院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佳的歌劇院之一。它位于米蘭市中心,與米蘭大教堂相距約200 米。該歌劇院建于1778 年,由于建在拆除了的斯卡拉聖母瑪麗亞教堂的房基上,故被命名爲斯卡拉歌劇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遭到轟炸,整個演出大廳片瓦無存。戰後,意大利 *** 撥巨資進行重建,使之成爲世界上最完美的劇院之一。
如今的斯卡拉歌劇院爲3 層樓建築,它外表極其平常,但劇院内卻是富麗堂皇。直至今日,斯卡拉歌劇院仍屬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家豪華劇院之一。
200 多年來,斯卡拉歌劇院爲世界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裏一年四季都要演出第一流的節目,包括歌劇、芭蕾舞、音樂會等等。它是米蘭社會、文化和政治 *** 的中心,也成了意大利最主要的歌劇院,幾乎所有傑出的意大利作曲家都曾有歌劇作品在這裏首演,比如唐尼采蒂的《唐棣之花》、威爾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圖蘭朵》和《蝴蝶夫人》。許多意大利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家也都與這座歌劇院的名字相關聯,因此它被西方許多音樂家和歌舞演員視爲歌劇聖地,以能在此獻藝爲榮,故斯卡拉歌劇院有“歌劇之麥加”的稱号。
劇院上演季節的開幕式在每年12月7日米蘭守護神節舉行,能在這一天擔任主唱歌手是演員們的最高榮譽。19世紀的所有意大利傑出作曲家都爲斯卡拉歌劇院寫過作品,20世紀中的托斯卡尼尼、薩巴塔、阿巴多等許多著名指揮家也都曾執掌劇院的藝術創作。

問題七:比較著名好聽的意大利歌劇? 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的《你雞可知道》《請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莫紮特《唐璜》的《請你到窗前來吧》
《賈尼斯基基》好像是普契尼的 裏面的《我親愛的爸爸》比較著名
哎呀 還有好多哩
一下子想不起來
你要上上百度查的話 最好輸入意大利文 比較好找

問題八:世界經典的歌劇都有哪些?好聽點的,還有波切利比較經典的 最經典歌劇選段
歌劇并不是莊嚴、高雅、神秘的東西,它其實隻不過是古代人打發無聊的休閑娛樂而已,好像音樂會與話劇的綜合體。受到小提琴老師的影響,我從小就很喜歡聽歌劇,經常有閨蜜找我推薦。但無論多麽美好的歌劇,也無法符合每一個人的口味,無論多麽不美好的歌曲,可能其中也有靈光閃現的一幕。對于對歌劇還沒有那麽熱愛的初學者來說,聽歌劇選段其實才是最好的入門選擇。整理了一些個人喜歡的經典歌劇選段,希望能夠閨蜜們帶來幫助。
1、哈巴涅拉、鬥牛士之歌
選自《卡門》(比才)
《卡門》是比才傾盡畢生之力所創作出的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雖然該劇首演時因爲女主角卡門不守婦道,曾被評論界稱爲“ *** 之女”,但并不妨礙它廣受歡迎。
《卡門》中有兩隻曲子最受歡迎,第一隻就是《哈巴涅拉》舞曲,又名《愛是一隻自由的小鳥》,吟唱卡門不想受禮教束縛,想要自由相愛的心情。不但曲子旋律優美,歌詞也被廣爲流傳,尤其是那句“如果你愛我,我也愛你,你可就要當心”,充分表達出卡門放蕩不羁的炙熱之心。順便一說,有魔曲之稱的小提琴協奏曲《卡門幻想曲》,其中也反複出現《哈巴涅拉》的旋律。
能夠與《哈巴涅拉》其名的就是《鬥牛士之歌》,男主角鬥牛士艾斯卡密羅就是在這支曲子中登台的,從而俘獲了卡門奔放的心,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2、多麽快樂的一天
選自《軍中女郎》(唐尼采蒂)
《軍中女郎》是一出無論在音樂、劇情或者内涵都極不出色的歌劇,它之所以經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就是因爲這支作爲結束曲目的詠歎調:《多麽快樂的一天》。這支詠歎調被成爲“男高音的禁區”,因爲在不到2分種的時間裏,有9個HIGH C(高音C)。這支曲目已非正常人類所能演唱的,因爲在這短短的曲子中,需要演唱者完埂從中音C到高音C的跳躍,并且每次都需要重複2次,接着又是兩個純八度的跳躍,最後一個拖長的High C結束全曲。在1968年之前,所有的歌唱者都會在這支曲目的時候降調,降到高音B。直到帕瓦羅蒂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薩瑟蘭合作演出了《軍中女郎》,他自1940年曲子誕生之日起,首次在歌劇上完成了9個HIGH C的演繹,從而得到了“高音C之王”的稱号。而自帕瓦羅蒂後,能夠在現場唱足9個HIGH C的,也僅僅有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他也僅僅靈光閃現了一次,從此這支曲子,再度成爲絕響。
幸好還有胡安・叠戈・弗洛雷茲,這個來自秘魯的小個子男人,在歌劇《軍中女郎》中不但以原調完成了這9個HIGH C,返場時居然又演唱了一次《多麽快樂的一天》,又是9個HIGH C!短短不到5分鍾的時間,胡安居然完成了18個HIGH C,震動古典音樂界,也繼承了前人,繼續爲我們的耳朵帶來這樣激動人心的美夢。
3、情人學堂
選自《女人皆如此》(莫紮特)
天才莫紮特的歌劇,喜歡吟唱美好而又純真的愛情,歌劇《女人皆如此》講述了兩個軍官打賭,賭自己的未婚妻是否會對自己忠誠的故事。《情人學堂》這首三重唱,就是兩個年輕人向未婚妻告别時唱起的,與莫紮特的協奏曲、奏鳴曲作品不同,這隻歌即不歡快也沒有痛心,有的隻是高貴而莊嚴,似乎是莫紮特對純真愛情的祭奠。
4、愛情的煩惱
選自《費加羅的婚禮》(莫紮特)
《費加羅的婚禮》被譽爲世界上最完美的歌劇,無論從音樂、唱段到内涵,幾乎都無懈可擊。在這出完美歌劇中,出現了一支最完美的詠歎調《愛情的煩惱》,是未成年的小男孩在詢問他的情人愛情的煩惱,曲子的情緒高低起伏,從诙諧、快樂急轉直下,變成了淡漠和冷酷。這支曲子也被吟唱至今,成爲許多古典演唱會上的必唱曲目。
5、今夜無人入睡
選自《圖蘭朵》(普契尼)
有一支被朝廷台放爛的曲……>>

問題九:音樂劇和歌劇有哪些不同 音樂劇和歌劇都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用音樂來表現故事情節的音樂形式之一。歌劇屬于古典音樂範疇,一般指以歌唱爲主,以管弦樂隊伴奏,有舞台布景、化妝與舞蹈動作的戲劇,有時還加獨白、對白等。歌劇是綜合性藝術,包含音樂、戲劇、詩歌、舞蹈、舞台設計、化妝、燈光等多種藝術成分。近代的歌劇始于十七世紀初葉,後經長期發展而産生多種類型,如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小歌劇、樂劇等。音樂劇并不隻是由音樂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劇、喜劇歌劇或是輕音樂劇,也不是歌舞雜耍、音樂荒誕劇或是夜總會的歌舞表演。歌劇和音樂劇都起源于宗教音樂,具體來說,音樂劇原本其實是歌劇中喜歌劇和輕歌劇的一種分化,但是最終形成了與歌劇截然不同的風格。首先說說它們的相同點,有很多人經常把音樂劇和歌劇搞混,因爲它們的形式确實比較相近。歌劇與音樂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采取音樂和歌曲來表現劇情,以及包含舞蹈、舞台、化妝、燈光等多重藝術元素的綜合性。這些都是無庸置疑的,以下談一談兩者的區别。音樂劇嚴格的來說不能和歌劇一樣作爲傳統意義上的高雅音樂或是換言之古典音樂的一部分。音樂劇産生的較早,但真正作爲獨立的有影響力的一種音樂形式還是在上世紀初百老彙初具規模開始,而它的 *** 則是70年代中期後以韋伯、勳伯格爲代表的這些歐洲的,尤其是英國和法國音樂劇作曲家的活躍才開始的。音樂劇和歌劇的不同地位從人們的态度上就可以得知。在那些歌劇和音樂劇廣泛上演的國家,看歌劇是提前幾周訂好票,需要穿着正式的晚禮服入劇院的,觀看時要講究禮儀,不能随便鼓掌之類的;但是看音樂劇就相對随意,而且一部音樂劇常年上演,隻需提前半小時到劇院門口買張票就行了,就像我們平時看電影一樣方便。但是百老彙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崇高的,能夠到這些地方去觀賞音樂劇是一種榮幸。對于課上老師提到有一位同學認爲音樂劇不能進大雅之堂,這一點純粹是誤解,所謂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都是人們定的,經典是永遠的流行,歌劇也是幾百年前的流行音樂,隻不過傳唱多年後剩下的精品自然就成了經典,今天流行的音樂劇中也一定會有幾百年後仍在流行的經典。音樂劇和歌劇最大的差别在唱腔上。如果你聽不見聲音,不去觀察演員口型,僅僅靠看舞台和表演的話,可能比較難區分開音樂劇和歌劇。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采用了大量的詠歎調和宣叙調,詠歎調會伴随着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将整部戲推向 ***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卡門》和《茶花女》中廣爲流傳的那兩段唱段。而音樂劇屬于流行音樂範疇,多數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聲唱法的(例如《悲慘世界》和《劇院幽靈》);但在正式場合歌劇決沒有用流行唱法的,因爲發聲方式完全不同。雖然現在的演唱會流行和古典的融合比較時興。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并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于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一般來說,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适于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适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 *** 。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例如韋伯的很多作品都因爲作爲流行歌曲而廣爲流傳,像《貓》中的《memory》,《whistle down the wind》中的《No Matter What》(這首是由當紅的男子組合演唱,作爲流行歌曲風靡全世界,但幾乎沒人知道這是音樂劇的插曲)。歌唱家也會演唱音樂劇的選段,例如“帕瓦羅蒂和他的朋友”系列演唱會,帕瓦羅蒂就經常演唱流行歌曲或是音樂劇,而流行歌星就很少演唱歌劇選段(莎拉布萊曼這類多栖的不算在内),畢……>>

問題十:歌劇魔笛有哪些選段 歌劇《魔笛》中的帕米娜這個角色外柔内剛,莫紮特爲她寫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與帕帕基諾的兩重唱《那些感受到愛情的男人》最爲經典。
捕鳥人是劇中帶有喜劇因素的一個亮點,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個快樂捕鳥人》以民謠爲基調,生動靈活、輕松的刻畫出其快樂的天性。
《夜後的詠歎調》是按标準的意大利正歌劇風格寫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這首詠歎調分爲三個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節制的變化。
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極爲華麗的花腔詠歎調,可以說是花腔女高音詠歎調史上數一數二的名曲。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這部歌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當的多,帕帕基諾演唱猶如童話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薩拉斯妥的詠歎調,以及巴巴吉諾與帕帕吉娜的二重唱,二重唱《笑與啼》,《我的幸福完了》,《一切困難都已克服》《這是多麽美麗的畫像》,《我的命運充滿痛苦》,著名的男低音獨唱曲:《伊西斯與奧西利斯神呵請賜給他們智慧》,《音樂好像從遠方傳來》,《我心中燃熾着怒火》,《在這神聖的殿堂》,三重唱:《兩位是第二次來到》,男聲合唱:《感謝伊西斯和奧西利斯神》,《如果有愛人該多好》都很好聽,最後大夥兒一起唱出《美與智慧,将戴上永遠的王冠》。。

23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