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传统古典主义论文
绘画传统古典主义论文 古典主义艺术表面上看似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接收、或排斥),但是这种互动性是相对的。那么,绘画传统古典主义是什么呢? 一、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传统持久性的主要成因 1.统一的审美标准与既定规则的支撑 所谓的传统即是不断被肯定的惯例,它“需要公认的美善标准和既定的规则来支撑,这些标准和规则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意,进而形成社会的审美价值”。 马克思认为艺术品的最高价值是经由其他社会方面的价值一起完成的,包括社会价值、道德价值和宗教价值。 这种价值观经各代的思想者通过研究艺术和诗歌来给美作以抽象的定义,用最带普遍性的术语来表达美的标准,为其找到一些普通使用的公式,成为一种审美经验。 相应地在艺术创作中便形成了艺术运动的固定原则乃至共同的标准。 而在传统社会中,个人生活在传统之中,传统是代代相传不变的经验,古典主义艺术正好符合这种不具有个人色彩、不反映个人观点、不具有过激的创新风格,也不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创作的特征。 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人除了自己以外已经对任何价值系统丧失信仰,出现了艺术上的个人主义。 人们或是对社会秩序公然表示敌意,或是根本漠不关心,任何形式的限制都被视为是一种局限。 但是,这些社会和心理事实已经使艺术家在现实社会中难以立足。 也就是说,如果艺术家有绝对的自由,任何事物只要经由他的认可都可以成为艺术,那么艺术就将停留在这种情况下,再无超越和进步的可能了。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已受到认可的古典主义被继承、弘扬,形成先后延承、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 2.哲学与美学的影响理论 对实践起到不可小视的指导作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西方文艺实践的发展与哲学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就艺术创作上的古典主义传统而言,它的形成是同古典哲学、美学的不间断发展相联系的。 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从古希腊诸位哲学家提倡的希腊艺术创作的最高理想—合式原则,到17世纪波瓦洛提出的文艺创作上的理性原则,以及18世纪启蒙运动的滚滚洪流中康德、黑格尔缔造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殿堂,而德国古典哲学也成为现当代哲学的直接源头。 现当代西方哲学不论哪个流派,都不能不面对古典哲学这深厚的传统,那些试图从古典哲学中寻找思想资料的现当代西方哲学家,固然会自觉地把古典哲学作为自己思想的起点。 3.文化源头的相关性与古典文化的复兴 就整个西欧范围而言,各个国家拥有大致相同的文化源头,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19世纪之前,在西方美术史的撰写和美术史的教学工作以及欧洲重要博物馆的收藏中,古典艺术仍旧占主流。 由古希腊罗马作为古典主义文化的源头,自意大利在14世纪重新热衷于古典主义文化艺术遗产开始,恢复古代文化及艺术风格便成为可能。 历经数代,虽然产生了其他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但突然出现了惊人的“退化”现象,20世纪的艺术家们,比如意大利新艺术运动的画家卡索拉蒂、未来主义的艺术家巴拉等,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在经历一段激进倾向之后便重新投入古典主义的怀抱。 另一方面,西方现代文明也正是古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共同孕育的果实。 当艺术作品进入传统的艺术体系之后需要一种来源于艺术史的质量认证的标准,这暗示了恒久的质量需要一种传统性的因素作为参照和比较的框架,而从文化的层面出发,古典主义传统难以更移。 二、造成西方古典主义 绘画传统具有持久性表现的其他因素18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真理具有历史性(它本身就是历史),而艺术作为真理的表现形式,就应该从属于真理的历史性。 传统艺术作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上层建筑,已经纳入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中。 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经济、政治、宗教以及其他的文化鉴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明标志。 我们去了解历史,了解某一时期的特定文化就不可避免地去研究它的艺术,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作用。 相应的艺术意蕴与价值也脱离不了这种历史性。 传统的形成有它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就集中反映在历史当中。 但我们今天习惯于讲“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其概念的经纬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分清。 文艺复兴时期传统与现代之间似乎还有种难以言说的默契。 向古希腊文化学习正是越过了中世纪去追溯传统。 印象派绘画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那是绝对现代的事,今天也成为传统了。 甚至于超现实、超写实、立体派、达达主义都已成为传统。 然而,这样定义传统似乎是危险的,它将失去传统的真正意义,而变为“过去”了。 传统绘画并不只是具有了某种优点或特别之处的绘画,还是一件由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来欣赏的作品。 因此,对于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的评价也必须纳入历史长河之中。 从这个角度出发,古典主义在西方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表现,进而形成一种前后相连、互相继承的现象。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传统的形成符合艺术意蕴及价值的历史性表现。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在传统的绘画语言与审美情势脱胎而出的同时依旧与传统血脉未断,其中的“背叛”与“打破”则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建设”。 而“继承”与“建设”的关系问题也是艺术创作理论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20世纪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都采用一种古典方式进行创作。 他们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对其内部具体的因素进行演进和改造,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这种传统性。 尽管不同的时代存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古典主义传统还是贯穿整个欧洲艺术的一条隐秘的线,即使是在现当代绘画艺术中,古典主义传统仍未消失,它在与现当代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却依旧以一种迎合时代审美和时代需要的掺杂以表现为创作目的的奇特方式延续着。 古典主义艺术表面上看似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接收、或排斥),但是这种互动性是相对的。 艺术作品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和审美追求,尽管它们凝固在特定的媒介中,但现代的创造性的解读却是同古典主义艺术家的思想和智力的深刻对话。 ;
2020年福建艺术联考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4年开始筹建,2006年11月正式成立。学院秉承“博学、明湖理、砺志、笃行”的校训,坚持走“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综合发展磁层镇声伤九百道路。坚持发展音乐、美术师范教育等传统优势专振得田怕积既送宽业,积极培育发展公共艺术等新兴专业;充分发挥千图者区位优势,不断扩大校际交流,必里下开推动闽台合作办学。学院设有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公共艺术久工敌侵情矛最刻、音乐学(闽台)、公共艺术(是闽台)五个本科专业及音乐与美术学科教学方向教育硕士点。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964人、研究生8人,学生在学期间,设有“国辉奖看境机确居全蒸学金”、“凯笙奖学金”、“珠江·恺撒堡奖学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就业前景良好。专业简介 音乐学(师范) 专业简介:音乐学(师范)专业创办于2004年,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水平音乐师资,立足闽台文化特色,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与音乐学基础教育形成融合端木视帝眼今雷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技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音乐教育知识及音乐理论与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工作,具备组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建设校园文化能力的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 核心课程:钢琴、声乐、乐器演玉奏、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论文写作、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坚至它余范科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音乐学(闽台合作) 专业介绍:音乐学(闽台)精田专业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整合两岸优秀师资,立足闽台文化特色,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和研究所从事独唱(奏)、合唱(奏)、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能为闽台文化艺常千消渐准样术传承、传播作出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行若装面优心压局宗者缩音乐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卫护且日已诗音乐表演才能和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能够满足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传播等方面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能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艺工作者或学校工作者。 核心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乐器(中外管弦乐器)、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尼夜知穿耳、论文写作、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传统音与岁孙研额百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美术学(师范) 专业简介:美术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美术创作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设有油画、中国画及综合绘画三个方向,在教学中注重与闽南民间特色美术资源相融合,拓展广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及创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创作技能,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相关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文化艺术领域、研究和管理单位从事美术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现代化社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要求。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古典油画、印象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壁画设计、重彩画、岩彩画、漆画。 公共艺术 专业介绍:我校公共艺术本科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福建省唯一独立设置公共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本专业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创新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形态结构造型基础、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数码图形处理、浮雕与壁画、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造型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公共景观设计等。 公共艺术(闽台合作项目) 专业简介:我校是福建省唯一独立设置公共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2018年起,与台湾东海大学合作办学,招收第一批公共艺术专业(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本专业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探索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城市文化精神与城市风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创新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形态结构造型基础、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数码图形处理、浮雕与壁画、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造型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公共景观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