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郁特里罗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成就

郁特里罗最初的老师是他的母亲,他未受过正规训练,开始是师法印象派,明显地是毕沙罗风格,一开始就描绘巴黎的景色,尤其是画蒙马特区。

27岁开始所作的画以白色为主调,称为“白色时期”。为了生活,他是位多产的画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还是属于他的“白色时期”,他把蒙马特冷清的街道,描绘在奶白色和牡蛎的白色、暖灰色、橄榄色和蓝灰色的微妙的和谐之中,加上浓黑和棕色造成强烈对比,再用赭色和朱红予以令人惊异的点缀。

当人们看到郁特里罗创作的一幅幅宁静、且构图完美的巴黎街景画时,世人很难相信它的作者是一个声名狼藉的酒鬼和人人讨厌的家伙。所友散以在艺术作品中往往表现出艺术家灵魂的另外一面,这也是一种平衡。作品有《旧巴黎蒙马特区》、《雷诺阿的花园》等。

从郁特里罗的创作来看,他明显地显示出对一个题材的特殊兴趣,那就是城市街景,并且他还只局限于画巴黎北部靠山,在那个时代最具波希米亚生活氛围的蒙马特地区。他深深地为这个地方的大街小巷,远山近村吸引,着迷那儿衬着疏树的白粉墙建筑。应该说,虽是自学,但他画技娴熟,曾受过印象派及后继者的影响。不过,在画面上这一切显得并不突出,他似乎更愿意用粗糙的笔触、并不丰富的色彩表现他对这个富有诗意的地方的认识,仿佛只有这种略有稚拙感的手法才能表达出他内心中浓烈虔诚的情感。1903—1914年间,由于他大多使用锌白而使作品呈素淡清幽风格,被称为他的“白色时期”,而显然,他的佳作大多创作于这一时段。《从圣彼埃广场看巴黎城》和《蒙马格尼的屋顶》都是颇具毕沙罗之风的作品,远眺中的街景市容,稠厚的油色,绵密堆积的笔法,繁华的都市在他笔下没有喧嚣尘上的浮躁,倒别有宁静清新的面容。有技巧而不炫于技巧,酗酒而不狂放闹人,居于都市而体味宁静氛围,这就是郁特里罗与同时代以现代派自居的画家之间的分别。1919年以后,他的色彩趋于鲜明,也出现了更多人物。晚年,他与妻子居住在巴黎郊外的维西内,终日作画、祈祷,保持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创作上虽只是重复早期的东西,但因正直的品行被授予荣誉社团会员勋章。

也许郁特里罗的艺术成就不是十分突出,这是不需讳言的方面,但他身怀小技而始终如一的执著、率真态度并不多见。在有限的题材上倾注毕生精力、热情去表现传达去完善发展,坚持只说自己想说的话,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这种感觉不是幸福又会是什么呢?如果因为他表面的温和形式而简单地将之好罩氏归为保守主义,甚至划入过时行列,这不能不说只是一种曲解而已。1955年11月,他在大西洋边的戒酒疗养院里逝去,没有死在他爱的蒙马特闷燃是个遗憾;然而,不遗憾的是,他没有像大多数隐君子那样悄无声息地辞别这个予他忧愁多于欢爱的世界,在他去世前,巴黎市政府授予他巴黎市民荣誉勋章。

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画派中有一位艺术大师——卡米尔·毕沙罗(1360问答830-1903)量华侵外夜,他与伟大的印象台鸡输沉厂席可者变刘诗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齐名。“现代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也尊称毕沙罗是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毕沙罗在油画史上的贡献也不仅在于作品的体现,他还是最早到室外写生的外光作画的探索与实践者。

卡米尔·毕沙罗出生在丹麦圣多马的安蒂尔岛。从小喜爱绘画,12岁到法国读书,校长发现了他聪颖的绘画天资,让他在课余进行基础训练。25岁时他经商较成功,收入不菲,但还是弃商学画。来到巴黎后,非常有幸地认识了风景画家柯罗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与他们到大自然的乡村写生中,通过个人的深入观察,户外迷人的自然景色、乡野中散发出的芳香与诗意般的美感,深深地打动了毕沙罗。他认识到从普桑到拉此主他较需斐尔的古典主义传统表现出来的画面太平板了,难以表现出大自然诱人的光色变化。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轻松欢快的小笔触把大自然的美景搬上画布,逐渐形成自己个人的画风与画法,与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也渐行渐远。终于,柯罗忍耐不住了,嫌毕沙罗辜负了柯罗与库尔贝对他的步游将期望。毕沙罗的作品也不为画师与公众认可,很难入选官方沙龙画展。但毕沙罗坚信,天道酬勤

1871年,毕沙罗遇到印金兰是望乱停阶果谈背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在共同的创作交流中逐渐成为印象派艺术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这一阶段也是写既另沙但洲毕沙罗创作的全盛时期,他最为典型的激动人心的油画是《红屋顶的房子》(作课于1877年,画布油画,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这一时期他不再使用柯罗的橄榄色、橙色、中棕色和中灰色调子,而用补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此画用条状和色块来分布补色色调,色彩关系让人感到既跳跃又和谐,非常赏心悦目。他把画面的景物处理得模模糊糊的,用笔具有很强的速写性,不太清晰的景物却表现出了色彩的光感,画面给人的印要木春方资内田鸡官象非常强烈。在深秋接近冬季的乡村画面上,毕沙罗让阳光爬满每一根树枝,每块空间,到处都闪耀着阳广意斑斓的色光。使人感到在寒冷的季节透出了浓浓的欢乐、新颖和大地回春般的快乐气息。毕沙罗把艺术家的感受与庄重的意味,融入画商面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使每位看到这幅作品的观赏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走进大自然,接触阳光,用画笔去描绘明亮、真实、强烈、闪烁的自然世界。用分割的纯色小点通过远距离的色彩空间混合形成色调鲜艳耀眼的画面,这是印象派典型的画法,也是毕沙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结刑响末维航角显日:常州晚报

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