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美學的觀點理解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泉》

杜尚的《泉》意在質疑人們關于何爲藝術品的觀念:很少會有什麽東西去讓人們思考藝術實際上是什麽,或它是如何被表達的問題;他們隻是假定了藝術要麽是繪畫,要麽就是雕塑。所以才會很少有人會将《泉》視爲一件藝術作品。“這個小便器可能是件藝術品嗎?”在小便運雹器搖身一變成爲藝術品的過程當中,名字的變化原來是如此的重要。正是這個名字的變化,變得不同尋常,使得人們審視物體的角度也發生改變。不等大雅之堂的小便器,也就随之被視爲格調高雅的藝術。 1 達達派 1916年,在詩人查臘、畫家休森貝克和阿爾普的倡議下,爲逃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而避居中立的瑞士的一批藝術家成立了一個藝術群體,并從詞典中随意翻出“dada”一詞用以命名,自此,達達派誕生了。他們強調反傳統,反理性,反審旁告帆美,反道德,甚至反對當時已經非常激進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他們認爲,藝術與藝術品無關,任何現成物都可以是藝術品,從而将一切關于藝術的傳統,統統否定。杜尚就是達達派運動的重要代表之一。 2 《泉》 1917年,杜尚把一件現成品磁小便器,送到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上,作品題爲《泉》。它被展覽布置委員會憤怒地拒絕了。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釋學喧鬧。實際上,它成爲了現代藝術編年史上的裏程碑。 《泉》表現出的是對一切傳統藝術觀念徹底的否定與批判。 此前的任何藝術流派,哪怕再激進,起碼承認藝術品必須要有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而且一般來說,藝術起碼要表現美。而《泉》的出現,則連這最“起碼”的藝術觀念也被否定了。 3 對“創作”的否定 有人指責杜尚是剽竊現成的制品,他則辯解道,是否由作者創作并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選擇了它,并“使人們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來實用的意義已經消失殆盡,它卻獲得了一個新的内容”。 友胡《泉》做爲西方美術史中第一件完全利用現成品的“裝置”作品,開創了所謂“裝置藝術”的先河。 自此,現成品進入藝術的領域,改變了以往隻能透過畫筆和手工制造的移情投射觀念,轉向客觀視覺背後的精神活動。整個西方藝術的思潮便邁入了另一個藝術觀點的裏程碑。 他曾表示他評價最高的不是藝術,而是生活本身;不是傑作的創造,而是自由的智慧遊戲。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他使用現成品時所持的反傳統,反藝術的嘲諷态度。 4 對“美”的否定 衆所周知,安格爾的名作《泉》,幾乎是唯美主義的典範。而杜尚卻把同樣的命名賦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從而徹底粉碎了傳統意義的“美”。而且他還宣稱,這件作品的外緣曲線和三角形構圖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别無二緻,而它那柔潤、光潔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轉換與古希臘的雕刻大師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樣。 通過這件玩世不恭的作品,杜尚向傳統藝術概念發起了極爲尖酸刻薄的挑戰。 杜尚的藝術非藝術化主張在這裏遭到了誤解,但誤解卻給藝術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勞申伯從現成品中發現美是将杜尚的主張颠倒了過來,即非藝術的藝術化。正如杜尚本人所言:“當我發現現成品的時候,我心裏想的是要否定美,對現在的新達達而言,他們拿我的現成品是要發現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子,小便池摔到他們臉上作爲一個挑戰,而現在他們爲了美卻贊揚起這些東西來。” 以杜尚及其作品《泉》爲代表的“達達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承上啓下的意義。他們不僅僅創造了一種流派,一種畫風,重要的是他們那種近于極端的批判精神摧毀了一切傳統觀念,從而爲紛至闼來的新觀念、新流派解除了精神枷鎖,開拓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21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