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这本书,你们怎么看?

《梦的解析辩明》是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因为这部著作,1999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千年最著名的十大人物,弗洛伊德排名第八。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 历史 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梦的解析》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梦的解析》第二个贡献是发现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1897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写的是1900年)。该书后来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

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的开创者,却在心理学界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提起心理学,人们首先会脱口而出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他的精神分析,是心理学领域上难以超越的经典。

但弗洛伊德这套学说至今也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精神分析由于过分主观很难被验证而持质疑态度,当时他的“泛性论”更是遭到了很多学者和 社会 各界人士的抨击。正如弗洛伊德自己意识得到的那样,他的精神分析一直备受攻击,被诟病为不是科学。不过我们知道人类的感觉的确是看不到摸不着,这并不代表其中就一定不存升灶答在。很多自然科学尤其是当时的心理学很难去解释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而精神分析对我们潜意识的理解大概直到现在都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弗洛伊德的巅峰之作《梦的解析》也是为我们理解自身的梦境与深层心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视角。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著作,作者本人声称它是人们理解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作为20世纪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在《梦的解析》当中,弗洛伊德从研究梦入手,系统阐述了他的心理学理论,解释了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行为的深层机制,对整个20世纪的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乃至文学、艺术、哲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20世纪的人类文明,起到了一定得分引领作用。学界把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成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当然,弗洛伊德的著作和思想,也有其先天的局限性。他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态度,有些机械主义倾向,总是希望以一种缺乏论证基础的万能化公式来看待纷繁复杂、奇幻多变的心理现象,看似有道理,实则并不符合实际,乃至离题万里。只能说,在吵慧那个年代,他为心理学开启了一个空间,奠定了一个现代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也的确是在这个基础上往前开拓发展的。所以弗洛伊德的著作,学科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的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成为国际现代大艺术家,而且作品也有明显的精神表达倾向,这可能与他的家学是分不开的。

辩证地看,万勿被其左右!

弗洛伊德的代表作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还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它可能表现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的情绪的来源,包含导致某种心理的原因。所以,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

梦的解析 是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在后来的《超越快乐原则》中,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显示愿望满足。)。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潜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前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同样,梦中的形象通常并非它们显现的样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说,需要用潜意识的结构进行更深的解释。 据说这本书很难理解,非专业人士貌似不太容易理解。而且这本书和《周公解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梦的解析》又译名《解梦》,开创了西方“梦的解析”理论,著作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该书通过作者自己记述的梦境与许多心理学上病例的研究、分析,引入“自我”潜意识心理过程,自觉尝识加以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对梦的表象和人们的潜意识活动进行了描述和解读。

《梦的解析》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存在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在创作此书以前,不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已搜集了大量资料。1896年10月,其父去世,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自我分析,从心理学角度 探索 研究梦与潜意识、心理作用下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他指出,任何梦都可分为显相和隐相:显相,梦的表面规象,是指做梦人能记忆并表述出来的内容。隐相,是指梦的本质内容,即真实意思。这部著作不只解析了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基础,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行为和心里疾病的发病原理,对医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 历史 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并称为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书没有看过,不过有看过的同学当年给我们吹牛,说弗洛伊德讲的是性心理学,就给我们讲:男的在潜意识里面靠近洞状物,比如井,山洞,女的潜意识里面靠近轴状物,比如木棍。当时觉得这书怎么这么黄啊!

可以看看资本论,相对论呗,对比着看,你会有更大的发现。

《梦的解析》这本书其实有叠加在一起的双重性质,第一是作为心理医生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创者的弗洛伊德作为一个医生和学者对梦这个想象本身的分析和研究。但同样有趣的是第二重性质,那就是作为一个出生在1856年,在世纪末的维也纳生活的四十多岁的犹太中产阶级弗洛伊德对自身梦境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是《梦的解析》除了是一本心理学著作,它还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史料。

那么《梦的解析》究竟和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从《梦的解析》德文版的扉页上我们能看到中间的一行拉丁文。这行拉丁文的出处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在中文版的扉页上它被忽略掉了,但还是有人翻译了这行题词。“如果不能上震天庭、那么我将下撼地狱!”客观的说这个翻译非常有气势,但因为是意译的所以作为一个21世纪的读者我们并不能通过这句话理解弗洛伊德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梦的解析》的扉页上。

我们知道题词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理解一本书的关键,甚至可以看作是真正领会作者意图的一把钥匙。而假如我们要把这句话看作是理解《梦的解析》的关键,那么我们就必须正确的理解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或者说当弗洛伊德把这句话放在扉页上的时候,他想借着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刚好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证据,而且出自弗洛伊德自己的手。1899年弗洛伊德在一封信里提到两件事,第一是他已经给《梦的解析》选好了题词,第二是他把拉萨尔的书《意大利战争与普鲁士道路》带在身上作为假期读物。这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你们看了这张图之后还会这么觉得么?

你们发现什么了么?是的弗洛伊德给《梦的解析》选择的题词就是拉萨尔这本书的题词。这个事实可以让刚才我们提到的弗洛伊德的那封信所描述的事实变得异常有画面感。1899年即将出门休假的弗洛伊德随手打开了准备在休假期间翻阅的拉萨尔的书,然后他看到了拉萨尔这本书的题词,他被触动了,然后他郑重其事的在信里告诉朋友,“我已经为《梦的解析》”选好了题词。

如果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这句简短的拉丁语确实非常关键,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应该谈谈这个启迪了弗洛伊德的人,也就是《意大利战争与普鲁士道路》的作者拉萨尔。拉萨尔今天几乎已经被遗忘,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他从来都不是无足轻重的人。如果说作为无产阶级导师的马克思这一辈子嫉妒过什么人,那么在法国大概就是布朗基,在德意志就是拉萨尔了。

在普鲁士属莱茵的矿山里,在拉萨尔登上 历史 舞台以上矿工的家里只挂两幅画国王像和耶稣像,而拉萨尔以后他们家里挂的就只有拉萨尔像。作为一个出身犹太富裕家庭的律师的拉萨尔,赢得了大批工人的爱戴。而且拉萨尔野心勃勃,甚至想要成为德意志的拿破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书上的那行拉丁语翻译成“如果不能山震天庭,那么我将下撼地狱”是完全贴切的。因为拉萨尔是工人的领袖和旗帜,他真的能够撼动对中产阶级和贵族来说如果地狱的下层阶级。

拉萨尔普鲁士的朱诺

但弗洛伊德是一个青年时代有过 社会 主义梦想,但一辈子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医生,他的这行拉丁语并不能被看作是拉萨尔式的锋芒毕露的示威。虽然弗洛伊德看到了拉萨尔的题词也照办了这句的题词,但弗洛伊德的意思必须按照这句话的本来意义来理解。因为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犹太人,弗洛伊德肯定不会没看过《埃涅阿斯纪》他很清楚维吉尔的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那么维吉尔的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维吉尔的这句诗是史诗中埃涅阿斯在诸神的启迪下拒绝了迦太基女王狄多,仙后朱诺愤怒宣布如果她不能说服执意要埃涅阿斯继续踏上征途的朱庇特,她就要去搅动冥河之水,召唤出会散播欲望与无穷尽的暴力的复仇三女神之一的阿勒克托。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一个按照字面意义翻译的版本其实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本意,那就是“如果不能让权势者低头,我就要搅动冥河之水!”

在拉萨尔笔下这句话的涵义非常简单,就是如果普鲁士的权势者再不向人民低头,我(拉萨尔)所做的事就是搅动冥河之水,让下层阶级的愤怒变成复仇女神所散播的无穷尽的暴力。但我们也说了弗洛伊德不是拉萨尔,弗洛伊德虽然也有点 社会 主义倾向,但弗洛伊德本质上还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犹太中产阶级,而且1899年弗洛伊德已经40多岁了,即使这个岁数的他真的要去当奥地利的拉萨尔,对奥地利的权势者也根本没什么威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这句话呢?

弗洛伊德一个循规蹈矩的犹太中产阶级他可不是朱诺,他是世纪末的维吉尔。

我们必须回到弗洛伊德生活的世纪末的维也纳去,这个时代的维也纳正是新旧两个时代交替的时期,传统的贵族政治正在退出而新的群众政治正在兴起,在这两种政治中间还夹着一个不愿意妥协的皇帝和一个对皇帝充满怨气的中产阶级。皇帝和帝国维持着奥地利 社会 的基本秩序和法律的底线。所有怒气冲冲的意识形态因此只能挥舞拳头和叫骂。原本觉得皇帝是万恶之源的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阶级中间的犹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的发现,或许皇帝才是他们最后的保护伞。

1895年排犹的政治鼓动家卡尔-鲁格被选举为维也纳市长,但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拒绝批准。这时一直厌恶皇帝的弗洛伊德也不得不在日记里承认“或许皇帝偶尔也能干一点好事”。但皇帝的好事也维持不了多久,1897年皇帝终于批准卡尔-鲁格成为维也纳市长,弗洛伊德又在日记里愤怒的说,“我们的皇帝就是这样,每当他依靠专制权力做了点好事的时候,他们就立刻表示我要尊重民意了。”

维也纳人的英俊卡尔

这句话里最可怕的一个词其实是“民意”,也就是说一个公然鼓吹民族主义的人凭借民意战胜了专制帝国。那些在维也纳街头挥舞棍棒要消灭犹太人的暴徒的同路人,却成功的依靠民意成为第一个战胜帝国的人。此时距离弗洛伊德在自己的扉页上写下“搅动冥河之水”还有两年时间。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弗洛伊德写下这句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了,如果说拉萨尔说的是“如果你们再不改革,我就要搅动冥河之水”,那么弗洛伊德要说的就是“如果帝国再不惊醒,有人就要搅动冥河之水了。”

从这句题词出发我们也可以理解《梦的解析》里弗洛伊德究竟在研究什么了。弗洛伊德所恐惧的东西就是世纪末维也纳政治环境当中理性的衰退和暴力的增长。这种完全区别于贵族政治里基于利益的博弈和妥协,以消灭对手发泄怒气而不是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新时代的政治运动。在弗洛伊德和拉萨尔看来就是冥河里的阿勒克托。只不过对拉萨尔来说阿勒克托被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他威吓俾斯麦和霍亨索伦王朝的工具。对拉萨尔来说他自己就是朱诺。而弗洛伊德则是整个悲剧当中一个无足轻重的旁观者,他眼睁睁的看着朱诺(卡尔-鲁格)去搅动冥河之水,除了呼喊之外却全无办法。

克里姆特跟《梦的解析》同时期的画作《法学》里占据画面的蛇发的复仇三女神

这一点也可以从《梦的解析》这本书所研究的主题里体现出来。《梦的解析》关注的是人的本能与理性的关系。而这种研究是为了体现精神分析学说的所提倡的方法,而精神分析学说是为了做什么用的呢?精神分析学说最大的功能其实是治疗女性歇斯底里症。弗洛伊德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医生,但在19世纪末女性是公认的“无理性”的事务。女性被当时的 社会 看作是被爱、欲望和本能支配的动物,因此没有理性,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不能有政治权利。如果一个公认没有理性的女性杀了人,比如1914年枪杀《费加罗报》总编辑的卡约夫人都可以因此被轻判甚至被原谅。假如她还患上歇斯底里症,坐在弗洛伊德大夫旁边的女病人和街上的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徒还有什么区别?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弗洛伊德抛弃了19世纪男性的普遍偏见,他不再把自己身边的女病人看作是一个没有理性的物种里生病的一类。相反门外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教育了弗洛伊德,这个世界上可不是只有女性才没有理性可言。当一个男人拿着棍子吹着玩具喇叭招摇过市的时候他身上的理性到哪去了?

而弗洛伊德关注的刚好就是人的理性到哪去了?只不过经过弗洛伊德研究,他痛苦的发现对每一个人而言,不分男女理性都只是一种点缀甚至是一种掩饰。本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张牙舞爪,通过本能和欲望形成情绪,情绪和理性的纠缠中产生疯狂。

假如要给疯狂找一个典范,弗洛伊德大夫的选择十有八九是维也纳市长!

我买了好久真的没看完

无论如何翻译,专业性的东西真的比较多

我觉得读这本书之前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如何理解一张

“艺术这件妈员简便发它想事越来越说不清楚。艺术判断的标准、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市场价格随时都在调整。所以一张几乎空白的画,才会来自变得无从判断。”
美术馆保安载入艺术史
苏富比拍卖行将于2师识财自病晶支速维满014年11月11日在纽约拍卖罗伯特·雷曼的《无题》。这是幅124cm×124cm360问答的油画,厚厚的白色颜料涂满正方形画布,白色的表面依稀可见绿色和蓝色的痕迹,拍卖行估价1500万-2000万美元(约9000万-1.2亿元人民币)。
近乎空白的油画估出高价,舆论哗然,有网友以此调侃北京的天气:“看了几张北京雾霾的照片,瞬间看懂了罗伯特·雷曼画作的1.2亿价值。”
创作了天价《无题》的罗扩伯特·雷曼其实有颇为励志的艺术好补停段自专迫生涯。雷曼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担任保安,干了七年。这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无题》作品。这幅估价过亿的白色《无题》完成于1961年,那时,31岁的罗伯特·雷曼刚结束保安工作。
纽约MoMA收藏了28幅雷曼的作品,1993年还举办了罗伯特·雷曼回顾展。《纽约时报》撰文评价:“罗伯特·雷曼一直专注探索白色的多样性——不同种类、不同色调的白色颜料,涂抹在不同的白色表面。”“罗伯特·雷曼的艺术提醒我们,对于所有绘画而言,最重要的是颜料、尺寸和颜色。”
罗伯特·雷曼作品此前的拍卖最高价,是8年前的另一军然病油幅白色绘画,960万美元。此次上拍的《无题》,是藏家1988年在苏富比升河苗拍得,当时成交价为55万美元。苏富比认为雷曼的作品价值被低估,他们对再破纪录有信心。
回顾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独占鳌头的恰恰是曲类境决迫武或策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纽约佳士得2012脱放丝论虽危态章束青年5月8日的当代主题拍卖会上,马克·罗斯科描绘日落景色的油画《橙、红、牛见滑胞脸注控门黄》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创下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苏富比10月17日在伦敦举行的意大利艺术拍卖会上共有9件白色的作品,估价总计超过1500万英镑。艺术家卢齐欧·丰塔纳是极少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他的《Concetto spaziale attese》(空间概念,等待)是一块用刀划破的白色画布,估价150万-200万英镑。丰塔纳在本次拍卖会上还有两件画布上分别划了两刀和十设停一刀的作品,两刀估价55万-75万英镑,十一刀估价220万-280万英镑。
相比公众面对《无题》的惊诧,艺术圈要理性平静得多。艺术家徐冰说:“我很喜欢上个世纪中叶的抽象绘画作品,笔触的处理很有质感,很好看。现加护民在来看,这些作品和传统的联系脱剧请发编才富哪日益显现,也更有价值。”
艺术家张恩利表示:“亮殖积足家一件艺术品一旦超过一定价格,就会成为一个事件。拍卖是买卖双方的事,价格有人接受就没问题,如果没成交就只是一个标价而已。克里姆特的画曾经创过拍卖纪录,但真的值那么多钱吗?艺术品的价值和标价并没有关系。”
摄影评论家高祖局衡察顾铮指出了艺术品拍卖背后的复杂性:“市场拍卖时的竞争氛虽片汽围、艺术家存世作品数量的多寡等复杂的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正常的价值是另外一回事。”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陆蓉之则说:“罗伯特·雷曼的《无题》是西方艺术史划下符号的经典作品,(只要是经典)即使它是个尿壶或大便也是如此。”
“恐怕我们必须接受”
比空白画布更“离谱”的创作被收藏和卖出高价的并不少见。1961年,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制作了90个密封罐头,标签写着“艺术家之屎”,声称里面装有艺术家的粪便,并根据当时的黄金牌价按重量标价。艺术家强调打开罐头会破坏其艺术价值,很长一段时间里,罐头装的到底是什么,一直不为人知。2007年,18号罐头拍卖出12.4万欧元,之后曼佐尼的合作者在报纸上透露,罐头里装的都是石膏。
最为著名的是马塞尔·杜尚。杜尚善于将工业化的制造物只做轻微的改动,或者干脆原封不动就拿去展览。1917年,杜尚交了6美元进场费,将他在商店买的男厕小便器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参展。他将陶瓷小便器倒置桌上,在底侧写上“R·穆特”——一家洁具设计公司,并将作品命名为《泉》。这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独立艺术家协会会长当时对支持杜尚参展的收藏家沃尔特·阿伦斯伯格抱怨:“如果一个人把马粪粘到画布上,我们也必须接受?”阿伦斯伯格回答:“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
2006年,500名英国艺术界权威的艺术家、艺术品交易商、艺术批评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工作人员组成庞大的评审团,评选英国艺术界20世纪5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杜尚的《泉》获得64%的评委选票,超过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格尔尼卡》,排在首位。
“艺术这个事越来越说不清楚,当代艺术不断突破现有的概念和规则,给予的是已有知识范畴无法判断的东西。艺术判断的标准、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市场价格随时都在调整。所以一张几乎空白的画,才会变得无从判断。”徐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1年11月8日,艺术家安德烈斯·古斯基创作于1999年的作品《莱茵河Ⅱ》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得430万美元,刷新了摄影作品拍卖纪录,成为史上最贵的照片。
《莱茵河Ⅱ》将合成图像放大到巨型尺寸(238×387cm),照片里的工业建筑被作者用数码手段移除,留下的是沉静、忧郁的抽象画面——道路、草地、灰色的河流和灰色的天空。古斯基表示,他关注的是莱茵河可能存在的当代景观,在评论家眼中,古斯基试图解释人类生存状态中那些谜一样的互动元素。而公众疑惑的是:一件“PS”过的数码照片为什么能拍出天价?
顾铮解释:“投资当代艺术和投资当代摄影是不同的。古斯基的《莱茵河Ⅱ》是在当代艺术范畴里用摄影为手段、按照当代艺术的观念完成创作,和按下快门的传统摄影很不一样。《莱茵河Ⅱ》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先要沿着莱茵河一段段拍摄,然后在电脑上将多张照片拼接,就像绘画一样,但不是用画笔,而是用光标在电脑上建构形态,对透视变形进行矫正。这是数码时代的明室操作,如果放在胶片时代的暗房里是无法完成的。”
顾铮将古斯基独特的创作称为“摄影壁画”。这样的作品和波洛克等人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外部形制上是一个类型,和当代艺术也有趋同倾向,譬如都趋向于大画幅。“即使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作品,即使是看上去是几乎空无一物的作品,体现的也是艺术家一生的创作经验。”

2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