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
堪布在本文中还解释了为什么在佛诞日、日食、月食等日子修法功德会成亿倍增长。 (二)往鸡坏取同交贵板体生极乐的四个因素(块校顺缘) 1、观想净土和阿弥陀佛 观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其眷属,这是第一个顺缘。观想的时候,无需像密宗所距规具草苏策斯肥扬方要求的那样,一定要反复地看唐卡,直至观想得非常清楚为止。 此处的祖矿观想很简单,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去过拉萨,另一个人没有去过。去过的人给没有去过的人讲述他的拉萨见闻:拉萨有大昭寺,大昭寺里面有释迦牟尼佛的像,这尊佛像是什么样子等等。那么没有去过拉萨的这个人,心里也就大致有个概念:“哦!原来拉萨是这样的。大昭寺是如此这般,寺庙里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如此这般……” 同样,经书中也曾讲过: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环境伟创是何等庄严;极乐世界当中有一尊佛叫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容貌、身色等又是何等庄严……。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极乐世界,但在看了经书或听了关于极乐世界的介绍之后,就有了一些概念:原来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如果心里能有这种概念,就足够了。 若是修持密宗阿弥陀佛的修法随亚东坐整厂内概投,则需要反复观看阿弥陀佛的唐卡,用正规的生起次第方法去修。不过显宗的经典中所讲台台题何且财负测止阳情的上述观想方法,也是简单而有效的,所以不需要观想得非常清楚。 这样的观想说起来简单,可却是经常要作的功课,最好能昼夜不间断地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即在每一刹那的每一个念头中都不离开观想。显然,我们写力友情格兰督球大多数人现在肯定做不到“念念不忘”,但也升应当日夜精进,尽量做到使正念随时不离自心。 具体的观想方法,可参阅《大藏经》中有关龙怕氧般剂院响创担训极乐世界的描述,例如:净土宗所推广的《净土五经格无以适占整且查双》,特别是《佛说阿弥陀经》;以及藏传佛教中恰美仁波切所撰写的《极乐想未除愿文》;还有拉喇曲智仁波切所著的《极乐愿文大疏》(堪布索达吉已经将其翻译成汉文)。在这些经论中,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和阿弥陀佛及控独板握其眷属的庄严。看了这些经论以后,对极乐世界有了大概的印象,即应时报服层律款刻不忘地去观想净土。这是第一个因素。 2、积累资粮 这里所讲的积累资粮的方法,主要是指七支供。在“上师瑜伽”与“菩萨戒”的开示中,也曾经讲过七支供突渐系掉笔,和这里要讲的基本上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所讲的供养对境,是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和金刚上师;而极乐世界修法中七支供的供养对境,则是阿弥陀佛、矿片顾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住于阿弥陀佛净土当中的诸大菩萨。除了这点差别以外,磕头与供养等的观想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大家可以去看《极乐愿文大疏》,里面讲均队境水巴收得非常清楚和透彻。这就是积累资粮的方法。 其实,积累资粮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守戒、放生、布施料盾湖洋此活压、念咒等等。尤其是在佛陀诞辰日、转法轮日、涅盘日等佛教节日里,守戒、放生或作其它善行,其功德更是会呈十亿倍地增长;而日食、月食出现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善修法之机。 当月食出现时,从开始到完全恢复通常会持续三到五个小时,我们在此之前就需作好修法准备。此时睡觉是不重要的,半夜三更也要起来修法念经。如果没有什么固定的本尊修法,就修金刚萨埵,励力忏悔,或是念阿弥陀佛心咒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前两天曾出现过一次月食,但我们当时没有留意,又错过了一次机会,实在很可惜。 为了避免错过这些行善修法的良好时机,你们以后就要养成看历书的习惯。大家可以去买一本由西藏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计算出来的历书,然后学一下藏文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1(1)、2(2)、3(3)、4(4)、5(5)、6(6)、7(7)、8(8)、9(9)、0(0),藏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排列方式一样,如:11(11)、23(23)、999(999)等,所以学起来很简单。学完以后,就可以找到佛教节日所对应的公历日期了。 西藏的正统历书认为佛陀涅盘至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了,而汉地或其他地方的佛历却只有二千五百多年,但年代有多久远,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问题,对我们的修行并不重要。以我们的立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地认定每年的佛教重要节日,以便利用最佳时辰来修行。 为什么月食和日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时机呢?从世俗人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太阳和月亮,只不过是普通的恒星和卫星,月亮因地球引力而围绕其旋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旋转;但从《时轮金刚》的观点来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临终诀窍”里面讲过,中阴身的时候,神识已经脱离了气脉明点,即使有些神识可以在中阴的境界中呆上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但由于没有红、白明点,所以他们从来看不见外面的日、月。 这就说明,外在的日、月,是人体内在气脉明点的一种投影,就象人照镜子,镜子里的人并不是真正存在,只是人的影子而已。同样的,其他星球的运行,也是内在气脉明点运行规律的一种外在反映。 修气脉明点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呼吸来推测什么时候月盈或月亏。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想知道月相的盈亏,根本不需要看历书,仅仅通过自己的呼吸即可观察出来。由此可见,外在星体的运行与内在气脉明点的变化,关系极其密切。 有些人看到藏历有时有两个十五日,有时又没有十五日等现象时,觉得很奇怪。实际上这种根据人的呼吸,即依据内在因缘——业气和智慧气的次数,与外在因缘——月球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而推算出来的历书,有着非常强的逻辑。 《时轮金刚》通过内在气脉明点的变化规律,来推算出外在日月星辰的运行方式,而我们根据外在星象的变化,就可以反推出内在气脉明点的状况。因此,若能在出现日食、月食或每月的十五、三十等日子,即气脉明点运行的某些特殊阶段,精进修行的话,其效果一定会非同寻常。 为什么在此期间会有显著的效果呢?藏密认为,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呼吸次数是二万一千六百次(每分钟十五次),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业气(不清净、起杂念的因素),智慧气(跟业气的定义相反)的成分很少。但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多数的业气就变成了智慧气,这就是在这些时候修行会有很大功德的原因。 有时在我们这个半球看不见月食,而在地球的另一面可以看到,但看到与否并无大碍,只要在出现日食或月食的日子里,无论是念经、放生或作任何善行,都会有非常大的功德,这是特殊的积累资粮的方法。 但净土修法中的积累资粮,用的是诀窍性的方法。诀窍是什么呢?就是七支供。也许由于我们天天在念七支供,司空见惯了,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实际上却不应该这样轻视七支供,因为它是整个大乘显宗和密宗最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 当然,积累资粮的方法还有供曼茶罗等等,但这里就不再多讲了。这是第二个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素。 3、发菩提心 我们需要反躬自问: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由于娑婆世界当中充满了痛苦,比如人有生、老、病、死等八种痛苦,其他五道众生也有各自的苦处,特别是三恶道,就更是苦不堪言,连学法修行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希望能逃离娑婆世界,早日到极乐世界去享受,这就不是大乘菩萨的行为,更不是大乘菩萨的修法。所以不能有这样的念头,而要发菩提心。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我们不是发菩提心,要在娑婆世界当中度化众生吗?那为什么还要到极乐世界去呢? 法王如意宝曾多次讲过这个问题:如今在末法时代,很多人想在修行上有出色的结果是很难的,所以就需要先往生极乐世界。正如刚才所讲,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立刻就是登地菩萨了。以菩萨超强殊胜的能力,即可自由自在地度化众生。因为在登地之后的一刹那(大约几秒钟,还不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就可以成熟一百个人的善根,也就是可以让一百个人入门,而每天则能度化成千上万的人。从那时起,才算得上是真正地度化众生。 即使我们现在有不造作的强烈的菩提心,这也只是很好的发心而已,毕竟能力有限,还是不能真正地、广泛地度化众生。要想早日具备度化众生的能力,首先就要往生极乐世界。 法王如意宝在最后的教言当中也讲过:我圆寂之后,如果有自由的话,不会立即回到娑婆世界,也不会到其他地方去,而是首先去往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获得了广大的度生能力之后,就立即回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众生(见附录2)。 菩萨在极乐世界当中获得成就之后,绝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继续呆在那里。因为菩萨肩负着度化众生的重任,那就是他的工作。这种使命感,会激励他立即回来度化众生,到那个时候,其度化众生的能力与现在相比,就有着天地之别了。 由此可见,我们若想度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从表面上看,一方面发心度化众生,另一方面自己却要去极乐世界,二者似乎有点矛盾。但经过上面的观察即可了知,类似“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发誓成佛;为了快速成佛,我首先要去极乐世界修行”的这种发心,和菩提心是不矛盾的。 如果不发菩提心,这个修法就不会成为大乘的法,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修法,我们已经完整地讲过,这里就不再重复。这是第三个因素。 4、回向和发愿 该如何回向和发愿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结束之际,就应当将这些善业进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讲过,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愿以此善根,往生极乐刹”的心愿,这是回向的方法。 其次,每次发愿的时候,也要加入“愿我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 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 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是第四个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素。 以上四个因缘,在恰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当中讲得非常完整,你们修这个法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裕,最好能常念《极乐愿文》。念诵时,不能只念仪轨而不作思维、观想,因为仪轨是为了方便观想而造的,二者皆不能忽略。 我们在走路、坐车等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这样发心,并观想阿弥陀佛,祈祷阿弥陀佛。要祈请阿弥陀佛加持自己,于临终之时能够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念诵阿弥陀佛的圣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顶礼的意思),另外也可以念诵阿弥陀佛的心咒“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或是念诵“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等等。念诵这些圣号和心咒要达到一百万遍,藏地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规矩。 只要能避免两个违缘,同时又能具备四个条件,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有佛陀教证的,只要能这样照着去作,就可以保证,此人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以上是往生极乐世界四种顺缘的修法。(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视频】阿弥陀佛长时间放光接引比丘尼!奇…往生西方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转经轮具有神奇的力量助念真能将亡者送往净土吗 人死后投胎再生的详细过程揭密人死前一刻钟会发生什么? 确保往生净土的简单法门 索达吉堪布关于临终助念关怀的详细开示极殊胜极实用!索达吉堪布首造“助念往生仪轨” 极乐世界到底在那里?到了极乐世界后是怎样的生活?确保在死亡中阴解脱的诀窍教你最后一绝招保证你往生净土
唐卡绘画中常见的主尊形象
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可以看做是壁画艺术的延展。用矿物为颜料,绘制在布匹上,更适应于藏区人民畜牧业为主的生活状态,不需要拘泥具体的地理位置,随时可以取出,便于朝拜和修持,不易损坏,不易褪色。
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汉地,唐卡的常见主尊大致有以下17尊: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不空成孝槐银就佛、大日如来、长寿佛、莲花生大士、四臂观音、千手观音、白度母、绿度母、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黄财神、财宝天王、大白伞盖佛母、金刚萨埵…
而且,我们更喜欢这些主尊的寂静相明伍,比较难以接受在家里悬挂忿怒金刚相。
我在本篇文章中汇集了一些最常见的主尊寂静相,从手印,法器,肤色这几个方面简述一下如何快速区分这些主尊:
0 1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陀本尊,主持娑婆世界(即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得道相“,即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觉悟那一刻。
唐卡形象的特点是:
左手托钵,右手施“降魔印”,手指自然向下伸展触地,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坐时,降服魔王波旬时所施手印。
02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即无量佛,主持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国净土宗主修的本尊佛。 唐卡形象特点:
肤色常见为红色,双手施“禅定印”,双手托钵(bō)
说到阿弥陀佛,就一起看看 ”西方极乐世界“ 唐卡:
03 药师佛
药师佛,主持东方净琉璃世界。至纯至净,以无上能力净化疾病,可治众生贪、巧宴嗔、痴三毒。
唐卡形象特点:
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托钵。肤色为蓝色,代表天空,至纯至净。
04 不空成就佛
此佛尊为五方佛的北方佛,为事业成就之守护佛。近代很少见此佛尊以独立主尊的形象出现在唐卡内,更多是作为五方佛一起出现。
唐卡形象特点:
右手施“无畏印”,肤色为绿色。
05 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是”法身佛“,代表绝对真理,按教义来说,法身佛应该是既不可见又无处不在。
在唐卡中有常见的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作为唐卡主尊时呈现的菩萨相,另一种五方佛一起时呈现的佛尊相。
唐卡形象特点:
菩萨相:四面二臂,双手施”禅定印“,手捧法轮。
佛尊相:双手施”说法印“,佛色以白色为主,有时也为黄色
在此处暂停一下,前面说的五尊佛,是唐卡中最常见的佛尊形象。合在一起就是”五方佛“,更能体现相互间的区别:
06 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可净化一切罪业。
唐卡形象特点:
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
07 观世音菩萨
在唐卡主尊中,观世音主要体现为四臂观音、千手观音两种形象,一般来说坐像多为四臂观音,站立像多为千手观音。
唐卡形象特点:
千手观音:站立像,十一面分为五层,最上面一层是佛相。
四臂观音:坐姿像,一面四臂,前面双臂双手捧宝珠,另两臂各持法器(左莲花,右念珠)。
08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代表。
唐卡形象特点:
”左经右剑“,即左手持莲花,莲花上有经匣,右手持剑,可斩断一切愚昧之根。
09 长寿佛
长寿佛,也就是无量寿佛,长寿三尊之首。
唐卡形象特点:
肤色常见为红色,双手施”禅定印“,双手捧长寿宝瓶。
10 白度母
白度母,也被称为增寿救度佛母,为观世音二十一度母之一,也是长寿三尊之一,为一切众生赐予长寿。
唐卡形象特点:
一面双臂,肤色为白色。双手、双足及眉间各生一眼,加上脸上的双眼,共有七个眼睛,所以又被称为“七眼神女”。
11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之后的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怎么会有顺位递补佛位这种事,我到现在还没有整明白)。
唐卡形象特点:
比如容易跟金刚萨埵或白度母混淆。其一面双臂,肤色为白色,眉心和手心没有眼睛,左手持一朵莲花,右手不持法器。
12 大白伞盖佛母
大白伞盖佛母是佛母之首,可扭转一切逆缘障碍,以白净大慈悲覆盖所有众生,降服一切妖魔。
相传六道中的阿修罗道,因嫉妒怨恨天界中的天人,于是聚众攻打天界。天界战事不利,求助于释迦牟尼。佛祖便在头上现身佛母形象,手持大白伞盖,对阿修罗们宣说《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此咒一出,阿修罗们便惊慌逃跑了。
唐卡形象特点
坐姿像:寂静相,一面二臂,面部有三只眼睛,手持一把大白伞盖。
立姿像:忿怒相,粗看起来与千手观音很像,佛母的面部有三只眼睛,左方有一把大白伞盖。
这里暂停一下,把最容易混淆的三种女性主尊放在一起,直观看区别:白度母、大白伞盖佛母、大势至菩萨:
13 绿度母
绿度母,是观世音二十一度母之首,是成就事业的佛母,还对妇女儿童有特殊的护持作用。
唐卡形象特点:
一面双臂,肤色为绿色。
14 财宝天王 和 黄财神
唐卡中财神的形象,常见的是五色财神之首的黄财神,以及财宝天王(四大天王里的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西游记》里面举着伞的那位)。
唐卡形象特点
黄财神:肤色为黄色,左手托一只老鼠,即吐宝鼠,右手持一个球形宝珠。
财宝天王:肤色为黄色,左托一只吐宝鼠,右手擎这一把慧伞,骑一只绿鬃白狮。
15 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可以说是藏传佛教所有宗派共同的始祖。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建桑耶寺,成立僧团,由此“佛、法、僧”三宝俱全,标志佛教在藏地正式建立起来。
莲花生大士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总集化现,替代佛在世间弘法,是密宗最大成就者。我个人觉得,他是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佛“。
唐卡形象特点:
嘴侧有胡须,头戴莲花冠,身着法衣袈裟,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左臂环抱三叉戟。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5-607442的坦诚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