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维也纳的艺术大师克里姆特
镶嵌在维也纳的艺术大师克里姆特
当时的维也纳正流行“新文艺运动”,而克里姆特的作品正顺应这个潮流。他的作品不仅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和艺术手法的象征性。实际上克里姆特运用绘画的形式来清晰地描绘当时欧洲社会的内心世界。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表现女性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推动了艺术的高速发展,“维也纳分离派”诞生了。维也纳分离派旨在反对传统的学院派艺术,主张创新,既强调个性又主张与现实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艺术新样式。维也纳分离派艺术风格注重平面装饰性。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的装饰特点非常明显,装饰画的风格已经成为他的标志。他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运用独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装饰性图案进行创作,体现了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特点。
一、画面的装饰性语言
克里姆特生活在工业发展的新时期,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克里姆特的艺术不仅受到印象主义、新文艺运动和象征主义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东方文化、欧洲中部奥地利、罗马尼亚民间艺术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在1903年克里姆特参观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时期的教堂,教堂里金碧辉煌的镶嵌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克里姆特早期的肖像画都属于传统的学院派风格,自创立维也纳分离派之后,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性极强。评论家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克里姆特的金色时期。
金色时期的克里姆特作品极具装饰性特色,复杂图案、怪异的构图、像马赛克般的堆砌,并且经常运用沥粉、贴金箔、贴羽毛、嵌螺钿等特段友殊技巧描绘出一些理想中的作品,他十分重视线条、色彩、图案在画面中的运用,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些技巧的运用和自己雕金师的父亲关系密切。克里姆特作品中的结构严谨,画面中人物面部、裸露肌肤等地方使用传统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具有立体感,衣服部分则用平面装饰的手法表现。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画面中人物的外形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这种线条在画面中起到分割的作用,使画面更具装饰性。
从克里姆特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东方元素,如漩涡纹和中国画线描。漩涡纹是中国新石器陶器上面的装饰纹样。这种古代的装饰纹样手旁在克里姆特的作品里频繁出现,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如作品《期待》《成就》《史托克乐宫壁画》等,大量使用螺旋纹,这种在远古社会有着特殊意义的符号有秩序的分布,画面增添了形式感。
在1907―1908年间所创作的《吻》是克里姆特金色时期最具装饰握薯槐性代表的作品,这幅作品综合了来自拜占庭、欧洲和日本的元素,尤其受到东方元素的影响。在一片炫目的金色中,一名身材健硕的男性亲吻自己的心爱的女人,画面中两人紧紧依偎,他们的身体被包裹在一个金色不规则的圆形之中。整个画面呈现的是一种暖金色调,人物的面部、裸露的手是传统写实描绘,男女的服饰上的几何造型如一幅镶嵌画。画面中男人的身体用矩形来描绘,衣服上的花纹也是矩形和直线所组成,女人的身体是用圆形和曲线来表达,这些符号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不仅是男与女,也是刚强与柔软的表现。画面中男人在亲吻自己心爱的女人,女人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正在享受爱情带来的奇妙感受,但画面给人的整体感受则是哀伤和忧愁。因为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金色不只是代表富有、绚丽,而是为了给人一种神秘色彩。这是一幅抽象的寓意主题画,不是简单表现画面中两个人的爱慕之情,而是表达人世间存在的共性的爱,异性之间自然产生的爱。在爱情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就像这幅作品一样,画中的男女享受着爱情,但画面带有浓郁的忧伤之情,这幅作品令人深思。
灵活地将线条、色彩、图案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是克里姆特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成就了克里姆特作品的形式感。画面中不同几何纹样的装饰,镶嵌、沥粉所形成的肌理效果营造一种神秘感。例如:作品《处女》,画中一群美丽的少女,面部表情温婉动人,身上着紫色长袍,长袍上不同的螺旋纹、线条、图案,这些纹样被赋予鲜艳的色彩。少女形体交错排列形成椭圆形,与画面装饰性纹样的搭配,独具形式感。这幅作品诠释了少女们的阴柔之美。线条、色彩、图案的巧妙运用不仅使作品内涵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的形式美。
二、绘画的象征意义
当时的维也纳正流行“新文艺运动”,而克里姆特的作品正顺应这个潮流。他的作品不仅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和艺术手法的象征性。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的朋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和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导论》中谈道:“艺术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自由,并且把作品传达给其他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使这些人得到同样的发泄,他那个最个性化的充满愿望的幻想在表达中得到实现,但它们经过了转化,缓和了现实中显得唐突的东西,并遵循美的规律,用快乐这种补偿方式取悦人,这时他们才变成了艺术作品。”克里姆特作品大多采用象征意义的隐喻手法,诠释他自己内心强烈表现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最喜欢表达的是人精神上的痛苦、对性的欲望,生命的存在、成长、死亡这些抽象的人生课题,他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作品《生命与死亡》,这幅作品表现的人生过程的寓意画,画面右侧有美丽的少女、怀抱婴儿的母亲、中年妇女、健硕的男人、生病的老妪,他们紧紧地抱成一团,看上去像强有力的生命体;而画面的右侧是骷髅人,画面中从右面生命体到左面骷髅由绿色过渡到紫黑色,是一种生与死的象征。人生的短暂,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种本质的显现。克里姆特用这种抽象绘画语言带我们走进了他充满哲理的精神世界。
实际上克里姆特运用绘画的形式来清晰地描绘当时欧洲社会的内心世界。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表现女性主题。一生中母亲对克里姆特影响最大,他母亲梦想成为一名歌剧演员,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如愿,导致精神抑郁。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对女人的爱是矛盾的。所以他的各类作品,如宗教画、肖像画、寓意画,都是女性为主角。女性题材代表作品有《女人的三个时期》《水蛇》《希望》《金鱼》《朱迪丝》《敌对的力量》等等。他的这些作品中都是以主体部分略带变形,但仍保持人体的基本结构的平面化女性与自由安排的彩色图案组成。这些画中的女性,都沉浸在妖媚、情色和欲望的恍惚氛围之中,给人一种浓郁的忧伤之情。
三、结语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克里姆特探索装饰性和象征性相结合的表现风格被称为“装饰象征主义”。克里姆特使欧洲传统绘画与东方元素巧妙地结合,在欧洲现代绘画发展史中画上了金色辉煌的一笔。今天,我们凝视克里姆特的作品,感受到与同时代画家迥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他用生命在绘画史上谱写一曲浓郁的伤感之歌。
;
有哪些著名画家画过向日葵
当印象派的画家走到室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更多可以如画的题材。
向日葵从此成为画家的新宠。
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说是最具有特色的,满含着生命的喜悦和激情。
曾经和梵高同住的高更并没有被向日葵打动,但是对挚友的友情,自然也顺带将向日对还田葵花了,因为他曾经画过画向日葵的梵高。后来去了小岛,可能为了怀念梵高,画里也多次出现。
莫奈爱花,精心布置的花园里就有向日葵,而他晚来自年几乎都在他的后花园,所以自然也画过。还是自产自销。
玛丽·卡萨特一位女画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她是唯一一个被法国印象360问答派画家邀请参加作品展的美国人,所以有机会画向日葵。
但是克里姆特大逐艺班家应该比较熟悉,装饰感很强,画得花丛和画布一样。。。。。不怎么好看,和圣诞树有一拼,但也画过。
席勒这个自恋的家伙也带着用向日葵做过自己的道具。。。。。。。陪衬他嶙峋的身材。。。。
右培乙扬析所以多次尝试画向日葵。
凡,代河找地克也曾在自画像中画到向日葵。原因不明。主角表情很暧昧,长得和达利相似。手势好像说自己和那太阳花一样。。。。巴承构仅号滑。。。
还有米勒也画过。不过基本难看到。
国内的中国画以前很少
不过大字报上很多
毕竟是太阳花
齐白石画过。比如《小鸡向日葵 》
徐悲鸿画过向日葵和大公鸡
黄胄也画过《丰收》一画中
当然还有很多人欣赏向湖日葵。
历史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振争突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
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向日葵).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凡高来到阿尔后,异常兴奋,创作真正达到高潮,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他还迷恋上了向日葵-一种表达太阳的另类植物.后来,飞浓因异宗队凡高梦想建立”画家之家”(或说是”艺术家之家”,也有书写成”友人之家”),在法国南模的敌足费贵把相连金部建立一个画家共同创风血满范争体官达增作的”基地”,但响团最应者寥寥.但后来,陷入困境的历张宁降还门初主高更自愿前来与凡高同住,这使凡高非晚还距尼常感激,本性热情的凡高打算画一组向日葵(有书写是一打)来装饰”黄房子”(凡高在阿尔的住处,因被涂成黄色而闻名),尤其是高更将要住的屋子.而当高更到来的时候,也对这些“向日葵”表示了赞扬,有的书写道:”高更曾以赞扬的口吻说:’对,这才是花!'”
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久正向日葵”(不是这幅)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举令放里头编治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有的书上写道:”如果说现在的画价飞涨是由凡石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
后来,”鸢尾花”卖了5300万美元.
“加歇医生像结盐已她风铁攻”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凡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
凡高说
“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
“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高更前几天对我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画,向日葵插在一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
“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评论
“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绘画得淋漓尽致.”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凡高》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
–《世界名画与巨匠-凡高》
“对凡高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别的意义.黄色意味着友谊与希望,画本身象征’感谢’…”
–《西洋美术家画廊2》
观点
这是凡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说它是一组作品.在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中,凡高的向日葵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还向我们展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向日葵”为什么这么有名?就好像”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有名一样.”蒙娜丽莎”的神奇之处在于她的微笑,而我认为”向日葵”的绝妙之处在于凡高为我们描画出了向日葵这样一种颇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饱满与生机(虽然它们被放在瓶中).画家通过描绘向日葵,向我们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也许还有更多…
我每次看这幅向日葵都觉得它是那么的美,可又说不出是什么吸引了我(也许是我不知如何表达),我觉得一幅名画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就在于画中融入了画家的感情.情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他很复杂同时也难以捉摸,但我们却能从画中隐约感觉出一些.如果你去临摹这样一幅画,你只能做到形似,想做到神似恐怕永远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