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與葛飾北齋,星月夜與大浪
想寫的這一切源于一副畫。準确來說,是兩幅畫。 這幅超豪華組合裝由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和梵高的《星月夜》組成。 (原諒我,比起《星空》,還是更喜歡《星月夜》這個更有畫面感的翻譯。)這兩幅家喻戶曉畫作的組合,一幅來自西方,一幅來自東西,一幅是油畫,一幅是浮世繪,這樣一搭,看上去毫無違和感。因此,在遇見它的那個moment,我隻能使用老東家UC浏覽器的震驚體來形容。Emmm,既然如此,要不就聊一下梵高與葛飾北齋吧! #梵高# 在梵高的畫中,即使隻見過他後期的一副畫。都會讓人感覺那是是誇張的表現手法(在當時崇尚寫實的風紀而言),以及難以置信的明豔色彩。過剩的力度,多度的神經質,會讓人感受到畫家是有強勢的一面,大膽的又野蠻的,但又有細膩之處。 但,貼在梵高身上的标簽總是#瘋子##精神病#。事實上,他的确是。至于他爲什麽會變成這樣? 我想,是性格上的極端興奮性,是漂泊,是孤獨,是一次又一次被抛棄,是不被世人理解與認可。他是漂泊的。梵高輾轉多地,畫作始終無人問津,生活拮據,隻能靠弟弟持續接濟過日子,但他去過了藝術大家群聚的大酒館,也見過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正因爲他看見了,才創作出這麽多漂亮的色彩。他将陰郁藏在了心裏,将色彩付諸世人。 所以,他仿佛像一個心靈雞湯博主一樣,和我說:寶寶,不要害怕漂泊。爲了成爲一個有色彩的人。就大佬Dean所言,普通人也可以去接近藝術,去創作藝術。(我也要成爲一個有色彩的人昂。)他是孤獨的。父母始終不能理解他,相互扶持的伴侶無法與他共同走下去,好朋友高更也無法忍受梵高而離他而去,到最後一直支持他的弟弟提奧娶妻生子……他就這樣被父母,被愛情,被友情,被親情“抛棄”(有主動,也有被迫)。與失去左耳相比,最讓難以忍受的怕是那飽滿的精神世界與殘酷的外部世界。于是,麥田裏響起了響聲,驚起烏鴉,也帶走了他。對于藝術家來說,不被理解,不被認可的痛苦,嚴重而言,是緻命的。 所以,創作了三十餘年,始終不被主流接納,在梵高生命的後期,顯得更加神經質。但在瘋人院中,他創作出了許多到經典作品,其中就有《星月夜》。 想象一下,如果梵高可以穿越到現在,看到他的作品被高價拍賣,看到他的作品被大衆喜愛,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這個假想在科學上無法實現,但是藝術可以。 英劇《神秘博士》中,男女主角就把梵高帶到了現代,來到了博物館。當他還在注視着偶像莫奈的畫時,殊不知錯過了有自己名字的展覽導向,這是戲劇性的開始。 然後,鏡頭一轉,捕捉到博物館裏梵高的《自畫像》。下一秒,來到現代的梵高真人出現在鏡頭中,用一個疊化,讓梵高真人恰好與《自畫像》重疊在一起。這一幕,已然讓人動容。梵高一轉身,他看到了,他看到了自己的畫被展覽了,看到了人們都在欣賞他的畫作,有老人,有孩子,有青年,有情侶。 他也聽到了,聽到了館長大人對梵高(正是自己)的高度評價。 這些,都是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沒有聽到過的聲音,因爲他從未被那個時代的人肯定。他的眼裏一陣通紅,淚水似乎要湧出,确又被他狠狠抑制着。《神秘博士》裏的這個設置真的太妙了。簡直戳中了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我們都希望在過去得不到認可的、孤獨的、偉大的藝術家,能夠在現在得到應該有的掌聲和稱贊。這是對他藝術最好的回應和認可。 所以,clubeskimo提出“販賣藝術”這個概念,真的太好了。 藝術不隻是用來欣賞、治愈心靈的,它必須有商業價值,它必須對創作它的藝術家來說有實質上的意義。 不然的話,藝術家靠什麽的維持生活以及藝術創作呢?梵高勉強有弟弟的支持,大多數藝術家又有誰的支持呢?販賣藝術,進而靠藝術掙得錢再來創作藝術,然後再販賣。這真是最理想的一個狀态了。既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又得到物質上的滿足。(我瞎說什麽,反正我又沒錢買TT) #葛飾北齋# 說了這麽久梵高,葛大爺終于要出場了! 葛飾北齋,日本藝術家。千禧年影響全球的100人之一,是櫻花唯一入選的人。他的《神奈川沖浪裏》描繪的是巨浪,還有巨浪裏的小船,以及在遠處巍峨不動的富士山。 有一說船上的是他的兩個女兒。大女兒名叫葛飾應爲,小名“阿榮”,也是一位畫家,放蕩不羁的她陪伴着父親作畫多年,也暗自與父親較量。小女兒“阿猶”,身體虛弱,雙目失明,她最喜歡的是與阿榮一起到橋上聽聲音。 葛飾北齋一直逃避着與小女兒的親情聯系,他不愛她,卻又愛她。他逃避的是終究有一天阿猶會離他而去。 阿猶在世的時候,他沒有去看望過阿猶。直到死去,他都無法去正視阿猶,因爲他認爲是他奪走了阿猶的眼睛,是他沒有給她健全的身體,他内心充滿愧疚與害怕,唯有選擇逃避。用繪畫來逃避。在父親這個角色裏,他是懦弱的,在藝術家這個角色裏,他是偉大的。 有的藝術家是當下偉大,有的則是會産生“蝴蝶效應”的偉大——他的浮世繪對世界藝術的影響相當大。 他被譽爲情色大師,因爲他總是畫春宮圖。那是畫得相當傳神,相當精緻,相當有畫面感啊。Emmm ,櫻花的漫畫、還是其他産業,Emmm,也是受他影響多。在江戶時代,浮世繪作爲一種藝術品,據說就相當于一碗面的價格,這樣子的藝術市場,這樣的藝術氛圍,是當下都沒有的。 莫奈和梵高都是他的忠實粉絲。梵高曾經臨摹過許多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對他色彩的運用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梵高早期的作品是偏暗色系的如《吃土豆的人》,後來他的自畫像、田園畫等的色彩都變得非常明豔。所以,文章開頭的拿一幅畫——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與梵高的《星月夜》相結合,才顯得毫無違和感。葛飾北齋比梵高早幾十年出生,兩位是前後輩的關系。要是将時代架空,兩位能夠相遇的話,那會是怎樣的場景。Emmm,我就想一下。 《霸道愛豆與忠犬迷弟》 梵高這個小迷弟天天給葛大爺打call,這回,終于有機會抱着自己臨摹的畫,屁颠屁颠地拿給愛豆簽名。誰料到葛大爺一口拒絕,還簽什麽名?一手擁梵高入懷,我們幹脆組cp吧! 哎呀,好甜。
梵高的星空作品賞析是什麽?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爲準确,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在繪畫技法上,梵360問答·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點落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同時,他又注重采用誇張和對比的方法,給光影添加動感。前延沉來帝指分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描繪出來的小鎮,與畫面上部委想的落絕防職住準現許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的交叉,柏樹的頂端恰好攔腰穿過旋轉橫飛的星雲,這一切都使畫面産生出一種流動的感覺。離速罪武油研試效主題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着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慢批承任色千磁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着枝葉。傳達出作者内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紮與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