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竹(中国画)郑板桥 创作背景 赏析
丛竹图 郑燮 看图赏析: 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 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宁乱毋整, 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钤“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丛竹,更以心中之竹与手中之竹交相辉映,折射出的是一种自甘淡泊、孤高而不攀附权贵的气节……采纳哦
竹石的诗意
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名句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郑燮不但咏竹诗美。同时,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曲折恶劣的环境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把岩竹拟人化,也是一首咏物诗。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任尔东西南北风。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其实是写人;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开头用“咬定”二字,战胜困难,面对现实,立根原在破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