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作品赏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960-1127)相当流行的题材,其中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他以清明时节作为引子,展开对汴京的精描细绘,是写实风俗画的杰作,受到历代喜爱,因而有许多仿本的出现,悄搏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清院本清野竖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1736年(乾隆元年)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颂运大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古代水纹的历史演变

波光潋滟不是波纹在古代的“叫法”,水波就是水波,“波光潋滟”不过是形容水面荡漾流动、波光鳞鳞的一个形容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同样各一用来形容水面、水波形态的词还有:烟波浩淼、微波荡团用白赶漾、沸沸汤汤、微波粼粼、波澜起伏、波光粼粼、涟漪、碧波荡漾、万顷碧波……等等

1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