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鹦鹉

[作者] 白居易 [朝代慧贺] 唐代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鹦鹉》赏析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七律《鹦鹉》作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鹦鹉的主人深情伶爱它灵巧善言的嘴吧。然而鹦鹉却不领情,它想的是怎样冲出牢笼远走高飞。鹦鹉的心思和主人的怜爱是多么不同啊!似以物喻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鹦鹉》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缓碧芹》等。

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 长恨歌

○ 钱塘扰毕湖春行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观刈麦

○ 忆江南·江南好

○ 白居易更多作品

鹦鹉国画作品

中国画中著名的鹦鹉作品有很多,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鹦鹉图》、清代画家任伯年的《鹦鹉图》、郑板桥的《白鹦鹉》等。这些问甚陆布赶官误告较杨滑作品中,鹦鹉的形态和色彩都表现圆证卫的非常生动,给人以灵动的美感和自然的感觉。

鹦鹉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被称为”禽鸟中的明星”。它的形态生动,色彩鲜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绘画题材。

在国画中,鹦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写意、工笔和花鸟画等。其中,写意画以生动形态、轻松活泼的线条勾勒出鹦鹉的特点,如鹦鹉的羽毛、嘴巴、眼睛等,富有表现力和动感;工笔画则着重于表现鹦鹉的色彩和细节,追求精细和细致,重视鹦鹉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花鸟画则将鹦鹉放在花草中,以自然的环为有境为背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现代国画中,鹦定源映再听香夫军鹉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题材,许多画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赋予了鹦鹉新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为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