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拜占庭艺术各自不同特点和相同点 各自代表作品是什么
原帖:拜占庭艺术 和 哥特艺术都是出于中世纪时期啊。
但是拜占庭艺术是东罗马帝国的艺术,东罗马帝国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而哥特艺术是北滚御欧的野蛮人——哥特人带来的艺术,主要发生地点是法国。两个的代表作品都是教堂。拜占庭式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式的教堂是 巴黎圣母院。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潮。特点是强调 华丽剧场感 和 强烈的肉欲,以及运动感和宗教感。表现内容以宗教故事和宫廷人物为重。代表人物是雕塑家 贝尼尼 的《阿波罗与达芙妮》,画家 鲁本斯 《帕里斯的评判》。
巴洛克艺术与前两者艺术时间相差数百年,如果说共同点的话就是都强调 浪漫的夸张和宗教感吧。
——————————————————————————————
补充内容
巴 洛 克 艺 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这个名称出现于18世纪,是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巴洛克美术产生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整个欧洲,尤其是天主教流行的国家,此后又随着宗教的传播,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我国圆明园里就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第一,是它的华丽性,由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故而力求奢华是它的一蔽备仿大特点,巴洛克的建筑、绘画、雕刻都显得十分壮观、豪华。
第二,是它的浪漫性,巴洛克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美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巴洛克的雕刻和绘画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
第三,是它的激情性,巴洛克美术作品总是充满激情的,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悲伤、欢乐、神秘、恐惧等。巴洛克美术不仅外形令人激动,它的内容也是骚动不安的,这与当时动乱不宁的时局有关。
第四,是它的运动性,即它的外在形式上强调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物都似乎是一瞬间的闪光,它在不断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和旋律。巴洛克美术作品中,常见的是它那强烈的明暗对比,而光线的复杂变化更加强了事物的动感和不稳定性。
第五,是它的空间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基本是上平面的,而巴洛克美术则非常重视表现空间和立体感,建筑和雕塑作品也是这样,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
第六,是它的宗教性,巴洛克艺术与天主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品的题材方面,一般多表现殉教、幻觉、神秘的故事和情节。巴洛克美术并未放弃神话题材,不过从比重上看,宗教题材还是占主要地位。
第七,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美术十分强调综合的特点,而且有多种综合的形式。一种是建筑和雕刻、绘画的结合;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综合,此外巴洛克建筑特别讲究与周围环境的综合。并且巴洛克美术和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文学的题材、戏剧的效果、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些都是贝尼尼等人最热衷追求的东西,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得到反映。
第八,是它有一定的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这也是巴洛克艺术非常主要宏纤的缺陷之一,这种倾向连最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和鲁本斯都不可避免。有些巴洛克艺术家过分超凡脱俗,远离现实生活,不重视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拜 占 庭 艺 术
巴西尔二世皇帝像拜占廷美术的最大特点是其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现在存世的拜占廷美术作品大多是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和绘画手卷,题材包括耶稣、圣母与圣子、天使和天使长、历代圣人、历代皇帝和主教,以及天堂和地狱的题材。马赛克镶嵌画多为装饰性的,平面构图公式化,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主色为金色和蓝色,间以白、紫、蓝、黄、粉红、绿、红、黑等颜色的图案。 拜占廷的圣像大多用木头制成,上面用小块马赛克或颜料拼出图案,加以金银、珐琅、象牙装饰,镶嵌珠宝。拜占廷圣像艺术对后来俄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国家的宗教美术有很大影响,波斯帝国的细密画技术也来自拜占廷马赛克圣像的细密镶嵌技术。 除了宗教主题外,还有一些拜占廷绘画手卷反映了军队、战役、日常生活、动植物和其他题材。 拜占廷的镶宝石珐琅金边玛瑙盘,法国卢浮宫藏品拜占廷文化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其精湛的奢侈品和金银制品工艺。现存于世的拜占廷珍宝(大多是13世纪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劫掠到西欧的文物)反映了拜占廷工艺的高超水平,其中包括镶嵌金丝的丝绸地毯、玛瑙和雪花石膏的黄金圣餐杯;圣餐用的金盘子和餐具;黄金和红蓝宝石封面的福音书;象牙和珐琅做成的镶板及法物箱;金银大烛台;护身符和刻有宗教故事的挂件;丝绸织造的绣金法袍;黄金和马赛克的圣像等。 拜占廷人相信,上天的力量显示在皇帝和教会的金银珠宝上。皇宫和圣索非亚大教堂越是豪华,就越能证明每位基督徒所期盼的来世生活的高贵,因此皇宫和索非亚大教堂成了巨大的珍宝库。1204年,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在圣索非亚大教堂里面发现了1700多座黄金、珍珠、宝石和珐琅做成的小型圣坛,40000多个金银香炉和圣物盒,以及堆积如山的其他财宝。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帕拉多霍祭坛在存世的拜占廷工艺品中,最精致的是现存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帕拉多霍祭坛组雕(PalaD'Oro),由黄金、珐琅、珍珠和宝石制成。976年,威尼斯总督委托拜占廷工匠制作了祭坛的中心嵌板,1105年又订购了更多的珐琅嵌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威尼斯军队将圣索非亚大教堂和许多修道院的圣像劫到威尼斯,添加到祭坛上。 拜占廷的丝绸制品也是帝国最贵重的商品之一。拜占廷帝国最初的蚕种和养蚕技术在查士丁尼大帝时期从中国走私而来,随后在希腊南部建立了国营的养蚕工业。丝绸生产和纺织由政府严格控制,严禁进行价格投机,或将丝绸专用的紫红色染料出口到国外。紫色丝绸服饰和地毯为皇族专用,其他的丝绸织物则用刺绣技术织出精致的图案。查理曼大帝下葬时身穿的寿衣就是用拜占廷丝绸制成的。到14世纪,随着纺织工艺进一步改进,又出现了图案更加复杂的锦缎,上面织满金丝和银线,被做成礼服、圣坛罩布、帷幔、窗帘、壁毯、地毯,并成为拜占廷帝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贡品。
论述欧洲1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来自、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360问答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婷获茶绿坐判动味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额语序院倒升冷获害料承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米开朗琪罗的参测二白战率较力展位染雄强风格和大胆设计,如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的圆顶他的两位助手G.da维尼奥拉和G.dell烟余析a波尔塔在15681584年间完成的罗马耶稣教堂则被公认为是从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以其结构的严密和中心效果的强烈而显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门面后来都成为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纪早期巴洛克建筑的主要代表则是C.马代尔诺建造会均题并盐击需不伟的罗马圣苏珊娜教堂(告1597~1603),虽大体仿效耶稣教堂,比例却更为高峻雄伟,门面的细部安排层层曲突,愈近中央大门愈为明显(例如由扁平的方柱变为半圆柱再变为3/4圆柱)。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马秋据殖心代尔诺还担任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改建和门面建筑设计。这座著名日否条还太燃医木女建筑曾按米开朗琪罗和波的章训尔塔的设计,建成了中央圆顶,但教会出于宗教仪式需要,决定修改原来的中心型的设计,齐精由马代尔诺加长了主厅前半部,使它成为符合教会传统的长方形十字教堂。马代尔诺扩建的内部和门面仍充分吸困径逐干抗环换异落被取了米开朗琪罗巨形柱式的基本图案,保持了整体的雄伟感,门面的安排还采取了侵晚婷观立拉李局类似圣苏珊娜教堂的手法,使这种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于主厅加长,圆顶被置于后部,从门面上已看不到圆顶的雄姿,实为美中不足。
17世纪盛期饭牛纸鲁故给巴洛克建筑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G.L.贝尼尼和F.博罗米尼。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序体伯菜开精建筑,他在1624~1633年间完成的、置于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是一座高达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撑盖顶,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之露施剂绍属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临配表微还室巴连友担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结合巧妙,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续诉油称须乙根唱粒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损月于形的广场和柱廊,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博罗米尼的建筑喜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圣卡洛教堂、圣伊沃教堂等,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在他俩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著名的如彼得罗·达科尔托纳、C.拉伊纳尔迪、小M.伦吉、C.丰塔纳等。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遂使巴洛克风格流行全欧。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著名大师:威尼斯的B.隆盖纳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G.瓜里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圣玛丽亚教堂,后者则为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圣辛多内礼拜堂,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于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富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形成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绘画与雕刻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这类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P.P.鲁本斯,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干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贝尼尼,作品技艺极精,强调激情动感,与巴洛克建筑巧妙结合,其影响不仅主宰意大利雕刻界,也及于西欧各国。法国的巴洛克雕刻大师有P.皮热、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诺。18世纪的德奥则随巴洛克建筑的勃兴而产生了一大批雕刻装饰家,著名的有E.Q.阿萨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