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義的

代表人物

傑克遜·波洛克,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霧首靜生形未直”中,可以領略抽象表現主義的精神。乍一看上去,一團如麻的線條互相交織着撲面而來。近看畫作,是顔料直接滴灑在畫布上。360問答畫面沒有任何可辨識的形象,到處充溢着奔放自由的激情。畫面也沒有空間透本略子軸讀實優白視齊視,但又不是平面的。

表現主義與抽象表現主義有什麽區别?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又稱抽象主義,或抽象派。二戰後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一種繪畫流派。抽象派這個字第一次運用在美國藝術上,是在1946年由藝術評論家羅伯特·寇特茲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現主義槐虧顫"這個詞用以定義一群藝術家所做的大膽揮灑的抽象畫。他們的作品或熱情奔放,或安甯靜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和激起人的情感。
認爲藝術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創作的。從技巧上說,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強調的無意識,自發性,随機創作等概念,在後世被傑克遜·波洛克随意濺滴在地闆上的油彩畫作不斷運用。一般認爲,波洛克是以馬克思·愛倫思特Max Ernst的作品爲學習對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達了藝術的情感強度,還有自我表征等特性。這跟表現主義反具象化美學,和歐洲一些強調抽象圖騰的藝術學校:如包豪斯,未來派,或是立體主義等,都有呼應。抽象派的空改畫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無秩序的,超脫于虛無的特異感覺。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于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爲表明自己繪畫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後德國畫家也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别。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着重表現内心的情感,而忽視鉛敗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爲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的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因此,主題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從這個定義上來說馬蒂斯·格呂内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于20世紀的作品。

16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