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时期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特色有哪些
龙门的北魏石窟,有宾阳洞、莲花洞、古阳洞等八个较大的窟和另外四个小窟。
宾阳洞,一般是指宾阳三洞的中间一洞,它与左右两洞成为一组,即公元六世纪初北魏帝室修筑而未全部完成者。宾阳洞左右两洞除窟顶的莲花及飞笑兄天外,主要的佛像大概都是隋唐之际雕成的。宾阳中洞全部为北魏时完成,从其规模,而且以其布局的完整性来看,为北魏石窟的重要代表作。
宾阳中洞洞口作尖拱形。洞口两侧石壁上雕出怒目蹙眉象征其孔武有力的力士,右手五指张开置于胸前,极有神气。
洞窟平面为深一米,面宽一米。正面有一方坛,坛上为本尊坐像,左右为二罗汉,二菩萨,共五尊构成一组。坐佛前有两头石狮分列左右侧。左右两壁皆一立佛,二菩萨胁侍,佛及菩萨身后及头后,如一般惯例都有雕饰华丽的背光和项光。藻井为椭圆穹形,与四壁相接,无明显的界限,中央为一两重瓣的大莲花,其四周有十个奏乐的飞天,裳带飘扬。洞窟前壁左右为浮雕,浮雕分上下四层:维摩文殊、须达那太子本生及萨埵那太子本生、帝后供养图、十神王。洞窟地面模仿地毯,雕出走道及莲花装饰图案。
这一洞窟的布置是以本尊为中心,其他各种形象及装饰都是紧凑的互相联系,产生照应及陪衬作用,而在设计意匠中,又充分利用主从,加强与减弱的手法,以突出集中到本尊身上的宗教主题。这一洞窟的完整的布局,代表着北魏末期佛教庙堂的流行样式。这一完整布局的出现也说明佛教艺术的成熟。
宾阳洞的佛像和菩萨像,是云冈第六窟冕服式佛像的继续。服饰及面型都很类似。但面型稍长,脸的下半部加大,鼻梢宽。头与身的比例,约为一比四或五,所以产生格外厚重的感觉,而成为一具有自己特色的型式。
宾阳中洞前壁的浮雕,是了解当时绘画艺术水平的重要参考品,可以了解绘画艺术的构图和线条的表现力,以及装饰性的设计。帝后供养人的浮雕在前一节已经谈到。维摩文殊,作为南北朝流行的艺术题材,龙门石刻和云冈石刻一样,时常在一些佛龛的上部或有空隙处加以表现,而宾阳洞的浮雕幅面较大也最完整。维摩洁的形象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依据描绘的。须达那本生及萨埵那本生,在敦煌壁画中很多,在内地却不是十分流行的。宾阳洞的浮雕是用独幅的画面加以表现的,不是敦煌壁画的连续性的形式。
莲花洞宽六一五米,进深九·六米,高六·一米,是狭长而深的洞窟。中央为五·三米高的立佛,其旁有二菩萨胁侍,佛与菩萨之间,后壁上左右各有一罗汉浮雕。窟顶中央为一美丽的大莲花图案,花瓣微凹,极富于真实感,而又有装饰性,充分发挥了雕刻的特长。洞口拱门上,浮雕熊熊的火焰纹,非常生动,是北魏装饰纹样中发展了汉代的飘动的云气的处理方法,而获得成功的代表作。莲花洞内壁上有很多小佛龛,都是当时人陆续雕核明造的。纪年最早的为正光二年(公元五二二年),可想莲花洞最初修建可能是在神龟正光之间(公元五一八一五二五年)。
古阳洞四壁布满佛龛,充分代表了北魏末期贵族社会中崇尚佛教的风气。如前所述,自丘穆陵亮夫人开始凿造一龛以后,比丘慧成发动之下修成了全洞,并为自己死去的父亲修建一龛。于是,古阳洞就成为北魏高级贵族们发愿造像最集中的一个洞窟。他们在所修造佛龛旁,凿刻上“造像铭”,记录了自己的姓名、年月,及造像的动机。这些凿刻的字迹,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的最好的标本。过去曾被收集,编成“龙门二十品”之类的学习书法的范本。从造像铭中可见,在古阳洞发愿造像的北魏高级贵族,有北海王元祥(孝文帝的兄弟)及其母高氏,齐郡王元佑(文成帝的孙子,孝文帝的堂兄),广川王元略的妃子高氏(孝文帝的从叔母),安定王元燮(他的父亲元休是太武帝的孙子,是孝文帝的亲信),以及元洪略、杨大眼等人。也有很多佛龛是一般的贵族官吏等发愿修建的。
古阳洞的窟形类似莲花洞,而较深,较高。进深碰氏袭一三·五米,宽六·九米,高约一一·一米。本尊已被后世修改,成为道教的形象,所以古阳洞也称为“老君洞”。胁侍菩萨立像,有优美的姿态,从侧面看,上半身微向后仰,两足力量不平衡,已超出了呆板直立的阶段。古阳洞壁面满布大小不等的各种样式的佛龛。左右两壁各有大型龛排成较整齐的三排,每排四个(右壁最下一排因未完工,所以只有两个龛)。每一龛中,有一释迦佛坐像,或一弥勒交脚坐像,或多宝释迦二沸并坐像。佛龛的上部的横额,样式有数种不同的变化,而且和佛像背后的背光及项光一样,富于装饰性。在各大龛之间空隙处,有后来加雕的许多小龛。这些大小龛中的佛像,特别是各大龛的佛除,都是有时代的代表性,是标准的北魏晚年流行的瘦削形的秀骨清像,台座上垂落的裙据衣褶却繁复而富有韵律感。
龙门的北魏石窟,此外还有:魏字洞、药方洞、火烧洞及石窟寺洞等。其中以石窟寺洞最近清理出来的供养人行列浮雕,以其构图的优美,最值得注意。
龙门北魏石窟是公元五○○一五四○年间雕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这些造像具有自己的地方性,也表现出一般的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如宾阳洞的佛像和菩萨像的厚重,古阳洞的菩萨立像的优美,壁龛中佛像的清秀,宾阳洞供养人行列浮雕的构图的紧凑,莲花洞的拱门火焰和窟顶的莲花,以及古阳洞的各种龛楣装饰,也表现出建筑与雕塑表达统一的主题的设计意图(如宾阳洞),以及帝室、贵族们造像的狂热(如古阳洞)。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分别位于()。
C
解析染宪序:
本题考查的是佛教。敦煌石窟位于甘肃敦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植操县境内。ABD三项顺序和地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