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直观
象征主义绘画发于法国,被认为是象征主义主要代表的画家有夏凡纳、莫罗和雷来自东。象征主义绘画活跃于1885年至1900年之间,与19世纪80年代中叶法国文学,特别是诗坛的象征主义运动有密切关系。
在欧洲绘画史上,19世纪下半叶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诗歌向着绘画靠拢,绘画向着诗歌临飞跃。象征主义就是这一特色的代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卡恩在1886年的一篇文章中深刻地阐述了它的特性:“我们艺术的根本目的360问答是使主观事物客观见执世航热显化(理念的外化),而不是使客观事物主观化(通过有个性的眼睛看到的自然)。”通常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19世纪下半期艺术的主流是印象主义绘画,把印象主义画家视为现代主义的先驱。虽然印象主义绘画与象征主义绘画差世聚不多同时出现,但前者是“模仿自然”的绘画传统的最后阶段,而后者的色乐需基菜回前色限谓哥主要特征则表明它负固消故增点样王住致具属于印象主义之后的发展,季宁白假千还得销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过发逐若搞展余减苏听渡的起点。
象征主义对绘画的影响,无论在持续游东除足绝好兰欢得社止时间的长度和波及地域的广度上,都超过了印象督还杂七主义。象征主义的革命意义在于它产生了一种新的更接近现代的艺术哲学。评论家奥里埃在一篇敌价判扬什首苗白委掌报评论高更的文章中概括了象征主义的艺术哲学。他指出,艺术作品“第一,是观念形态的,因为它唯一的理想是理念的表现;第二,是象征主义的,因为它用各种形式表达这种理念;第依处黄草助三,是综合主义的,因为命持绍顶虽信社影均波践它用一种普遍理解的方法表现这些形式和符号;第四,是主观的,因为客体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客体,而是被认为是主体所领悟的思想的符号;第五,因而是装饰性的值文,因为严格地说,正如埃及人,或许更如希腊人和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所理解的那样,装饰画只不过同时是一种主观的、综合的、象征的和观念形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已。”由此亦可见出,综合主义与象征主义是相互渗透的。
19世纪未试项满密没封来某李孔,英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运动难配刻衡够那部去菜也对象征主义绘画专敌失且和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运动的学说是,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也就是说,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的审美不涉及功利的学说。80年代后期,英国的唯美主义进入了最旺盛时期,其标志为王尔德的颓废主义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1891)和剧本《莎乐美》(1893)的出现,以及画家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1872–1898)为《莎乐美》作的插图的发表。唯美主义运动中最突出的美术家除了比尔兹利外,还有乔治·瓦茨(GeorgeWatts,1817–1904)和伯恩–琼斯(Bume-Jones,1833–98)。法国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deToulouse-Lautrec,1864–1901)也明显地受到英国唯美主义的影响。
法国和英国的象征主义美术成就最突出,但在欧洲其它各国也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团体和杰出的画家,他们对象征主义绘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比利时的二十大团,巴黎的玫瑰十字,德奥的分离派等等。杰出的画家有比利时的费尔南·赫诺普夫(FernandKhnopff,1858–1921),詹姆斯·思索尔(JamesEnsor,1860–1949),挪威的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荷兰的扬·托岁普(JanToorop,1858–1928),德语国家的阿诺尔德·勃克林(ArnoldBocMin,1827–1901)、古斯塔去·克利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种忧郁、颓废、苦闷、孤独、彷徨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世纪末情调。概而言之,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那种理想的彼岸世界。对象征主义来说,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把他引向虚无飘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义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定性,是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含义的朦陇晦涩。
有一个俄国的画家叫雷东,求他的简介
雷东于1840年4月20日生于法国南部的波尔多,因为体质孱弱,出生两天后便交给波尔多郊外的保姆抚养。少年时代性格孤癖,喜欢独自其想。1870年普法战争中,雷东从军作战,但不久即野睁病例,病中受科罗的影响,开始作风景画
中文名:雷东
出生地:法国南部的波尔多
出生日期:1840年4月20日
职业:画家
分享
奥蒂诺·雷东
象征主义大师奥蒂诺·雷东(Odilon Redon,1840–1916)
,
他与摩劳同为法国19世纪末象征主义画派的主要画家。
雷东于1840年4月20日生于法国南部的波尔多,因为体质孱弱,出生两天后便交给波尔多郊外的保姆抚养。少年时代性格孤癖,喜欢独自其想。1870年普法战争中,雷东从军作战,但不久即病例,病中受科罗的影响,开始作风景画,并向版画家布雷斯丹和折衷主义画家热罗姆学习绘画。直到1879年他39岁的时候,才开始决心从事绘画;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来自象征主义文学家和诗人马拉美等人的作品。他认为绘画主要是想象的结果,而不是靠视觉印象的再现。因此,他反对印象主义的色光追求,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鬼怪幽灵和幻觉形象。雷东的创作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79年至1889年,主要从事石版画创作。主要作品有《在梦中》 (1879)、 《埃雷东:本》 (1882)、 《起源》(1883)、《戈雅颂》 (1885)、 《夜》 (1886)、 《圣安东尼的诱惑》、 (1888)等石版画组画。在这些作品中,雷东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离奇的、梦幻的形象,例如在卵中孵化出来的诗人,夜空中同月亮在一起的眼睛、吞噬生灵的怪蛇、展开双翼的马。…·等等。评论家把这些作品称为是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的先驱。因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均为黑色石版画,所以被称为"黑色时期"。
雷东创作的第二阶段是从1890年开始直至去世。大约在创作版画组画《圣安东尼的诱惑》第二集时,他开始画油画和粉笔画作品,内容多为盛开的花朵和简炼的佛陀头像,那纯令鲜艳的色彩同他的版画相比判若两个世界。尤其是粉笔画,是雷东艺术的一大特色。
粉笔画(英语Pastel)是从古代文艺复兴大师们使用红垩笔、白垩笔作画的方法发展而来的。在18世纪开始有多种色彩的粉质画笔,19世纪后期这种材料已普遍流行,印象派画家雷东、劳特累克等人均擅长此法。它是在各种色泽的、表面肌理有绒质效果的特制画纸上
用粉质的多种色彩的粉笔作画,由于质地效果很美丽,使画面产生天鹅绒一般柔和的效果。同时,它不必再携带画笔,调色板和水(或油)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因此特别适合于现场写生和速写,很受19世纪末画家的欢迎。
雷东的许多重要作品均以粉笔画完成。例如《向达·芬奇致敬》、 《显灵》 (1905)、 《潘多拉》 (1910)等。
后期雷东的艺术中,十分喜欢描绘花卉题材。这反映了他把自己的心灵深深地陶醉与沉浸在自然和宁静之中。这一幅《瓶花》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此画作于雷东逝世前两年,白色的花瓶上,插着一束品种杂杏、色彩鲜明的野花,画家排除了光照的作用,把鲜艳的各色花朵,以强烈的固有色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在讲求光线和补色作用的写生画来说,是非困仿常新颖的创造。
雷东之所以画花,是他从花看到人,他说"花朵和人的颂尺岁面孔一样,=朵就是一个谜","它是灵魂的反射。"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雷东的这种追求。各色各样的花朵,在画面上被处理得如此和谐、协调,似乎组成一曲交响乐的各个声部、各种乐器发出的谐和柔美的曲调一样,因此,也有人把雷东称做"神秘的色彩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