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内·馬格利特的簡介
勒内·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
比利時畫家,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要成員之一。
1898年生于萊錫内,性格内向,他14歲時,母親自殺,這件事給當時馬格裏特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創傷。18歲時,馬格裏特進入了布魯塞爾藝術學院,時斷時續的學習了幾年。在他成長過程中,詩人布爾喬亞以及馬宋對他起了很大的影響。
1922年,馬格裏特看到了契裏柯的複制作品《愛之歌》,馬格裏特從此确定了自己的風格。1925年,馬格裏特進入了超現實主義時期,他做于這一年的《兩姐妹》,實際上是一個女孩白天和夜晚的雙重形象。1926年他創作的《受威脅的兇手》,則是比較典型的,以日常生活爲基礎,然而是十分恐怖的、色情的馬格裏特慣用的題材。
1927年8月,馬格裏特遷居法國郊區,與勃勒東、艾呂雅又密切交往。此後的3年,是馬格裏特創作上的豐收時期,他的傑出的作品都作于這一階段。
由于對巴黎争論和癫狂氣氛的厭倦,馬格裏特于1930年回到布魯塞爾,與巴黎這個世界藝術中心遠離,他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現代藝術回顧展上,馬格裏特再次被人們所認識。
馬格裏特一生的風格變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響,而專注于創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滿特殊構想的形象。他的繪畫作品仿佛謎語一般讓人猜想,作品裏浮現一種死寂的安靜,表達的觀點含括了從政治到哲學的理性世界,對于其他大師們常用的有關男女則塌情愛的題材,馬格裏特極少涉及。
勃勒東稱馬格裏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現實主義”。馬格裏特的創作對西方現代繪畫,特别是對達利、馬宋及年輕一代的波普藝術家有較大的影響。
馬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法國。後多次參加在歐美舉行的重要畫展,逐漸成爲國際知名畫家。1960年在美國舉辦第一次個人回顧展。其國際聲譽尤以196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回顧展達到高潮。
馬格利特的繪畫風格基本保持了被稱之爲精密、神秘的現實主義,或魔幻現實主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真實地表現日常場景,不作變形歪曲,但事件與細節的意外組合,産生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來一瞬間,在不清醒狀态下所産生的錯幻視覺,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獨具一格的畫風。
***********************************
勒内·馬格裏特 生平
1 8 9 8 年 — 勒内·佛朗索瓦·馬格裏特于1898年11月21日出生于比利時萊納。其父裏奧波爾德(Léopold)是裁縫師,其母阿德琳娜(Adeline Bertinchamp)是一名闆樣師。
1 9 0 0 年 — 馬格裏特全家遷移至比利時的Gilly。同年6月29日馬格裏特的弟弟雷蒙(Raymond)出生。第二個弟弟于1902年10月24日出生。
1 9 0 2 年 — 1902-1910年期間馬格裏特全家喬遷至夏特萊(Châtelet)和夏勒華(Charleroi)。
1 9 1 0 年 — 勒内·馬格裏特第一次接觸繪畫教育——參加了夏特萊的兒童繪畫班。
1 9 1 2 年 — 馬格裏特14歲時母親自殺,享年42歲,自殺原因一直不詳。
1 9 1 3 年 — 回到夏勒華,馬格裏特進入中學。在夏勒華,馬格裏特幾兄弟一直由他們的祖母以及一個兆高傭人照料。在這一年馬格裏特邂逅了後來成爲他妻子的喬歐捷特·貝爾傑(Georgette Berger),孫猜圓她出生于1901年2月22日。
1 9 1 6 年 — 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二年。在那兒拜師于象征派畫家凡·達姆(Va Damme)、吉貝特(Ghisbert)、康巴斯(Combaz)以及蒙塔爾德(Montald)。
— 馬格裏特認識了大畫家維克多·塞佛朗克斯(Victor Sevfanckx)。
1 9 1 8 年 — 馬格裏特全家移居至布魯塞爾。
1 9 1 9 年 — 21歲的馬格裏特認識了一些藝術界的先鋒派人物: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Pierre Bourgeois)、其兄維克多·布爾熱瓦(Victor Bourgeois)和抽象派畫家皮埃爾路易·弗羅蓋(Pierre-Louis Flouquet)。馬格裏特和他們一起出版了幾期期刊《操縱》,爲未來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1 9 2 0 年 — 馬格裏特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關于荷蘭一個團體《De Stijl》和他本人純粹主義派思想德演講會。其未婚妻喬歐捷特當時在布魯塞爾一個藝術社團工作。
1 9 2 1 年 — 馬格裏特在安特衛普服兵役,并完成三幅其指揮官的肖像畫。
1 9 2 2 年 — 勒内·馬格裏特與喬歐捷特·貝傑特于該年6月完婚。在畫家塞佛朗克斯推薦下,馬格裏特在布魯塞爾郊區一家印刷廠當美工設計師,并與塞佛朗克斯一起撰寫了《純藝術·保衛審美觀》。
— 爲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的詩集設計了封面,該封面的設計融合了俄爾浦斯派及立體主義派的風格。
1 9 2 3 年 — 馬格裏特離開印刷廠,開始集中精力爲展覽以及廣告宣傳進行創作設計。
1 9 2 4 年 — 第一次賣出了自己的作品:爲歌唱家Evelyne Brelia畫的肖像畫。同年,達達派重要刊物《391》第19期刊登勒馬格裏特的一些藝術言論。 結識了卡米爾·戈曼(Camille Goemans)和馬賽爾·勒孔特(Marcel Lecomte)。
1 9 2 5 年 — 與梅森(Mesens)一起出版了僅一期的達達派雜志《食筐》。
— 馬格裏特開始欣賞契裏科(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愛之歌》。
— 爲馬賽爾·勒孔特德散文集《Application》作了兩幅插圖。
— 爲梅森的音樂集設計了封面。
— 結識了保羅·羅傑(Paul Nouge)和音樂家安德烈·蘇裏斯(Andre Souris)。
1 9 2 6 年– 成功的完成了其第一部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丢失的騎師》(Le jockey perdu)。
— 放棄了一份廣告設計合同,進入了布魯塞爾的《精品》(《Sélection》)畫廊。
— 與比利時其他幾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一起發表了兩篇抨擊文章《某些卑鄙的行徑》和《埃菲爾鐵塔的新郎們》(Quelques turpitudes、Les mariés de Tour Eiffel)。
1 9 2 7 年 — 8月馬格裏特攜其妻離開布魯塞爾來到巴黎近郊居住,在那兒他們生活了三年。
— 在巴黎開了一家畫廊。
— 馬格裏特融入法國超現實主義團體,并和許多畫家結下勒友誼,如布雷東、達利、阿爾普、艾呂亞、米勒等。
— 凡埃克(Van hecke)發表一篇關于馬格裏特的文章《馬格裏特:抽象思維的畫家》,刊登于1927年3月期的《精品》雜志上。
— 結識了路易·斯居耐特(Louis Scutenaire),并和他結下深厚友誼。
1 9 2 8 年– 馬格裏特的父親去世,享年58歲。
— 幫助保羅·羅傑的雜志《距離》(Distances)配圖。(共3期)。
— 法國Grenoble市的藝術博物館購買了馬格裏特的作品:《影子的殘骸》。
1 9 2 9 年 — 與保羅·艾呂亞(Paul Eluard)和嘉拉·艾呂亞(Gala Eluard)逗留于達利家中,後來嘉拉·艾呂亞成爲嘉拉·達利。
— 在雜志《超現實主義革命》最後一期(12月15日)封面上刊登了有名的合成攝影作品《隐藏的女人》(La Femme cachée),又名《我看不見這個女人》(Je ne vois pas la femme),作品的内容是一個女人緊閉雙眼,被巴黎超現實主義團體成員的肖像攝影所包圍。這期雜志同時也發表了馬格裏特的文章《文字與圖象》。
— 年底,馬格裏特關閉了《半人半馬》畫廊,他從1926年就開始了這裏的工作。
1 9 3 0 年 — 由于巴黎藝術圈的冷淡态度,馬格裏特于年中回到布魯塞爾定居。
— 由于沒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馬格裏特賣掉了其圖書室。
— 重新開始了廣告設計工作,同時創立了“多戈”工作室(Studio Dongo)。
— 布魯塞爾家中,馬格裏特隻能将飯廳做畫室,其兄保羅幫他處理财政方面事務。
1 9 3 2 年 — 第一次加入了比利時共産黨組織,後由于意見分歧而幾次退出。
— 馬格裏特化名弗洛朗·貝爾傑(Florent Berger)爲左派撰寫了一些文章。
— 結識了保羅·克林勒(Paul Colinet)。
1 9 3 4 年 —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國際簡報》8月份第3期封面采用了馬格裏特一幅水粉作品。
1 9 3 5 年– 保羅·艾呂亞在《藝術手冊》第5、6期上發表了一首詩《勒内·馬格裏特》。
— 布雷東在巴黎出版了《超現實主義是什麽》一書,封面采用的是馬格裏特的作品《蹂躏》(Le Viol)。
1 9 3 6 年 — 馬格裏特重新加入比利時共産黨組織。
— 爲某些通俗音樂集子設計封面。
1 9 3 7 年 — 馬格裏特來到倫敦銀行家愛德華·詹姆斯家中,爲他畫了三幅巨幅肖像。
— 在倫敦參加梅森主辦的研讨會,同時舉辦了《年輕的比利時藝術家》的展覽。
— 爲雜志《Minotaure》第十期設計封面。
— 結識了馬賽爾·馬裏安(Marcel Mariën)。
1 9 3 8 年 — 參加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博物館舉辦的《生命之線》講座會。
1 9 3 9 年 — 爲路易·斯居耐特的詩集《敲碎鏡子》(Frappez au miroir)設計封面、插圖。
1 9 4 0 年 — 離開比利時,在路易·斯居耐特和伊雷娜·漢莫爾(Irene hamoir)陪伴下來到法國卡爾卡索内(Carcasonne)生活。
— 在那畫了多幅肖像,并和喬·布斯凱、拉夫爾·于巴克和保羅·艾呂亞重逢。
— 在所謂的“雷諾”時期,馬格裏特開始了《前奏曲》(Preludes)的創作。
— 馬格裏特積極參加了于巴克主編的《集體創作》,并出版了第一期。
1 9 4 1 年 — 保羅·艾呂亞出版了其詩集《美德與睡眠》,馬格裏特負責了其中插圖工作。
1 9 4 3 年 — 馬格裏特在“雷諾”時期的第一幅作品完成。“雷諾”時期一直持續到1944年。
— 馬裏安出版關于馬格裏特的專題著作,并介紹了雷諾時期馬格裏特23幅作品。
1 9 4 5 年 — 最後一次加入比利時共産黨組織。
— 布雷東的著書《超現實主義和繪畫》(Le Surrealism et la pictuere)重新再版,封面啓用了馬格裏特的作品《紅色模型》(Le modele rouge) 。
1 9 4 6 年 — 第一部表現超現實主義蓬勃發展的書籍問世,書名《繼續探索》(L'experience Continue),由布斯凱、馬裏安、米歇爾、羅傑、斯居耐特和馬格裏特共同簽名。
— 由于《繼續探索》的出版,引起了巴黎超現實主義團體和布雷東的不滿,使馬格裏特和他的那些朋友們之間産生了距離。
— 馬格裏特和馬裏安匿名出版了《粗俗傳單》(Tracts Scatologique)。
— 馬裏安負責主編的一期紐約雜志《觀察》介紹了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馬格裏特的畫做爲封面。
1 9 4 7 年 — 馬格裏特最後并永久的退出了比利時共産黨組織。
1 9 4 8 年 — 戈梅·科艾雅(Gomeg Correa)在智利聖地亞哥出版了艾呂亞的新詩《緻馬格裏特》(A Rene Magritte),以十三幅馬格裏特的作品做爲插圖。
1 9 5 1 年 — 馬格裏特首次創作壁畫:布魯塞爾皇家劇院的穹頂。
1 9 5 2 年 — 馬格裏特的第一張明信片作品《大自然的明信片》完成,這套以明信片形式出現的作品共有十張,作品從1952年到1956年四月期間完成。
1 9 5 3 年 — 該年七月,馬格裏特的第二幅壁畫《奇妙的領域》揭幕,這次是爲一個叫Knokke-Le Zoute的市鎮的遊樂場設計的。
1 9 5 5 年 — 結識了莫裏斯·拉賓,此人爲馬格裏特的書信出版做了簡明注釋。
1 9 5 6 年 — 馬格裏特和亞曆山大·伊歐拉斯(Alexandre Iolas)簽訂了一項專有出版權合同,肖像畫不包括在内,以後幾乎所有馬格裏特私人畫展都是由此人主辦的。
— 馬格裏特拍攝了一系列短片,有些短片的劇情是由馬格裏特和他朋友創作的。
— 馬格裏特在布魯塞爾取得了Guggenheim大獎。
1 9 5 7 年 — 馬格裏特的第三幅壁畫《無知的仙女》(La fée ignorants)完成,是爲夏勒華藝術宮殿創作的。
— 結識法學家哈裏·托茨内爾(Harry Torczyner),後來此人成爲馬格裏特法律顧問。
— 幾次搬遷後,馬格裏特定居在布魯塞爾的斯哈爾貝克(Schaerbeek),直到去世。
1 9 5 8 年 — 結識了《修辭學》的出版商安德烈·波斯曼(Andre Bosmans),并和他互通了大量信件,還合作了一期雜志。
1 9 5 9 年 — 在畫家本人的住處,呂克·德·歐斯(Lud de Heusch)開始拍攝電影《勒内·馬格裏特,即現實之課》(Rene Magritte ou la leson de choses),第二年放映。
— 爲梅森的《1923—1958詩集》配圖。
1 9 6 0 年 — 拜訪安德烈·布雷東。
— 蘇絲·加裏布克(Suzi Gablik)在馬格裏特住處搜集素材,準備爲其著書。
1 9 6 1 年 — 第四幅壁畫《神秘的路障》完成,布魯塞爾議會大廈。
1 9 6 3 年 — 馬格裏特計劃修建新的住所,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實現。
1 9 6 5 年 — 馬格裏特健康出現問題,并做了專科檢查。
— 12月馬格裏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去美國,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回顧展。
1 9 6 6 年 — 在斯居耐特和伊雷娜·哈莫爾陪同下逗留于康城、米蘭等地,最後到以色列。
1 9 6 7 年 — 在意大利維羅納(Verone)爲他的八個銅塑作品上臘,可是他最終卻未能親眼看到它們的完成。
1 9 6 7 年 — 1967年8月15日,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