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對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曆史文化背景及音樂特點的獨立見解,要具有自己的思想與觀點。
摘要:“巴洛克”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風格”。1600到1750年這150年間就叫做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出産的音樂作品就稱爲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與其他藝術交相輝映,呈現出比往昔更加繁榮的藝術景象。本文通過論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曆史文化背景及音樂特點,讓大家了解更多有關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的知識。
關鍵詞:巴洛克時期;音樂背景;特點
巴洛克時期音樂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也譯爲“巴羅克”,這一詞産生于文藝複興時期,并源語葡萄牙語,原意指體大且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意大利語中有沖動、任性、誇張、幻想之意。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它的節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複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巴洛克音樂是後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聲樂方面,巴洛克音樂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當時的宗教音樂在西方音樂的發展占很大的分量。那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樂方面的發展,弦樂的音色更能體現出巴洛克的特色,也比較适合吉他翻彈!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三個階段
巴洛克風格的産生經曆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随着文藝複興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藝術和音樂比納入具有新的教會精神的文化氛圍中。在古典主義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諧被打亂之後,綜合、調和以及刻意的修飾成爲新一代風格教會爲自己的世界從建築形式上提供了富麗堂皇、瑰麗精緻的形式,同時也給音樂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巴洛克時期音樂課分爲三個階段,即早期階段——1600-1640是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期;中期階段——1640-1690是巴洛克風格的定型期和晚期階——1690-1750是巴羅的風格的盛期,也是完善期。
巴洛克時期音樂興起的原因
17世紀歐洲已跨入近代的曆史,幾個世紀的商業革命已摧毀了停滞的中世紀行會經濟。國家規模擴展,國王權力的增大,歐洲政治專制主義時代正向着鼎盛發展。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運動,使歐洲的教會處于分裂的複雜對立狀态,導緻了宗教派别間及專制君主間的大規模戰争。16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潮導緻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這一種新風格的産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特别是實驗科學的進步,推動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發展;而宗教的興盛,新教和天主教的鬥争都在利用這種新風格爲其服務。
(3)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蒂和亨德爾。巴赫是音樂之父,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之高。維瓦爾蒂憑着他的《四季》一舉成名天下知。亨德爾是旋律大師,他的作品有一種優雅!他們所留下來的東西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大筆财富!
巴赫作品——《馬太受難曲》,創作于1724至1727年間,取材于《聖經》中隊耶稣受難過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結構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門徒出賣和最終被捕的過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述了耶稣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
維瓦爾蒂的《四季》屬于标題音樂,從形式上看,自然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四季》的标題分别爲:《春》E大調、《夏》g小調、《秋》F大調、《冬》f小調。這四部作品畫意盎然,激發出人們對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濃厚興趣。
亨德爾代表作——《水上音樂》,又稱《水樂》、《船樂》。亨德爾作于1717年,是行汪一部管弦檔消仔樂組曲。傳說是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爲新即位的英皇喬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樂”的美名。全部組曲由二十首小曲組成,開始是一首法國式的前奏曲,其後是布萊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種形式的舞曲,同時也有緩慢樂章。樂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橫笛、法蘭西橫笛、雙簧管、圓号、小号等。
巴洛克時期音樂特點
巴洛克時期,綜合、調和以及刻意的修飾、精美成爲新一代的藝術風格特征。雖然藝術中文藝複興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樂主要成爲新的教會精神和宮廷貴橋孝族時尚生活的表達方式。在不同作品的表現中,風格又是多樣而綜合的。17世紀中期在音樂風格方面采用的普遍分類,是教堂風格(如聲樂複調)、室内樂風格(如管風琴、古鋼琴等器樂體裁)、戲劇風格(如歌劇創作)這三類風格分類,其音樂特點共有以下六點:
兩種作曲常規。
蒙特威爾第提出“兩種常規”思想。即“古代風格”爲第一常規,他自己的新手法爲第二常規。這種思想像根源于柏拉圖,強調音樂要爲歌詞服務。在第二種常規中,歌詞支配音樂以擴展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能夠更加好地表現歌詞的内容、強調感情的表達,對那些舊有的規則和限制進行大膽的突破。例如采用無準備的不協和的音或非正規的解決等。
調性和聲與對位
巴洛克時期在對位上的變化是縱向思維引領橫向思維。在調性和聲體系中,和弦的關系是建立在對一個調性中心的趨向性上的。主和弦的根音決定了該調性的名稱。體系内的每個和弦都是獨立的實體,但是,它們之間卻有着一定的功能關系,特别是和主和弦之間。所有的和弦完全圍繞着主和弦,以及支持主和弦的另外兩個重要的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組織起來,它們之間的功能關系得到強調,即使離調或轉調也不能動搖主調的地位。同時,複調對位在巴洛克時期并沒有完全消失,不少作家仍在沿用第一常規的手法創作無伴奏合唱和宗教作品,但是随着通奏低音的運用,這些對位手法逐漸被納入了功能和聲進行的框架之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對位。
(3)情感類型化。
巴洛克的音樂家用音樂體現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或精神狀态,如憤怒、激動、宏偉、秀安、憂傷等。但是這并不是表達音樂家個人感情的,而是表現類型化的感情。爲了這些情感的交流,逐漸出現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手法,當時的人們逐漸認爲各種音樂因素如音程、調式、調性節奏型等,都具有一種情感性。
(4)節奏與記譜。
音樂史上,通常節奏變化會導緻記譜變化。典型的巴洛克節奏一般分爲兩類:一種是非常規整的;另一類是非常自由的。巴洛克時期出現了小節線并被系統的使用于有規律的節拍之中。作曲家在作品的開頭标記一個譜号成爲一種習慣性的做法。
(5)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是一種不同于文藝複興時期的複調織體的主調和聲織體。它起源于16世紀末教堂管風琴音樂中應用的“管風琴低音”聲部,至少需要兩種樂器——演奏和弦的基本樂器以及演奏低音部的低音樂器來實現。通奏低音的運用貫穿于整個巴洛克時期,成爲巴洛克音樂的一個最重要的技術特征。
(6)聲樂與器樂與樂器制造。
巴洛克時期器樂與聲樂的發展是并行的。聲樂是指單聲歌曲這種新風格的出現,歌劇,清唱劇,康塔塔誕生。器樂是指純器樂的體裁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樂器制作方面,小提琴家族在這個時期形成,鋼琴在這個時期出現。此外,各種管樂器的制造也有了新的發展。這些發展使得巴洛克時期出現了典型的巴洛克室内樂和樂隊組合,造就了很多巴洛克時期名聞遐迩的演奏大師。
結束語
巴洛克音樂的曆史文化背深厚,聲樂作品題材廣泛、内容豐富多彩、旋律線條優美、節奏多種多樣、裝飾音運用較多、曲式運用多樣化,注重結構,工整嚴謹,爲世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财富。
參考文獻
[1]王嘉陵:《西方音樂簡史》,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
[2]巴洛克時期音樂概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