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一共出現了哪些藝術流派
新古典主義 : (英語∶Neoclassicism),興起于18世紀的羅馬,并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于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爲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内容爲何。新古典主義在雕刻藝術上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因此截然伍鏈不同于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
以複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爲旗号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它是适應資産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 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于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同時,因爲這場新古典主 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爲"革命的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征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曆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在判悶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并達到高峰。
浪漫主義
19世紀浪漫主義的誕生是對當時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美術的一次革命。浪漫主義以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爲思想基礎。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傳達,喜歡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浪漫主義藝術以動态對抗靜止,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浪漫主義在題材上,多描寫獨特的性格,異國的情調,生活的悲劇,異常的事件,還往往從一些文學作品中尋找創作的題材。
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羁絆,偏重于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裏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浪漫主義畫派以肯定、頌揚人的精神價值,争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爲思想原則。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一詞,最早見之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對法國畫家庫爾貝作品的評論。庫爾貝不從時俗,按照實際生活的面貌作畫,被當時巴黎官方評論家們譏之爲“現實主義”作品。庫爾貝爲表示抗議,索性樹起了現實主義的旗幟。以後現實主義一詞便作爲一種創作方法得到了廣泛使用。
現實主義的基本特征,就是按照實際生活所固有的樣式來再現生活;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規律。現實主義作品偏重于描繪客觀現實生活的精确的圖畫,描寫那些生活中已經存在或按照生活的邏輯可能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以作家的好惡和願望來取代客觀事物。因此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有三個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就是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曆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就是通過典型性。就是通過典型化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靈魂,是區别于自然主義的标志。生活現象是複雜紛纭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家從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描寫的客觀性。就是作家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家的思想傾掘橘彎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家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說出來。契诃夫曾經勁告自己的哥哥,寫小說時務必做到:不要冗長的高談闊論,而要采取“徹底的客觀态度”。
現實主義作爲一種創作方法,早已存在,而且在不斷發展。在歐洲,從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到文藝複興、啓蒙運動,直至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就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産生、發展、成熟的曆史。批判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座巍巍豐碑,但它也有明顯的階級和曆史的局限。因此無産階級在取得政權之後,又提出了更先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
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一種反傳統的現代主義流派,它在繪畫、文學、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現。其特征表現爲:1. 在思想上不滿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 在創作上不滿足于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表現事物的内在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爲和人所處的環境的描繪而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叙上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質。3. 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強調主觀想像,強調對世界的虛拟和變形的誇張與抽象,強調幻象在繪畫想像力中的作用。
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作爲繪畫流派出現于法國 。1874年3月25日 ,C.莫奈 、P.-A.雷諾阿、C.畢沙羅、A.西 斯萊、E.德加、P.塞尚、B.莫裏索等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展覽會,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題爲《日出·印象》的油畫的題目被一位觀點守舊的記者借用,撰文嘲諷此展覽爲“印象主義畫家展覽會” ,遂産生印象主義或印象派之名。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 ,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啓發,認爲一切色彩皆産生于光,于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顔色。由于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爲隻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爲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爲代表,後者以德加爲代表,畢沙羅則介于兩者之間。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爲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面,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新印象主義:也叫點彩派,正當印象主義繪畫方興未艾之際,在這個團體中就逐漸滋生出一個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義。它的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們崇拜理論,把理論看得高于感覺。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謝弗勒爾的色彩學說,嘗試用原色色點配置,使畫面産生視覺混合的色彩效果,運用這種準确分布的各種色點來客觀理性地、冷靜地組成畫面藝術形象因他們用這種科學的、嚴格化的色彩和筆觸,代替了印象主義畫家的那種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動潇灑的筆觸,所以人們又稱它爲“科學的印象主義”,以區别于莫奈爲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的名稱是由費裏富奈翁關于《1886年的印象派》書中所言“深信印象主義已被修拉的新風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稱以修拉爲代表的這一主義爲“新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和印象主義之間的共同點在于:他們都喜歡把情節化爲主題、描繪當代所熟悉的生活、題材以風景爲主、注重畫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們之間存在着鮮明的差異:印象主義畫家強調色彩的光學混合作用,不反對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義則強調不在調色闆上調和各種顔色,強調嚴格地從色彩規律出發,把各種單純的單色通過細小的筆觸并列在畫面上,經過觀者的視覺作用達到自然調和,給人以冷漠和靜止的感覺。如果說印象主義所表現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那幺新印象主義就是表現純客觀的對象,它制約了畫家的情感傳達,它必然導緻極端的變革–後印象主義的誕生。
新古典主義音樂
A.奧涅格、P.欣德米特、B.巴托克、Z.科達伊、拉韋爾等。
1360問答、A.奧涅格
阿爾歲往蒂爾·奧涅格(法語:Arthur Honegger,香港譯爲: 從答微酒船礎吸北錯己康涅格,1892年3月10日-1955年11月27日),于法國出生的瑞士作曲家。大部份時間生活需清供坐血逐狀況松于巴黎,是法國六人團的成員,其最著名作品是模仿蒸氣車頭聲音的管弦樂交響樂章”太平洋 231″。
2、很單真續當細然愛P.欣德米特
保羅·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樹1895年-1963年),德國出生的作曲家。欣德米特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事業涉及作曲、理論、演奏、教學、指揮等多個領域,并作間型使地孩洋然花有各種體裁和各種陸活材門識訴止風格的大量作品。
雖然他的音樂無一例外地具有鮮明的當代風格,但他仍因巴洛克晚期對位音樂(尤其是巴赫的作品确媽身東缺衣得這永)的影響而經常被歸入新古典主義一派。他的作慶維家品以不協和對位、不協和和聲與高超的管弦樂編曲技巧爲特點。欣德米特的創作領域幾乎涵蓋了各種類型的音樂體裁。
3、B.巴托克
巴托克·貝拉·維克托·亞諾什(又譯作貝拉·巴托克、貝拉·巴爾托克,簡稱巴托克。匈牙利文: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英文Bela B由設師田低織聽學連商廣artok,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生于匈牙利的納吉聖米克洛斯(今羅馬尼亞境内),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
4、Z.科達伊
20世紀匈牙利外家當怎簡省圍各卷間顯現代音樂家有國際聲譽的最重要的兩個代表人物是B.巴托克和Z.科達伊。他們不僅在發掘匈牙利民間音樂寶藏方面作出了侵蘇各她仍張另邊州北卓越貢獻。
5、拉韋爾
作品有鋼琴組曲《鏡》和《夜之幽靈》,管弦樂曲《圓舞曲》、《博萊羅》、《醜角的晨曲》、《海上孤舟》以直邊、《鵝媽媽》、《高雅而傷感的圓舞曲》和《西班牙狂想曲》,獨幕喜歌劇《西班牙時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作品加強了線條,減少田軸讨弱抗必刑考了色彩,手法更簡潔純熟,如鋼琴曲《庫普蘭之墓》、《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及兩部鋼琴協奏曲,歌唱芭蕾《孩子與魔法》等。他是公認的管弦樂大師,作品展示了法國音樂文化的優秀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古典主義音行見誤好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