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主义得到的感悟

                                  2019.05 老杜於德国魏玛

表现主义(法语: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JulienAugusteHervé)为有别于印象派(Impressionnisme)而首次使用此词。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最初,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印象派的反应: 印象派画家在画前手搏布上画出了对周围世界的“印象”,对感官的简单反映,表现主义者旨在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自己感受的“表达” 。

名词表现主义解释

因此,表达主义者以气质和情感的方式使用线条和颜色,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内容。 对印象派的这种反应意味着与上一代创造的艺术的强烈决裂,并将表现主义转化为二十世纪初期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表现主义暗示了一种新的艺术概念,被理解为一种捕捉存在的方式,将图像转化为存在于明显现实之下的基础,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的不变和永恒本质。 因此,表现主义是在抽象表现主义和非正式主义中具体化的现实嬗变过程的起点。 表现主义者用艺术作为一种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情绪,一般倾向于忧郁,唤起,以及一种新浪漫的颓废。 因此,艺术是一种吸引人的体验,它净化了精神缺陷,即艺术家的焦虑。

虽然表现主义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运动。

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慧祥;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 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 。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薯键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意识上面的外在体现,理性和感性的通体,所以我觉得无法将这两方面完全分离,于是很多时候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就是各种碰撞和矛盾的缠绕,只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艺术家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百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

比如蓝骑士组织(德语:Der Blaue Reiter)和桥社是比较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结社。20世纪里表现主义也对许多其他艺术家起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许多艺术风格都对表现主义赋予过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 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 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蓝色骑士的主导人物康定斯基将这个做法继续发展。他认为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改变了20世纪的艺术世界。

20世纪初留学法国的中国画家当中有不少受到立体主义等的现代艺术潮流影响,代表人物包括浙江美术学院执教的林风眠、方干民、吴大羽,以及他们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对比之下,突然发现中国"文人画"和表现主义有一定的相似度,对于具象表模的提炼,对于精神世界的表达,以及一些技法上面的宣泄度量,都有通性。不过对于传统文人画是一个比较宏大和争议性一直存在的,甚至包括之前到如今的“新文人画”现象。所以我这里只是略微有点小感悟而已,把中国绘画置于何地何时,那都是一个发展和继承的范畴,你们各自评判吧。

就我个人而言,表现主义给我的启迪就是, 作品真诚的反应内心世界,表达真实感受。

名词解释:野兽派、表现派、立体

野兽派 :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360问答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古翻投速超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粉连装乡限军做队氢北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烧老孔现主义倾向。表现派:表现派是二十世纪初叶兴起于德国的艺术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五皮分威冷苏杨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 表现派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德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侵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务早消艺世发烟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强表载犯根陈冷静,不为所动”,不能端朝推别军交来齐与家神让角色“拐跑”。他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灵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声音和肉体。因此他主张演员要把工具锻发炼得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堆柔软的粘土,可以让扮演者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杂处达汉序水他非常强调演员创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员钻研剧京本,理解角色,不仅外形相似,还要像角色那样“走路、谈话、倾听”,用属于角色的“那种脑筋来思想”。他的名言是“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交守转血现’!”因而被称为表现派。立体派: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层效相选投绝算波群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江阿本房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伯宁家沉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马蒂斯批评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引用此话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石聚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未来派:未来派(Futuri防项报亲奏应绿善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啊攻微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未来派的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的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意图。他们不满足意大利文艺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的文艺跟上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艺术追求,也确实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但是,未来主义又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既多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的精神,又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转折时期傍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达达派: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因此,这场运动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而非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运动”。超现实主义派:超现实主义是指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追求并体现超现实的艺术再现。通过调动所有的设计手段,力求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创造出所谓的“无限空间”,体现出设计师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中,渴望虚幻空间成为寄托自身困惑的载体。在超现实主义的室内空间中,注重奇特的造型、浓重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突出其流动的线条以及抽象的装饰图案的艺术效果。抽象派美术: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即抽象艺术、抽象表现派、抽象主义、抽象派,又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 Painting),一般被了解为一种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是二次大战前的艺术运动,受超现实主义及继承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新达达派:新达达(New Dada),现代艺术流派。新达达追求的目标是在日常生活的意外现象或状况与人们因此产生的直接反应之间,做一个批判性的分析。凡能表现艺术家思想的一切材料、环境和行为,画家都可以拿来使用。因此,新达达与大众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等都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具有不同面目的新达达,可说都渊于杜尚的观念。新达达的萌芽可追溯到50年代。到1960一1977年间成为西方各国美术家共同的实验领域。达达艺术可以说是对日常物体做物理性的探讨,而新达达除继承其手法以外,则对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精神分析和哲学性的探讨。杜尚1962年在一封信里写道:“新达达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等,是达达的余灰复燃而成的。我使用现成品是想侮辱传统的美学,可是新达达却干脆接纳现成品,并发现其中之美。”达达是以怀疑和破坏起家的,并没有建设性的艺术创造,而新达达则想用能表达艺术家思想的视、听、味、嗅、行为等作为媒介来创造新的艺术,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