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是后印象派的,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用色极其浪漫和大胆,对于处学者是比好理想的临摹对象的画家,作为初学者有一个良好的色彩启360问答蒙是最好的。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家,对初学者不宜。初学者最初需要掌握的主要是素描,如果素描可以了那么自然开始油画那就应该关注色与光的问题。这个问题做的比较好的还有西斯莱,一个印象派练例的温和主义画家,他的颜色沉稳而有内涵,用色方式独特。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又不会一些古典油画复杂的上色技法,那么就学习下维亚尔和夏尔丹的画吧,老老实实的花吗连个校曾先去画吧。
素描可以了用色可以了没有问题了,那你怎么画的油画是次要的了,反正你怎么画,画出来的都会好看。那么油画就成为了你可以选择也可不选的掉重动色息费一种表现的材质了。

儿童节作品

儿童节作品:《吹肥皂泡的少年》是法国画家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于1734年的油画作品。

资料拓展: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法国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于1734年创作的一幅风俗帆布油画。现存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艺廊。题材普通,情境单纯,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一个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洗的很干净,他聚精会神地吹着,肥皂泡变得越来越大。还有一个小一些的孩子,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

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洛可可艺术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芹橡倾向—-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平民写实主义与洛可可美术同样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同样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

但是,前者只面向社会上层,表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而后者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旦首册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

前者突破了17世纪法国艺术只满足于君王口味的狭小范围;而后者则进一步祥薯突破了罗可可艺术只满足于上层贵族欣赏趣味的局限,使艺术更进一步走向了民主。

1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进步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为推翻封建等级专制和教郑宴禅会权威,以35卷本的“百科全书”形式作为“启蒙主义”的纲领喊尘:在政治上主张开明之治和民主政体。

为了创作这幅画,夏尔丹特意到普通市民的家里去观察少年的表情,深入到他们的真实世界里去捕捉他们的模宏一点一滴。

这幅画中的少年也许是一个裁缝铺的学徒,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在窗台上放松地吹着肥皂泡这时候,画家正好经过了这里,他捕捉到少年脸上悠闲的表情,于是成就了这幅画。

3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