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是什么?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绘画史著作,内容论及绘画的源流、兴废、技法、鉴赏、收藏和装裱等。《历代名画记》继承了谢赫的“六法”理论,并对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发挥。张彦远着重阐述了“形似”与“骨气”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形似是手段,气韵生动才是目的。《历代名画记》还最早提出了“书画同体”的思想。此外,《历代名画记》在对画家的评价和对绘画的鉴赏品评方面具颇多真知灼见。
《历代名画记》主要是讲什么的?
历代名画记 十卷 唐 张彦远 撰 张彦远,字爱宾,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开元宰相张嘉贞、张延尝和张宏靖的后裔。张家收藏书画宏富乐事,可与秘府相比。彦远学识渊博,善书画。此书撰成于唐大中初彦远由左补阙为礼部员外郎时。 此书前三卷为论画之作,对中国古代绘画历史、理论、技法、装裱、画具和鉴赏进行系统论述;后七卷为史传部分,作者搜罗了自传说中的轩辕时代至唐会昌元年(841)画家370余人的姓名、事迹,唐以前多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作品和文学记录;唐代画家载于九、十两卷,来自收207人,多是作者从亲见的作品及传闻中采录。此书内容丰富,引据浩博,保存了不少珍贵的艺术史料和逸文轶事,不愧为中国古代"画史之祖"。 此书版本较多,主要有明王世贞刻《王氏画苑》、毛晋刻《津逮秘书》和清张海鹏刻《学津讨原》诸本。1963年北京人只站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俞剑华注释本,是现行较佳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