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五个美术流派的特点?
1. Impressionsism (印象派)
简单来说,就是以瞬间的印象作画。画家们印象派作品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2. Pointillism(点彩派)
点彩画派即“新印象画派”,是运用圆点绘画方法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
3. Art Nouveau(新艺术派)
新艺术是一场运庆洞动,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曲线风格,装饰上的和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由于追求浪漫和感性,所以人物头上常常开花
4. Fauvism(野兽派)
该流派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追求情感表达,相当粗犷。
5. De Stijl(风格派)
风格派是一个十分喜欢画框框的流派。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是里特维尔德,他将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具功能性的建筑与家具,以一种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
6. Constructivism(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喜欢画立体块块和几何图形,而且喜欢乱摆。
7. 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所以他们爱画现实里没有的东西,
8. 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9. 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10. Cubism(立体派)
这个流派的画家号称喜欢碎裂、解析、重构,简单讲就是把东西拆散了然后再堆在一起。毕加索有段时间就是这个风格的大粉丝。
11. Futurism(未来派)
勇敢、反叛、大胆和浮夸是未来派永垂不朽的追求。
12. Dada(达达主义)
达达画派讲究“随意”,随意到都没有人清楚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别说把长颈鹿颠倒过来,即使世界也颠倒,他们也是开心就好。
13. Pop (波普艺术)
波普就是popular(流行、时髦的缩写),作为当下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小青年,波普艺术你不能不爱。而该流派的特点,也是以通俗大胆为主,拼贴画的形式也常常出现。
14. Minimalism(极简主义)
近几年大火大热的极简主义,追崇的是能省就省,能扔就扔,总之,把简单至极坚持到底!
15. Conceptual(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它是插图的一个子类,“插图”是一种传达说明的艺术,任何讲述了一个故事和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图像都是说明性的,无论他是复杂如同指环王里的一个亏坦场景,或只是简单有如“马”“人”之类的东西。
16. Postmodern(后现代销差桐主义)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无常、无知、无为是该流派的三个关键词。
数字极简
自从了解到极简主义以后,我就把它奉为一属场客个我的生活原则。我对极简主义的定义是: 摈弃对你生活没有用处的人事物,从而留出空间来迎接生活中的更美好有价值的人事物。归根结底,是让我更有意识有选择地生活。
把这个生活原则应真钟稳相团言朝己场念用在信息网络的使用上,就是数字极简主义。这个理论是Cal Newport在他的书《 深度数位大扫除 》< 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360问答sy World > 提出的。数字极针差简主义的主要原则就是选自载奏定历族著连有意识地清理自己的数字通信工具的使用(比如,电脑,手机等), 从而把真正对我们生活产生价值的工具保留,而丢弃那些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工具和行为。
数字极简是一个过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电脑的使用,留存的文件,手机的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络以及其它经常访问的网页。
从高中有了自己的格龙本第一部手机开始,我就一直在试图和使用手七孩肉静命销环画液京为机做斗争。因为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使用手机何活诗载罗对我注意力的影响。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我对手机的以来非但没有减少,每天使用手迅据争执机的时间却逐年增加。
我刚刚看了一下这周手机使用的数据,平均每天 述究款事船地药富少吗3小时41分钟 ,最高使用的时间超过了 4小时 !日均拿起手机 50次 !
最主要的 负面影响 是手机的使用占用了我可以用来休息和有效工作的时间。其次是极大地消弱了我的注意力和耐按即速片下述清负植散问心。比如,我已经不知不觉养成了吃饭上厕所都会看手机的习言领县角包惯。而且我似乎渐渐丧失了可以平静地品味美食,感受自然的风景这些细琐平静美好的体验的能力,而总陆钟味任故是需要更多的刺激。(之前对我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它会让我晚睡,明明已经困了,躺在床上刷手机,却让我兴奋可能最后失眠。不过现在我会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把闹钟订好,就把手机放在离床非常遥远的地方。睡前最后一件事就不再是刷手机而是读书。有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睡眠在变好,基本上床后很快就能入睡。见 早睡早起 )
当然,手机软件的使用也不完全是不好的,比如我最多使用的 微信 ,有些是需要处理工作事项,或者联络朋友(尤其在疫情期间没法线下见面)。我也常常用 哔哩哔哩 录制视频,在手机 淘宝 买到很多让生活更好的东西。Hea王华燃dspace是我每天冥想的软件。但是,当我打开微信或者哔哩哔哩时,我的注意力常常会被影响,本来是为了联络一个朋友,或者请教一个同事问题,最后却一不小心花了半小时在看新闻解未粮或者视频上。而哔哩哔哩起初的使用目的是我录弹唱视频以及有时候会找如何做菜的视频,场切课命误毫细但是不知不觉,它就变成了我每天起来需要打开的软件。打开后常常只是刷一些推荐的搞笑视频。(目前已经卸载。)
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当然是资本主义为了赚钱想尽办法把手机和软件设计得让我们上瘾 (见Netflix 纪录片 《 监视资本主义:别训土棉怀害该不行调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 》或《 越刷手机就越焦虑,怎么办?《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看电影了没 》)。 找到内在原因得回忆自己每次打开手机软件的原因。载短我最经常会打开手机的时候是在无聊的时候 (上厕所,吃饭,等待),意志力低下的时候(尤其是累了困了的时候), 孤独的时候,压力巨大的时候,极度焦虑的时候,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早晨起来时)。 而在这样的时候,我潜意识把手机当作我缓解无聊,焦虑,压力,孤独的安慰剂。而手机表面上看来可以对我当时的感受起到轻微的抚慰作用,长远来看,不但没有解决我深层的问题,还会给我制造更多的焦虑。
因此,解决沉迷于手机问题需要着手这两个方面: 1. 消除一切提供推荐浏览的app 2. 解决自己内在心理/情绪需求。
比如设定每天中查微信的时间(见 收件箱(inbox)处理 ),并且在查微信消息的时候只做那件事。 每次拿起手机的时候,要先告诉自己要做什么事。
做了个手机屏保。
不花过多时间使用手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更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那么,找到比使用手机更有意义的事。比如,散步,听音乐,读书,睡觉,冥想,和朋友见面聊天。当我们想使用手机的时候,就把那个使用手机的念头换成去做其它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意志力低下,情绪低落的时候。
我的成功经验是,把晚上玩手机的习惯,变成了看书。以后会把早上起来点开手机的习惯变成冥想。上厕所玩手机变成听播客。烦躁的时候,把看手机的习惯变成收拾房间,或者平躺。
删除那些有推荐浏览的功能,比如,我已经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很多年。
抖音,全民K歌,哔哩哔哩,还有小宇宙,我都是在上传后直接卸载。
手机貌似给我们无聊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安慰剂的作用。 而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对无聊的忍耐度降低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练习正念冥想,而不是用手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刺激,填补我们的无聊。当我们孤单的时候,我们想要拿起手机,看看社交网络上有几个人喜欢了自己的状态,朋友们又发布了哪些新的状态。这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我们和朋友们建立起连接的假象。真正让我们不孤单的方法是跟外界建立深度的有意义的连接,这需要我们面对面真诚深入的交流,而不是朋友圈那些浮于表面的点赞。
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尽量避免情绪低落的时候。预留一些放松身心的时间,去大自然走走,做一件不求回报只因热爱的事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