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要: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利用色彩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是相当常见的。因此本文就将针对色彩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具体情感表现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相关的艺术创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现代油画;艺术;色彩;情感表现

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是画家进行绘画的手段,更是表达画家思想感情与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色彩所表现的情感内涵略有差异,而通过色彩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往往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画作,进而推进油画艺术的发展。

一、近现代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西方的油画犹如我国的国画一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许多著名的画派与著名的画家,成就了世界近现代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传奇。西方近现代油画艺术中,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创作特点以及色彩展现。其一,后印象主义。这一时期的油画艺术作品代表创作者主要是凡高、塞尚。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在其绘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驾驭与运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最为出名的作品就是《向日葵》,而整部作品呈现出的画面是黄色的屋子与墙壁,床和椅子也是淡淡的黄色。黄色的墙面上有着几幅黄色的向日葵胡洞段画。而插满深黄色陶罐中的也是生机勃勃又绚烂多彩的向日葵,更是使得整幅画面看起来满是金黄。当然这一作品并不是全是黄色,而是与蓝绿色的背景进行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同样也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其二,野兽派。这一派别的油画作品,往往可以挣脱传统的束缚,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马蒂斯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油画画家,他主张利用强烈的色彩冲击人们的眼球,既发挥纯色的作用又增强色彩强度。通过高强度的对立颜色营造出一种视觉张力,从而抒发个人情感。其三,毕加索时期。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作品大多以蓝色为主调,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悲伤、沉闷的感受。如《人生》,其表现的就是人们深受贫穷困扰,穷困潦倒的状态。之后其作品又实现了转型,以《二裸妇》为代表,开创了粉红色、玫瑰色的创作风格,体现出画家内心对生命的赞叹与对生活的热爱。西方近现代油画中主要以前面三个派别和时期最为出名,之后还有表现主义时期以及康定斯基所提出的色彩观念,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近现代中国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对于中国而言,油画不是我国本土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其本身属于舶来品,因此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与艰难。但是油画中注重的色彩运用,实际上在我国的美术作品当中也是早有体现。针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代表画家的色彩观念以及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进行分析,是极为迫切的。首先,刘海粟可谓是我国现代绘画中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裤誉有类似之处,并且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表达,擅长利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如其作品《北京前门》,画面整体的色彩对比相当强烈,且线条的选用也是粗狂不拘小节,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表颤空现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其次,吴大羽也是我国油画的先驱和开拓性人物。他的艺术作品中,始终体现着自我批判,所以作品本身是发自心灵的创作。比如其画作《色草》,并没有真正对花草的形态进行描绘,而是利用极为绚丽的的色彩进行意象描绘,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再次,沙耆更是不可忽略的一位画家,其在我国的地位可以与西方的凡高相媲美。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执着与凡高极为相似,而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是大胆且不拘泥于形式。所以在沙耆的作品之中,看到最多的是人内心的冲动与激情,还是情感表达的直接性。除了以上这些画家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色彩运用形式之外,我国还有著名的画家罗尔纯先生,其油画作品更加注重红色乡土情的表达,所以作品中运用的红色、黄色等,是最为普遍的。而申玲和徐晓燕则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更多主观色彩融入其中,在色彩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都各具特色,为我国油画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帮助。但是无论其选择哪样的表现手法,其目的都是渴望通过色彩,展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色彩的统一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进而诠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结语

虽然说油画在我国属于舶来品,但是我国也确实有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家,在近现代油画创作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由于中西方地域差异,或者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差别,在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可是色彩在近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始终未曾改变。未来的油画艺术创作更需要加强对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展现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与精神。

【参考文献】

[1]宋涛.论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44-146.

[2]黄经庭,吴新林.浅论西方油画的色彩艺术特点与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4,08:50.

[3]许碧云.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23.

[4]孙翠翠.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1,08:53

延安大学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是什么意思

顶层规划——确立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目标

该校组建了包括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方面专家在内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对红色艺术中所蕴藏的审美质素和精360问答神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换岩路完杨数黑皮。在此基础上,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何资日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事业规划,并通过一系列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举措,将顶层规划落到实处。学校以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锻造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成才与中华指行运德面概官可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学校确立了红色经典艺术的双重目标,直接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高雅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大学生,深层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大学生。两个目标相辅相成,适应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挖掘特色——实现红色经典艺候木此愿开言势术资源转化

该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注重挖掘整理延安红色艺术资源,并将红色艺术资源转化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资源,实现了红色艺术资源的转化。
——整合力量,发掘整理,建设了红色艺术资源库。在全校范围内整合、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群策群力,形成了建设红色资源库的共识,讨论并制订了详细的工副家缺起例李在进作实施方案,按照小说、散文、诗歌、歌曲、秧歌剧、绘画、摄影等类别,对红色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红色艺术资源库”初步星她只乡间建成。
——打造团队,形成合力,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学校在资源整理的基让香苗思础上,加大红色艺术研究经费投入,成立了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困脚员或死达快述调情交,积极发挥优秀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力量,开展高层次红色经典艺术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教学与研究成果。一是利用延安红色艺术资源优势,开发了富有特色的红色经典系列教材,其中《红色经典十五讲》《延安时期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汇编》《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报告会讲稿》《红色记忆》《红色艺术探源》等教材或教辅资料已经完成并部分考海作草第周去印型投入使用。二是依托红色艺术资源优势,教学与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在红色艺术资料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延安文艺研究、红色经典艺术研究、红色艺术教育跳重么酒端告句师端刘却研究等特色研究领域,先后在该领域获罗集伟批省厅级以上项目3项,出版《样板戏研究》《文本重读与意义发现》等专著两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发挥优势,多维利用,拓展了红色艺术资源的利用渠道。在开展红色艺术资源整理和研究的同时,积极发挥地域优势,通过现场教学、艺术实践和自主学习等声反细本值讨举措,多渠道发挥红色温最怀比艺术资源的教育效应,有效提益的滑河钱其核强议侵升了红色艺术教育效果。

全程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红色艺术教育模式

该校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构建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课程体攻列福屋造银附律系。该校以公共艺术教育为平台,推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一是面向所有本科新生,将红色经依技许航办典艺术融入公共艺术教育中,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氛围的营造搭建了良好平般切取业台。二是将红色经典随息慢话律够真位艺术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若干特色化、精品化的红色经典艺术公共课程。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毛泽东诗词赏析”“延安文艺选讲”“红色经典歌曲赏析”“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系列公共选修课,将红色经典艺术转变为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其次,以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经典艺术课程精品化建设。目前,该校的红色经典艺术系列课程已经连续开设6年,累计有上万名学生选修了这些课程。三是积极推进红色经典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跨学院课程教学团队、现场教学、课堂展演、系列报告会等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一是以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组织艺术团、书画协会、文学社等社团,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红色经典书写、红色经典诵读、红色经典话剧表演、红色歌曲大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二是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红色经典艺术学习氛围。学校积极打造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网、《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课程网站、《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网站等信息教育平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搭建信息化桥梁。同时,通过红色经典读书心得征文、学校特色图书馆藏建设、红色经典作品推荐、专家红色经典导读报告等,营造浓厚的红色经典艺术自主学习氛围。
——构建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注重以艺术实践活动传承红色经典艺术,形成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渗透在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中,如每年清明节缅怀先烈红色经典知识竞赛、“七一”红色经典诵读、国庆节红色经典书写等。二是依托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了长效化的红色经典艺术主题系列实践活动,打造了“读•思•行”经典阅读优秀征文活动、红色经典作品书写(绘画)活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红歌演唱会、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红色知识竞猜、红色经典作品导读等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三是在新生入学、军训、运动会等活动中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如新生入学的红色校史教育、学生军训的唱红歌比赛、运动会的红色看台文化等。这些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和展示了红色经典艺术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给大学生带来了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红色经典文化氛围,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红色经典艺术,体会红色艺术资源中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和艺术特质,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多方联动——形成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该校以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起多方联动的红色艺术教学与管理保障机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负责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学方案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团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处负责实践活动的开展,人事处、教务处、鲁艺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负责师资队伍的整合与协作,计算机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提供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图书馆负责资源的整合,教务处和科研处共同负责教学与科研的规划、资助,宣传部负责宣传推广。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确保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该校形成了“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教育格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取得了成效。部分学生以红色经典内容为主题,申报了5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撰写高质量读书报告100余篇,上万名学生参与了各类经典诵读、歌曲比赛、作品书写、剧目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在红色经典艺术的教育与影响下,该校先后涌现出带母求学的陕西省道德模范马树芝、英勇救人的巩学斌和王文鹏、拾金不昧的黑鹏杰和王新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霞、义务承担母校大学生英语晨读辅导的赵亮等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校友。
该校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经验,先后在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推广,受到全国红色经典艺术和文化素质教育领域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

4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