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维也纳的艺术大师克里姆特

镶嵌在维也纳的艺术大师克里姆特

当时的维也纳正流行“新文艺运动”,而克里姆特的作品正顺应这个潮流。他的作品不仅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和艺术手法的象征性。实际上克里姆特运用绘画的形式来清晰地描绘当时欧洲社会的内心世界。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表现女性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推动了艺术的高速发展,“维也纳分离派”诞生了。维也纳分离派旨在反对传统的学院派艺术,主张创新,既强调个性又主张与现实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艺术新样式。维也纳分离派艺术风格注重平面装饰性。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的装饰特点非常明显,装饰画的风格已经成为他的标志。他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运用独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装饰性图案进行创作,体现了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特点。

一、画面的装饰性语言

克里姆特生活在工业发展的新时期,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克里姆特的艺术不仅受到印象主义、新文艺运动和象征主义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东方文化、欧洲中部奥地利、罗马尼亚民间艺术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在1903年克里姆特参观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时期的教堂,教堂里金碧辉煌的镶嵌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克里姆特早期的肖像画都属于传统的学院派风格,自创立维也纳分离派之后,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性极强。评论家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克里姆特的金色时期。

金色时期的克里姆特作品极具装饰性特色,复杂图案、怪异的构图、像马赛克般的堆砌,并且经常运用沥粉、贴金箔、贴羽毛、嵌螺钿等特段友殊技巧描绘出一些理想中的作品,他十分重视线条、色彩、图案在画面中的运用,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些技巧的运用和自己雕金师的父亲关系密切。克里姆特作品中的结构严谨,画面中人物面部、裸露肌肤等地方使用传统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具有立体感,衣服部分则用平面装饰的手法表现。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画面中人物的外形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这种线条在画面中起到分割的作用,使画面更具装饰性。

从克里姆特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东方元素,如漩涡纹和中国画线描。漩涡纹是中国新石器陶器上面的装饰纹样。这种古代的装饰纹样手旁在克里姆特的作品里频繁出现,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如作品《期待》《成就》《史托克乐宫壁画》等,大量使用螺旋纹,这种在远古社会有着特殊意义的符号有秩序的分布,画面增添了形式感。

在1907―1908年间所创作的《吻》是克里姆特金色时期最具装饰握薯槐性代表的作品,这幅作品综合了来自拜占庭、欧洲和日本的元素,尤其受到东方元素的影响。在一片炫目的金色中,一名身材健硕的男性亲吻自己的心爱的女人,画面中两人紧紧依偎,他们的身体被包裹在一个金色不规则的圆形之中。整个画面呈现的是一种暖金色调,人物的面部、裸露的手是传统写实描绘,男女的服饰上的几何造型如一幅镶嵌画。画面中男人的身体用矩形来描绘,衣服上的花纹也是矩形和直线所组成,女人的身体是用圆形和曲线来表达,这些符号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不仅是男与女,也是刚强与柔软的表现。画面中男人在亲吻自己心爱的女人,女人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正在享受爱情带来的奇妙感受,但画面给人的整体感受则是哀伤和忧愁。因为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金色不只是代表富有、绚丽,而是为了给人一种神秘色彩。这是一幅抽象的寓意主题画,不是简单表现画面中两个人的爱慕之情,而是表达人世间存在的共性的爱,异性之间自然产生的爱。在爱情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就像这幅作品一样,画中的男女享受着爱情,但画面带有浓郁的忧伤之情,这幅作品令人深思。

灵活地将线条、色彩、图案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是克里姆特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成就了克里姆特作品的形式感。画面中不同几何纹样的装饰,镶嵌、沥粉所形成的肌理效果营造一种神秘感。例如:作品《处女》,画中一群美丽的少女,面部表情温婉动人,身上着紫色长袍,长袍上不同的螺旋纹、线条、图案,这些纹样被赋予鲜艳的色彩。少女形体交错排列形成椭圆形,与画面装饰性纹样的搭配,独具形式感。这幅作品诠释了少女们的阴柔之美。线条、色彩、图案的巧妙运用不仅使作品内涵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的形式美。

二、绘画的象征意义

当时的维也纳正流行“新文艺运动”,而克里姆特的作品正顺应这个潮流。他的作品不仅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和艺术手法的象征性。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的朋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和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导论》中谈道:“艺术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自由,并且把作品传达给其他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使这些人得到同样的发泄,他那个最个性化的充满愿望的幻想在表达中得到实现,但它们经过了转化,缓和了现实中显得唐突的东西,并遵循美的规律,用快乐这种补偿方式取悦人,这时他们才变成了艺术作品。”克里姆特作品大多采用象征意义的隐喻手法,诠释他自己内心强烈表现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最喜欢表达的是人精神上的痛苦、对性的欲望,生命的存在、成长、死亡这些抽象的人生课题,他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作品《生命与死亡》,这幅作品表现的人生过程的寓意画,画面右侧有美丽的少女、怀抱婴儿的母亲、中年妇女、健硕的男人、生病的老妪,他们紧紧地抱成一团,看上去像强有力的生命体;而画面的右侧是骷髅人,画面中从右面生命体到左面骷髅由绿色过渡到紫黑色,是一种生与死的象征。人生的短暂,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种本质的显现。克里姆特用这种抽象绘画语言带我们走进了他充满哲理的精神世界。

实际上克里姆特运用绘画的形式来清晰地描绘当时欧洲社会的内心世界。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表现女性主题。一生中母亲对克里姆特影响最大,他母亲梦想成为一名歌剧演员,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如愿,导致精神抑郁。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对女人的爱是矛盾的。所以他的各类作品,如宗教画、肖像画、寓意画,都是女性为主角。女性题材代表作品有《女人的三个时期》《水蛇》《希望》《金鱼》《朱迪丝》《敌对的力量》等等。他的这些作品中都是以主体部分略带变形,但仍保持人体的基本结构的平面化女性与自由安排的彩色图案组成。这些画中的女性,都沉浸在妖媚、情色和欲望的恍惚氛围之中,给人一种浓郁的忧伤之情。

三、结语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克里姆特探索装饰性和象征性相结合的表现风格被称为“装饰象征主义”。克里姆特使欧洲传统绘画与东方元素巧妙地结合,在欧洲现代绘画发展史中画上了金色辉煌的一笔。今天,我们凝视克里姆特的作品,感受到与同时代画家迥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他用生命在绘画史上谱写一曲浓郁的伤感之歌。

;

为什么恋爱中的人要接吻?接吻有什么意义?从接吻中能获得什么?如何接吻最能有感觉?

因为接吻是令人心醉的表达爱的方式。然而,在享受相依相偎美妙时光的同时,谁会想到5-羟色胺、苯乙胺、腺苷三磷酸这些干涩的化学词汇呢?又有多少涉入爱河的恋人知道,接吻不仅有助于健康,还可以令人更加充满魅力? 古罗马诗人说,“亲吻是夏季开满鲜花的草场”;莎士比亚说,“亲吻是爱的封印”。像罗丹这样的雕塑家、克里姆特这样的画家,以及无数的作家、诗人、摄影师和电影导演,都围绕接吻这个题材,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杰作。今天,对于接吻,科学家们也有话要说。 双唇点燃化学反应 接吻能让人体内荷尔蒙之火熊熊燃烧,其化学奥妙究竟是怎样的呢?科学界在大约30年以前,才开始对这个问题予以关注。最近几年,随着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新的研究领域——情感是如何产生的,感觉或者记忆如何激发情感,感情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等等开辟了道路。研究者还发现,对欲望和激情而言,更多的是那些上千亿的神经细胞和上千种传递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人体接收到一个充满诱惑的接吻信号之后,大脑中的幸福荷尔蒙——5-羟色胺的释放,可以让一个人更加放松、平和。随后,爱意荷尔蒙——苯乙胺,就像爱神手中的箭,起着煽风点火的作用,它引发人们产生性欲和销魂的感觉:心脏怦怦跳、周身暖洋洋、血压升高、出汗、唾液增加,一种发自内心、回肠荡气的感觉充溢身心。此时被大大调动起来的细胞燃料——腺苷三磷酸的产生,又为人体提供了所需能量,使得心跳更快。 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神经学系主任吉安·杰萨解释道:在一对情侣的嘴唇相遇之前,接触的欲望和期待就开始启动大脑中的神经元。进入接吻阶段,触觉和嗅觉加强了对神经元的刺激,多巴胺能让细胞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当多巴胺在大脑中释放和传播时,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为什么情侣在接吻时感到幸福的原因。人们品尝巧克力,或者瘾君子“饭后一支烟”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那么,一次深情的接吻会产生什么深层的影响呢?“在美好的接吻中,你会发出呻吟,你的大脑会一片空虚,因为血液在血管中加速流动,头部供血减少了。这时你根本无法思考。”这段话选自1936年出版的《恋爱指南》,作者为休·莫里斯。如果接吻双方是情投意合的成年伴侣,并且性心理素质很好,那么接吻的效果就无异于一次苯丙胺的奔涌。多巴胺开始围着大脑快速流动,两性的睾丸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分泌出荷尔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使血压升高,心跳也从每分钟60 80次猛增至100多次,嘴唇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充血,嘴唇变得红肿,非常性感(这就是红色唇膏流行的原因)。在异常热情的接吻中,大脑底部的脑垂体会分泌后叶荷尔蒙,科学家认为这种神奇的荷尔蒙能激发我们形成恋爱关系,它还能够帮助分娩,刺激妇女分泌乳汁。 科学家对吻如是说 接吻看似动作简单,却带动了身体许多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与上肢和下肢的运动相比,嘴唇运动的精确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伦敦学院大学整形外科系主任古斯·麦格鲁特教授说。他研究的是通过接吻来矫正口部缺陷。“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当你接吻的时候,嘴唇中许多肌肉收缩起来。嘴唇中垂直分布的提肌将嘴唇提起,使其向前向外突出。同时使嘴唇紧闭的是轮匝肌,它以环状分布在嘴唇周围。这些肌肉协调行动,嘴唇就能够突出来接吻。在每一边的面颊内部有一条水平分布的肌肉,叫做颊肌,它的分布方向是从口到耳朵。当它紧缩的时候,它能够控制嘴唇的位置。” 意大利临床性学会心理医生露西亚·罗沙莎·坎塔菲奥解释说:“文化对接吻的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欧洲,接吻标志着感情关系的开始。这是爱之曲的前奏,一种性行为之前的接触方式。对美国人来说,接吻是一种性爱姿态,是对性关系的一种确认和肯定。但是,文化因素并不影响接吻的重要性,在所有社会,都能从本能的角度对此加以认知。接吻是两个人最好的感情温度计,两唇相触是一种最最亲密的直达心灵深处的接触,因为它囊括了所有感受,比真正意义上的性关系还重要。”

3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