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约1885-1910年间欧洲文学和视觉艺术领域一场颇有影响的运动。象征主义摒弃客观性,偏临件清行爱主观性,背弃对现实的直接再现,偏爱现实的多方面的综合电多代括是清祖亚儿女黄,旨在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来自有力的象征来暗示各种思想。象征主义把宗教神秘主义与反正常和色情的兴趣结合起来,把对所谓“原始性”的兴趣与复杂微妙的颓废崇拜结合起来。与这场运动有关的艺术家是法360问答国的奥迪隆·雷东(Odil度或段威on Redon)、居病划与困斯塔夫·莫罗和皮耶·皮维斯·德·夏凡纳,比利时的费尔南·克偌晋夫(Fernand Khnopff),荷兰的扬·托罗普(Jan Toorop)等。中国的象征主义艺术家有诗人李金发。【预兆和起源】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注重以细节表现现实,法国象征主义一大部分上是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挑战。象征主义运动倾向于灵性、想像力善病致谈结简命和梦幻的感觉。一些眼受作家,譬如约里斯—卡尔·于斯曼,最初是博物学家,后来才向象征主义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他在宗教和性灵的觉悟。在文学方面的象征主义源于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斯特凡·马拉美和道冷构费叶保尔·魏尔伦在18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了其审美观。18负世纪80年代,象征主义吸引了一代作家。波德莱尔极其推崇并翻译成法语的爱伦·坡作品对其影响重大,成为许多修辞和形像的来源。与文学不同,艺术象征主义运动是愈为哥特架汽剧化和黑暗的浪漫主义的衍生物;但浪漫主义浮躁,反叛;象征主义艺术静谧,畏神。【象征主义运动宣言】
象征主义者认为艺术应用间接的方式来表现更热消使溶绝对的真理,因此他们用极其隐喻化和暗示性的手法写作,赋予一些画面或物体象征意义。Jean Moras的象征主义宣言发表于1886年。Moras宣告象征主义反对“平铺直叙,雄辩,矫情和就事论事”构赵,它的目的于“思想观念用可察觉的形式装饰起来”、“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染医并按富短威始尽,思想观念是目的”、“在这样的艺术中,自然景观,人文活动,物社节怕银备令差终和所有其他世界万象自身并无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与原始观念之间的奥秘联结”。
象征手法举例
“象征主义”代表作《雨巷》象征手法分析
1、第二节: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额忧愁。
这里把感觉分化了。颜色是视觉,芬芳是嗅觉,都是直观可感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忧愁是抽象的,丁香是可感的,这是运用象征派的手法,把抽象的忧愁写成丁香一样的淡紫色的可感、可嗅。这就是法国象征主义者强调的“客观对应物”在感觉上的分化、组合。
2、第三节: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地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里的重复形成了诗歌的节奏。注意这一句“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这句话很重要,“我”的感受不能直接讲出来,这个姑娘其实是“我”的情绪的“对应物”。“默默”是指“我”心里的感受没有讲出来,冷漠、凄清、惆怅,是她的特点,其实也就是“我”的情结特点。
3、第四节:
太息一般的目光
用“可听的”(叹息)形容可视的(目光)。这是通感的手法,是象征派常用的。
4、第五节: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
描述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所有的意象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和谐: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缓慢的动作,悠长的雨巷等等。
5、第六节:
在雨巷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是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在这里,还是有非常细致的五官感觉,颜色、芬芳脊高、眼光、惆怅等,是一一消散了。
这里,姑娘的消失,充分说明了,或者暴露了戴望舒的象征派的追求,这个姑娘是不是存在过,这并不是他关注的。这个姑娘在诗里,好像并不曾存在过,只是诗人的一种幻觉,拦樱她之所以重要、有价值,就是因为她被营造成自己情感的客观对应物。
读过中文系的,都知道戴望舒还有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抒发对祖国的感情、对沦陷区、大后方的感情不是调动全部的感觉,而是集中在手掌的触觉上。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最后一节: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其实诗人并没有碰见,这全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这个姑娘是诗人情绪的客观对应物。是什么情绪呢?失恋。这个失恋的感情很优美,缓慢,很凄清。
《雨巷》出来后,得到叶圣陶极高的评价,说它开始了“新樱衡尺诗节奏的新纪元”。这个节奏是由不断地重复形成的——语句、意象的重复。这个节奏比胡适那个《蝴蝶》好多了;和《死水》相比》,它的节奏又自由一些,《死水》的节奏严格得多。
总之,这首诗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但没有象征派的那种“以丑为美”。戴望舒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参加过左联,也译过苏联的文艺理论、革命小说,思想上是革命的,但他不去参加游行,写的诗从来也不革命。